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忙说:“叶先生这么一说我可真不好意思了。以后在上海滩,我一是要向叶先生学习,二是要仰仗叶先生多关照。”
“学习我不敢当。关照吗,只要我能尽力的,我一定尽力。阿德,”叶澄衷指着自己脚头前的一个汉子说,“这位是慈溪东山的吴锦堂,现在日本经商,很有魄力的。”
吴锦堂忙直起腰,冲虞洽卿一拱手,“虞先生,幸会!我们可都是三北人啊,到时候我在上海要有生意上的事情,请你多关照!”
虞洽卿忙回礼。“锦堂兄,没说的。漂洋过海到日本经商,的确如叶先生所说,魄力非凡啊。”
吴锦堂叹息一声,“哪里是什么魄力,还不都是逼出来的。”
吴锦堂生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家乡东山村位于慈溪北部,这里东邻镇海,西邻余姚,是“三北”的范畴。
吴家世代务农,家境一般,到了吴锦堂时,由于连年遭遇天灾人祸,加上连年战争,社会动荡,吴家生计每况愈下。八岁那年,只读了两年私塾的吴锦堂被迫辍学,帮助父亲做农活。不过,农活之余,爱学习的吴锦堂仍然跟随伯父课读,成人后,总算能够略通文字。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吴锦堂由东山邻村好友徐猛彬介绍,到宁波打工,在一家水作坊给人家磨豆腐。世上三件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吴锦堂起早贪黑,样样活计都抢着做,仿佛不知道什么是苦。水作坊的邻居见他是条硬汉,又知书识理,便介绍他到上海红庙前的萃丰油烛店当伙计。就这样,磨了两年豆腐后,吴锦堂来到了上海。
红庙地接租界,地面繁华,许多善男信女都喜欢到这里进香,求财求福,尤其是那些在华洋交界处活动的明妓暗娼,更是有事无事都在庙内外转悠。萃丰油烛店生意异常兴隆。精明能干的吴锦堂处处留心,既钻研经商业务,又注意结交方方面面的朋友。老板见他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便把他派往苏州,让他掌管萃丰油烛店在苏州的分店。不到一年时间,苏州分店业务大增,利润超过了上海总店。老板十分高兴,打算送三分干股给他,让他回上海挑大梁。
不料,吴锦堂此时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和友人李遂生、辛立人一起赴日本长崎经商。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春天,樱花灼灼,吴锦堂和李遂生、辛立人来到了长崎。他们三人想方设法,一共筹集了白银一千两。这是他们在日本经商的全部本钱。
清政府和日本缔结《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是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上述两个条约规定:中国的上海等十五个港口对日本开放,日本长崎等八个港口对中国开放。两国商人在开放口岸有贸易、居住的权利。
长崎是离中国最近的日本城市,距上海仅有八百公里。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清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理事府,也就是现在的领事馆。早在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中日间就开通了上海——长崎航线,十年后有了定期航班。此时,定期航班已经达到了每星期一班,十分繁忙,来往相当便利。
吴锦堂等人在日本开始时资金有限,没有条件独立开展国际贸易,他们选择了往返长崎和大阪、神户之间,从事物资运销业务。这种运销业务,就是代长崎的进口商将进口货物运送至阪神地区交给坐商,再代出口商在阪神地区采购货物运送到长崎。因为阪神地区既是日本进口中国物资如棉花、棉纱、生铁、大米等的集散地,又是日本出口中国的主要产品如火柴、洋伞、肥皂、罐头等的生产基地,而两地之间又路途遥远,一般进出口商不便于包揽进出口商品的全部购销活动。吴锦堂选择了一个游刃有余的经营空间,虽然三地奔波十分辛苦,但回报可观。
果然,短短的两年时间,吴锦堂就获利数万元,积累一笔原始资本,与人合资在大阪开设了义生荣商号。虽然是合资,毕竟有了第一家自己开设的商行。
吴锦堂此次回国,是因为父亲病重,特地回来看望。由于路途遥远,等他到家时,父亲已经去世,看望变成了奔丧。
“锦堂兄这次去上海,是不是要在上海开展业务?要是需要人手,我阿德愿意效力。”
“阿德兄弟不要客气。我这一次去上海,只是取道去长崎,在上海没有业务。刚才叶先生说了,你在生意场上门槛精,到我手下,就委屈了。你比我小十多岁,有机会就自己做老板。也许,要不了多久,你就是上海滩的第二个叶澄衷!是不是,叶先生?”
“锦堂兄可真会开玩笑!”
几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今天幸会叶先生,又结识了锦堂兄,真是新年大吉!走,我请几位吃夜宵去。”
“阿德,我来请你们吧。”
“叶先生,你得给我机会。给我机会了,你就是关照我。”
“阿德老弟真会说话,不愧门槛精。”
虞洽卿把叶澄衷、吴锦堂让出舱门,见另一个小伙子斜躺在铺上没动,忙说:“兄弟,一起去!”
叶澄衷忙返回舱,“对不起,我忘记介绍了,这位是镇海小港的傅宗耀先生。”
年轻人忙跳下床,一边鞠躬一边连声道:“不敢,不敢!耶松船厂的学徒,阿德哥就叫我小傅吧。”
“耶松船厂,是不是英国人在浦东开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