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不能忘却的意思 > 第47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第1页)

第47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第1页)

除了战略、战术方面之外,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机,也完美契合了兵法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要分两个方面讲,一是国际环境,二是朝鲜气候。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说,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因为欧洲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朝鲜战场并非美军的战略重点方向。

此时西欧的力量对比在之前系列文章中讲过,这里不再赘述。这里单说说气候的天时。

众所周知,朝鲜寒冷的气候给志愿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大量志愿军被冻伤、冻死。但是很少有人考虑到,寒冷的气候同样大大削弱了美军的战力,甚至给美军造成的困难甚至要更大一些。

是的,我知道,美军有棉衣、棉鞋,有防雨雪外套,有鸭绒睡袋,有即热食品,有高热量食物。但是,这些好处大部分只能体现在不打仗的时候,打仗的时候呢?

他一样要从鸭绒睡袋里滚出来,窝在雪地里;他的枪炮一样会冻住,无法使用,特别是车辆和坦克,需要长时期的热车,这一点在紧急转移中特别致命,后来龙源里美军丢弃了一千多辆汽车、装甲车,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在漫天风雪里,他们同样瞄不准,看不清,特别是夜晚。

更为重要的是,高寒风雪天气大大限制了美军空军的威力。除了清除机场积雪、发动机热车这些事项外,还在于大大降低了美军的战场感知度。

志愿军埋伏在冰天雪地的冰原上,身上披个白布就是最完美的伪装,美国空军依靠目视侦查,是很难发现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同样恶劣的气候,对装备优势一方的影响要大于劣势方。优势方的装备优势无法体现,就只能跟劣势方比拼环境适应能力、勇气和毅力,这就是志愿军的强项了。

再说说地利。

从宏观环境看,美国是跨了一个太平洋作战,志愿军在家门口作战,即使志愿军缺乏有效的运输工具,后期美军大量轰炸道路、铁路,也比美军补给要方便。

在美军仁川登陆前,美军在日本储备的弹药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像军服、食品可以从附近国家和地区来采购,但是武器弹药呢?只能从美国本土补给。

当然,美国人有强大的运输舰队,志愿军无法从海上袭扰,可是这得花钱啊。同样一颗子弹、一发炮弹,双方的运输成本天差地别。

对于美国这种民主国家,打仗花钱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特别是打不赢的时候。

从微观环境看,朝鲜的地形简直是为志愿军这种轻步兵预先设计的。

朝鲜半岛四分之三的面积是山地,且多集中于北部和东部地区,与中国接壤部分,有大片的山地丛林,这是天然的掩护和屏障,大大降低了美军的战场感知度。

美军打仗特别重视战场感知度,举个小例子。

朝鲜战争打了两年后,苏联终于同意卖给志愿军苏军装备10年以内的装备,包括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但是价格仍然高得让人发指,一发炮弹要8两黄金。

志愿军第21炮兵师首先装备,舍不得打空炮实验,决定实战实验。

在东线的某次战役中,美军在坦克掩护下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志愿军且战且退,将美军约一个营的兵力引到我军预先设定的火箭炮覆盖地。

敌人进入后,火箭炮随即发射,192发火箭弹射完后,美军这个营基本上被全歼。

预先在高处的观瞄组,通过望远镜看到战果后,兴高采烈地打电话向师部报捷,师部跟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快跑!快跑!快转移!”

随即,该团撤出阵地,过了大概五分钟,美军的轰炸机、远程火炮就覆盖了志愿军的火箭炮阵地。

这就是美军强大的战场信息感知能力,空中有飞机,地面有观瞄组,还有早期的炮侦雷达,部分美军甚至还有热视仪。

各部之间始终保持紧密通信,这种通信后来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数据链。

一旦某部被袭击,立刻判断袭击火力的方位、距离,空中支援、远程火炮支援随即覆盖。

但是,朝鲜的这种地形大大降低了这种战场感知能力。

志愿军刚刚入朝时,美军始终无法判定志愿军的兵力,就是因为志愿军与美军遭遇后,打一仗,然后立刻钻进朝鲜北部的高山密林中,如同一个巨大的影子,美军的侦察兵从空中根本看不到。

后来联合国军的失利战报接连传来,麦克阿瑟亲自坐上侦察机去中朝边境看了一圈,茫茫雪原寂静一片,所以他仍然不相信有大股中国军队入朝。而此时,在朝志愿军已经超过10万人。

从微观战场看,这种地形优势是志愿军装备劣势的最大弥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