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处在市场最前沿,它们最能体会市场细微的变化,当中国开始陷入核心技术受制约、低端产品过剩、资源严重短缺的时候,企业的发展自然随之产生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当年中国DVD制造企业与发达国家6C联盟的DVD专利使用费之争,就几乎把中国整个DVC制造业摧毁,行业内的许多企业被迫关门。因而当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到一个困局顶点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也是最早需要作出应对的就是中国的企业。而最可行、也是最有效化解这一困局的路,就是“走出去”。“走出去”,就意味着突出红海,突出市场发展的瓶颈口。虽然此时“走出去”可能会面临风险,但只有“走出去”才会有新的机会。
许多人把制造业企业出海并购称为“蛇吞象”,如联想并购IBM;或称为是“一场豪赌”,如TCL并购汤姆逊。他们认为截至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许多都是不成功的,成功的企业也是步履蹒跚,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因而中国企业不应该再出去“抄底”。实际上,这种观点并未意识到,“走出去”并购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当前必须做的一项历史性工程。
“蛇吞象”也好,“豪赌”也罢,出海并购从根本上说是被“逼出来”的。日子过得舒适的垄断性国企很少会主动“走出去”,只有市场红海中苦战的制造业企业才有“走出去”的源动力。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犹如李东生笔下的那只老鹰一样面临着生死的抉择:要么停在原地不动,被国内的低水平竞争一点点将体力消耗尽后老死;要么就忍痛冒险,拔掉自己的旧羽毛,从国内市场中突围出来,到海外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尽管海外并购的确有风险,就像人们所称的那样,是 “一场华丽的婚礼,漫长的婚姻”,所以并购后的道路上可能曲折无比,坎坷不断,但显然,中国企业不能因为婚姻的漫长就去拒绝婚姻,不能因为道路坎坷就不去走路。
李东生在TCL出海五年后盘点得失说:“跨国并购尽管给TCL带来了暂时的困难,但这条道路无疑是正确的,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国际化的企业,TCL在国际化战略中受到的挫折是国际化大公司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的彩电业务也许还在产业链条的最低端;如果没有跨国并购,去年的TCL通讯早就像其他手机同行那样被彻底洗出市场;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也许无法渡过眼前最严峻的金融危机。”
附:中国化工的海外并购之道
2006年,中国化工集团一举并购3家海外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经典案例,中国化工集团走到了全球化工新材料主导者的强势位置,集团总经理任建新本人也被外界称为中国化工行业的“并购之王”。
第五章 突围之路(11)
2005年10月19日,任建新率团出访欧洲,签署了蓝星全资收购法国安迪苏(Adisseo)公司100%股权的正式协议。2006年1月1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蓝星正式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交割——安迪苏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固体和液体两种蛋氨酸产品的公司,拥有792项技术专利和世界最先进的蛋氨酸生产技术。2004年,它成为蛋氨酸领域全球第二大生产商,市场份额占全球29%。
蛋氨酸是我国化工领域多年攻关未果的项目,而且之前国内企业花费17亿元引进的蛋氨酸生产设备也因为工程问题无法解决,处于报废状态。蛋氨酸在中国每年至少有10万吨的需求量,是关系到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产品。完成对安迪苏的收购后,任建新马上启动了一个建设计划,利用安迪苏全球领先的生产专利技术,在国内新建一套世界级规模蛋氨酸装置,也就是正在前期设计阶段的天津14万吨年蛋氨酸项目。
2006年4月,任建新再次出手,收购了澳大利亚凯诺斯(Qenos)公司。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聚乙烯生产商,凯诺斯年生产能力为乙烯50万吨、聚合物50万吨,产品占澳洲市场的70%以上。
这次并购,让中国化工集团以最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获得了国外乙烯及相关资源,为发展化工新材料奠定了原料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凯诺斯乙烯工厂的并购,中国化工集团间接而巧妙地利用了澳大利亚的上游油气配套资源。而同样的规模,如果国内建乙烯项目,至少需要500万吨炼油、150万吨石油作为原料配套,投资成本较高。
随后的2006年10月,中国化工收购了罗地亚(Rhodia)公司的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有机硅是罗地亚重要业务之一,目前年产22万吨,规模在全球有机硅市场名列第五,拥有6%的全球有机硅产品市场份额,其生产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拥有3000多个产品、500项专利。
并购罗地亚后,中国化工集团有机硅生产能力迅速进入全球前三名。同时,罗地亚有机硅深加工技术、全球*络、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使中国化工集团在全球保持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化工拥有4家海外企业,全球*络完备,共有15个生产基地、7个研发中心,在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印度、新加坡等140个国家和地区有分支机构。
任建新把国际并购定位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顺应产业转移潮流,分享新兴市场机遇”,他认为,“收购不仅得到专利技术,扩大了市场,而且得到人才,这就比单独买技术或者自己开发先进效应要大得多”。
任建新提出的国际并购原则是“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买得来”是把握时机,以最低成本成功地实施并购;“管得了”是通过科学预算和规范治理结构,实现对海外企业战略、业务方向和高级管理层的领导力;“干得好”是依靠职业经理人改善运营,持续增长;“拿得进”是发挥产能、市场、技术、管理的协同效应,加快国内的产业升级,降低海外企业成本;“退得出”与“卖得高”不是要把我们优秀的海外企业出售,而是通过海内外的整合与互补,在引进战略投资与资本市场融资时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任建新认为,并购双方整合的成功“主要是靠文化融合,学习、尊重企业所在国的文化。并购不能有占领军的心态,而要站在被并购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相互平等,赢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确保并购后的人员稳定、业务稳定”。
现在中国化工开始把这些技术转移至国内,如安迪苏的蛋氨酸项目和罗地亚的有机硅深加工产品技术,这在中国还是空白。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百年一遇的机会(1)
一、“金融核弹”的引爆
科学杂志文章在说明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时,常作如此表述:核武器爆炸时,能够对环境产生一波接一波的持续打击和破坏,有效范围之内的生物将无一幸免——先是 “光辐射”,爆炸所产生的高温让3公里范围内的地壳表面都完全熔化;随后是“冲击波”,所到之处可让装甲车、大楼等一切物体灰飞烟灭;再过后是“核辐射”,爆炸所放射出的γ射线和中子流,让躲过前两轮打击的幸存生物体的细胞即刻变异而死亡;核辐射过后还有放射性污染、核电磁脉冲等。这些破坏作用如同波涛冲岸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让卷入其中的万物逃无可逃。
本轮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它的威力之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