里宾特洛甫怒极反笑,如果德国攻克了两地,苏联失去了主要工业区和石油供给,就已经战胜苏联了,谁还需要中国参战。
唐绍仪争论中,也觉得这个条件不是很适合,但约定就是约定。
里宾特洛甫竭力争取,唐绍仪允诺,德军只有包围两地,或者说德军只要进攻到两地——指两个城市,中国才可以出兵。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如果德国不能与苏联分出胜负,不占据绝对优势的话,中国就不会参战。
德国缺乏石油,对中国进攻高加索,也存在反对的声音——如果中国攻克搞加索后,不肯撤军,德国怎么办?加之,德军的“台风”行动进展顺利,事情也就先放下了。
九月初,希特勒宣称,“东方的敌人已被打垮,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事情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斯大林是决心把莫斯科打成一片废墟了——在清洗过后,苏联已经没有第二个声音,斯大林不肯投降,战争就还会继续。
德军苦战连连,一直战斗到十月中旬,雨季来临,也未曾将莫斯科攻克。
这下子,德国人不由得急了。里宾特洛甫再次秘密访华,强烈要求中国出兵。
唐绍仪的立场坚定,不肯妥协。称冬季与苏联人作战,不是合适的时间。中国军队大部分都生活在热带和温带,不适应苏联的冬季。
里宾特洛甫啼笑皆非,早就要求中国出兵,你不肯,现在又这么说。
而且,唐绍仪强调,中国国防军的冬季作战装备和给养,还没有准备妥善。
几经磋商,唐绍仪也只答应在哈萨克边境地区,举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此时出兵的。
如果德军连苏联都一战而下的话,我很难想象,希特勒的自信心会膨胀到什么地步。德国一直奉行以战养战的政策,不仅经济实力大增,兵力也已经超过了八百万。百战百胜的军队是很可怕的。
苏德战争结束后,可就是中国与德国交界了。那中国需要保留多少军队,才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这实在是个问题。
德国有八千万人口,军队只招收青年男子,八百多万人,再算上之前的损耗,几乎已把所有青年男子都招入了军中,如果德军有较大损失的话,短期内是无法弥补的。
相比之下,苏联人口只有一亿五千万,但讲究男女平等,一律都招入军中,从战争潜力看,是德国的四倍。
因此,我自不会在此时参与战争。既要引导孤立主义者,以扩军备战,又要压制军队和国会的好战势力,使之不要暴走。这真是个麻烦事。
十一月份,嘲笑中国谨小慎微的希特勒吃到了苦头。从来没有想过在冬季作战的德国人,连防寒的被服都没有准备。德军被大批大批的冻伤,前线已经停止进攻,而把仓库改建成营房。但没有取暖设施的仓库,气温也在零度以下。德军久战不下,又逢此打击,身穿单衣在寒冬里作战,士气十分低落。
古德里安报告说,部队开始发现“严重冻伤病员”。13日,气温降到零下8度,“越来越觉得缺少冬衣了。枪炮和人一样受到了严寒影响。由于坦克履带防滑用的尖铁没有运到,一路冰雪,行动困难。天冷使得大炮上的瞄准镜失去了效用。发动坦克时得先在底下点火烘烤一阵。由于天气太冷,机关枪打不响。结果人心惶惶……”
相比之下,困守在莫斯科的苏联人,虽然也缺乏燃料,却要比德军要强上许多。但莫斯科里缺乏粮食,经过两个月的围城以后,莫斯科正在变成第二个列宁格勒——饥荒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人们用墙壁纸加工的面粉充饥,莫斯科河就是生命线。运来了大批的给养和兵员。也运走大批的居民和设备。但其运力远不足以满足众多人的生存。
莫斯科41年的冬天,前所未有的悲惨,城里的苏联人大量的饿死,城外的德军成批的冻死。
10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国防军为了检验新编部队训练情况,决定在十一月中下旬,在哈萨克地区,举行各兵种联合军事演习。
随后,国防军演习部队开始源源不断的开赴哈萨克。
美英等国一致对中国的这一举动,表示“严重关注”,认为违反了中立立场。
中国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再次宣布,此次演习选择哈萨克,是由于哈萨克的地势广阔平坦,适合演习需要,请苏联放心,中国会严守中立立场的。
问题在于,斯大林怎么也放心不下。废话,放在谁身上,也不会放心,放心的是傻子。
苏联受此影响,被迫向边境地区增兵。斯大林气的要吐血,每向边境增派一名士兵,就要少向莫斯科派一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