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长恨歌翻译 > 第16部分(第3页)

第16部分(第3页)

“此人犯夜,交给你们了。”王毛仲对正巡街回来的金吾卫将军余观雷说,“此人不但犯夜,而且闯宫,将军自然懂得如何处置了。”

“东宫的意思?”余观雷小声问。

“这个……”王毛仲作了个抓死鸡的手势。

“明白了。”余观雷说。

余观雷在大堂里升堂。

“叫什么名字?”余观雷一拍桌子,开始审人。余观雷知道这个人是谁。他觉得很没面子,金吾卫很没面子。这人让街卒、街使骑卒和武士探警跟踪了这么久,最后竟是让东宫的人抓着了。

东宫交来的人犯,自然非同小可,不审他个水落石出将来这官可能不好做。

“凌风。”

“干什么营生?”和他的名字一样,余观雷一声吼犹如打雷。

“没什么营生。”凌风答。

“住哪里?”

是啊,住哪里呢?京城就没有自己的家,也不是自己的家。一个乡下少年,为了弄明白开天目时看到的各种怪事与血腥,闯荡江湖;为了践行一个无声的诺言,来得了京城;为了救被人拐卖的婴儿发现了皇家的丑闻而被抓被打屁股,自己住哪里呢?对余观雷的发问凌风无法回答,他只能说刚刚从永昌坊出来,进了东宫就被抓了。

“有牒文吗?”

“什么牒文?”凌风哪里懂得什么牒文?

牒文其实就是通行证。

余观雷想,这就对了。无事可做就是游侠少年,就是那种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右臂刺“死不畏阎罗王”的少年泼皮。没有牒文晚上走动就是“犯夜”。鼓声敲响坊门关闭还敢到处乱逛,打二十杖屁股是肯定的了。

很多人是捱不过这二十杖的。

大唐帝国京城长安的里坊大门,以鼓声为准统一关闭。早上五更自皇宫内“晓鼓”声起,长安各条大街的街鼓便按顺序敲响,于是坊门开启。鼓一直敲到天亮。夜晚全城街道严格宵禁,如果有“犯夜者,笞二十”,也就是打二十杖屁股,即便是官员也不例外。金吾卫严守职责天不怕地不怕,比如有个叫郭里旻的官员酒醉犯夜,就是被金吾卫二十杖活生生打杀的。

宵禁后婚嫁等可以出行,但必须获得批准,持有县牒,也就是有万年县、长安县发放的牒文——长安城城廓外以朱雀大街东西分治,东归万年县,西归长安县,两县归京兆府。而丧、病为紧急情况,也需本坊牒文,如住永庆坊的要有永庆坊的牒文,亲仁坊的要有亲仁坊的牒文,永昌坊的要有永昌坊的牒文,等等。

发放本坊牒文的是谁呢?当然就是掌管坊门钥匙的小官坊正了。

坊门启闭定时的京城长安,晚鼓鸣后大街空空荡荡。六街鼓绝尘埃息。永昌坊的坊正锁上大门后,便准备回家,然而金吾卫衙门来人了。

“抓了一个犯夜的,请周坊正认一认。”来传话的街使说。

坊正姓周。

周坊正嘟哝着,极不情愿地跟着街使来得了金吾卫衙门。

周坊正感觉自己被金吾卫衙门压得喘不过气来。衙门高大、雄伟,门口两个石狮子好像就要吃人。加上门口那威严的士兵,周坊正感觉自己快走不动了。

大唐《贼盗律》规定,坊里有人放蛊毒及教令者,处以绞刑,如果坊正知而不纠,则流放三千里。流放三千里会到哪里呢?一般就是瘴气弥漫的岭南了。当然不想流放也行,但可以用铜来赎。其办法是:二千里赎铜八十斤,二千五百里赎铜九十斤,三千里赎铜一百斤……所以自己管辖的坊里居民犯了事,周坊正不吓得腿如筛糠才怪。

周坊正一眼就认出来了,那少年郎他见过。

为了坊里的治安和自己不被流放,周坊正什么时候都必须留个心眼。

开始这少年带着二个小郎君、插着旗帜满街找崔公。当然谁都知道崔公是谁,但谁也不敢说。后来少年不见了一段时间,昨天又出现了。这次他是和另外一个少年来的。这少年慈悲忧郁,而那少年相貌英伟、神采飞扬。阅人无数的周坊正一眼就看二人日后或许就是非常人。这少年来时衣衫褴褛,进了“福昌”绸缎庄出来后就衣着光鲜如贵公子了。后来他们一起进了一辆从东宫里来拉绸缎的马车。车进了东宫。以后周坊正就不知道了。

能进东宫,来历自然不一般。

周坊正说就知道这些了。

金吾卫将军余观雷说这些都很有价值。可他再问,周坊正已经说不出所以然。凌风也什么都不说了。凌风傻傻的到现在为止,还认为李隆基在搞什么“苦肉计”。

既然不说,就打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