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以上部队则用各种有线、无线通信及骑兵通讯员等进行联络。
朝鲜多山地,部队往往在行军或进攻时会找好向导,负责带路;侦察兵在白天大多会勘测好路线,同时领导干部会分头参与看地形,然后回来汇总讨论,在黄昏前确定各部的行军及进攻方案。
志愿军前进时多采取自然路线,如河水冲击地形或溪流河床,一遇到敌军的阻力就进行展开。战斗小组然后从战术纵队中一个又一个地脱离,然后用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开火以接近敌军。
一旦交战并受到火力攻击,攻击者就会卧倒,在炮火间隙跃进,会继续前进直到再次遭到火力打击;当志愿军部队完全投入进攻时,即便伤亡惨重,也不会放弃进攻。
其他人员会挺身而出,攻击一直持续到取得突破,通常正面攻击的兵力是一个排或者两个排。
在巩固形势后,作战部队然后爬向或者向下一个排阵地的开放侧翼蠕动,攻击的每一步都非常隐蔽和大胆,对营正面阵地进行数次这样的突破的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攻击模式有所不同,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作为志愿军使用迫击炮作战的一个例子,以下来自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现场报告:
“五到九名志愿军战士组成的巡逻队被派往主力部队的前方,试图定位或确定(我们的)正面和侧翼阵地。
在这些巡逻队撤退或被击退后,志愿军向那一地区进行白磷迫击炮弹炮击,企图造成人员伤亡。
通过密切观察区域内营救伤亡人员的活动,他们试图确定我们前线的位置。在确定了我们的前线阵地后,志愿军会向我们的前线发射白磷弹以作为标记。
在此过程中,志愿军的突击部队会向前爬到尽可能靠近我军阵地的距离,在给定的信号下进行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的攻击信号是三声警笛声响起。进攻的部队随后跃起,并在一个完美的小队队形冲到了我们的阵地前。这一攻击使志愿军突破了我们一个排的阵地,我们在黎明前发动的反攻才恢复了防线。”
夜间作战极其强调第一天晚上的成效。
通常要求在第一天晚上即打乱敌防御部署,占领部分核心要点,同时穿插部队要切断敌后路,到第一天拂晓前即完成打乱敌军并包围的部署。
白天到后,各部相机继续攻击或固守等待天黑,进行第二轮暗夜攻势。
为了确保晚上各部队不至于迷路,另外还大量设置路标、标兵、联络哨,如117师的一个战斗班负责制作路标,一口气便做了2000个。
而路标标示的使用也很明确:在雪地上使用黑色标示;在无雪地带则使用白灰做白色标示。
当时做路标时还出现很有趣的一件事:38军缴获的美军物资中,有咖啡粉,但战士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也不是火药,尝一尝又苦得要命。于是便将其做成了路标材料,后来首长得知后也是哭笑不得,好东西就这么给浪费了。
夜间作战减轻了美军航空兵和重炮对我军的杀伤,为志愿军很多次胜利奠定了基础。
还拿前面说到的38军113师穿插三所里之战举例子。
大家都惊诧于其在14个小时内直线攻击前进了72。5公里。其实这14个小时中,绝大部分时间就是在暗夜条件下完成的。
这次成功的穿插是第二次战役大胜的关键,而第二次战役又是朝鲜战争的关键一役,这次暗夜突击行动将永远名垂史册。
美军当时的照明弹虽然不足以在我军行军时造成多大威胁,但当我进攻其阵地时,则还是够用的。因此我夜间作战依然要抗击美军极强的火力,同时美空军并非夜间不出动,仅仅是对我威胁减轻罢了。
因此,有的时候美军阵地是可以打下来的,但有时候也是不行的。如长津湖战场的下碣隅里、柳谭里及第四次战役时的砥平里等。
美军机械化装备多,阵地构筑极快,其还配属有大量火炮、坦克,步兵分队则自动火器极多,美军弹药也近乎于无限。志愿军攻击时也忍不住感叹:(美军)步兵速射火器实在太多了,炮兵远战能力太强了。
其组织防御时一方面以阵地轻重火力及坦克(充当固定火力点)进行一线抗击;同时以配属的炮兵对志愿军后续梯队可能的方向进行无限弹药量式的拦阻射击。
所以志愿军得出的经验就是,如果不能在第一天晚上攻击中得手,那么之后的作战便极为艰难了。
另外,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需要注意就是,在不同的季节,黑夜长度是不同的。第五次战役志愿军打得比较艰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战役是4月底到6月初进行的,白昼时间过长而夜晚过短,限制了志愿军的运动及作战。
而且志愿军战士在运动战时期极度疲劳,加之以炒面为主要食物来源,长期营养不善,大量战士得了夜盲症,后来是通过熬松针水进行改善的。
因此,夜间作战,我军同样面临很大的困难,有些是智慧和战术可以弥补的,但有些则不能。所以,切不可以为夜战就是万能法宝。
到了阵地战时期,双方战线固定,大规模穿插迂回已经不具备条件了,但对山头的攻防却达到了白热化。基本上是美韩等军队白天进攻,我军则在晚上进攻。
吃够了夜战亏的美军甚至曾主动对志愿军发起夜战,但效果不佳;而志愿军继续对美军发起夜战,甚至还缴获了美军特意装备的带夜视瞄准装置的卡宾枪。
那么,美军是怎么应对志愿军战术的呢?
在美国空军的轰炸之下,志愿军后方的物资根本没有办法运到前方来,凭借志愿军的偕行补给,其进攻态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之后,志愿军便会弹尽粮绝,开始回缩补给,等补给完毕之后,再一次发起攻势!李奇微称其为“礼拜攻势”,这一点也可从志愿军的前四次战役的进攻时间线之中得到证明。
事实也确实如此,志愿军每次进攻都会携带五日份的粮弹,省吃俭用之下,再加上志愿军缴获的物资,也仅仅够志愿军坚持七到八天的时间!
李奇微到了朝鲜战场后,指挥美军最大限度地去回避志愿军擅长的迂回、穿插、夜袭、近战等手段,充分发挥美军在后勤、空军、火力、机动方面的优势,构想出了一个经过周密设计的战术:
那就是在志愿军进攻之时,联合国军不予接战,每天以20英里(约合32千米,这也是志愿军每日的最大进攻距离)的速度节节后退,尽量避免和志愿军近战、夜战,而依靠远程炮火给志愿军部队以最大的杀伤。
与此同时,再令美军强有力的空军部队则全力以赴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