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情况也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李岚清在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撰写的《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一书中,提到了他在1978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洽谈合作的事情经过。当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团来华谈判,墨菲提出要与中方采取“合资经营”的方式进行合作——

墨菲最后补充道:“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一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再说得通俗一点,就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

听了这番话,我们感到新鲜有趣,不过当时我想,你是大资本家,我是共产党,我能同你“结婚”吗?但按照当时的规定,凡是重要的对外谈判项目都要向国务院引进新技术领导小组办公室写简报,我们也就及时把这次谈判的情况如实上报了。出乎意料的是,我写的这份简报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同志都一一圈阅,*同志还在简报上关于通用汽车公司建议搞合资经营的内容旁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指出了我国利用外资的道路。从此,我国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产生了……

第四章 变局之探(4)

分析李岚清的这段历史回忆,可以看到有两个线索蕴含其中:一个是当时中央政府领导人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视态度——为了达成引进技术的目的,政府可以突破中国固有的思想与理论模式,去探索设立全新的经济形式,从而为引资铺平道路;第二个线索是跨国公司希望在中国有所建树的迫切心理——通用汽车公司为了更好地在中国发展,冀望通过“合资经营”这种全新模式来与中国进行紧密的合作。

这两条线索其实也是贯穿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两条核心主线,是中国对外开放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一条主线,就是中国政府主导下“引进来”的轨迹历程。中国政府为了能引进外来资金和西方技术,不但主动打开国门,而且制定出各种政策办法,鼓励发达国家企业来华投资。这个过程在中国被称为“引进来”。

第二条主线,就是在跨国公司主导下的“移过去”的历程轨迹。跨国公司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希望把产业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移出本土,转到更具有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去,实现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所以即使没有中国政府的“引进来”,发达国家企业从主观上也愿意到中国去投资,把生产线建到中国去生产。这种由跨国公司所主导的、从本土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移过去”。

“引进来”与“移过去”这两条主线,在中国开放历程中既分别独立,各有各的完整发展轨迹,又相互交融,共同在中国开放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说,正是历史前进的内在力量要求把这两条线完美地交接在一起,从而成就了中国这30年奇迹般的发展。

2。 消化不良的“引进来”

《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一书中还提到了李岚清在1978年带领工作组调查全国汽车工业情况时的一件趣事:

某城市仿造的解放牌卡车,商标是“永向前”,我开玩笑说,车子不怎么样,名字倒有点意思。旁边的同志却对我说,他们的商标真是名副其实,这车子没有倒挡,只能向前开,而且开起来除了喇叭不响,到处都响。

作者说这就是当时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状况的缩影。实际上,中国当时落后的当然不止汽车工业,包括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品在内的全部生产领域,全都落后,都处于一种市场短缺的状态。改革开放的宗旨是要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这只是一个总的纲领原则,在对外开放的早期,由于市场的底子太薄,人们的生活水平太差,政府在当时的最迫切要务,就是要解决多数人的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问题。

可以想见,一个国家在这么低的起点下开放门户,所关注的自然都是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对愿意来自己国家做生意的客人,一般都不会太挑剔、不会有太高要求。只要他们愿意给中国提供资金,提供设备,愿意在中国设厂开工就行,至于他们的技术是不是先进,愿不愿意把好一点的技术拿到中国来,乃至转移到中国来的设备生产线是新是旧、耗能大还是耗能小等问题,都不是当时主要考虑的范畴。

所以在对外开放的早期,“引进来”的过程对中国市场来说实际上更像是一场“饥不择食”的抢食。反正是一穷二白起家,无论引进什么设备技术,国内都会有需求,市场中满是嗷嗷待哺的小兽,对投进来的“食物”一律照单全收。没有精挑细选,也不考虑吃进去是否消化得了。因而以这种进食方式,很快就把市场的肚子撑满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变局之探(5)

据资料记录,1984年以后,中国沿海地带已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下游地带,成百上千条彩电线、冰箱线、洗衣机线被引进了中国,其中重复引进的生产线不胜枚举,比如著名的“阿里斯顿9兄弟”冰箱引进案——中国的9家冰箱企业在1984年和1985年两年中,以同样的价格从意大利默洛尼公司连续引进了9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这9条冰箱生产线的规模都是年产10万台,外观、尺寸都一样,全都是一个型号。

而大家之所以都要引进生产线,就是由于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冰箱企业的生产能力。1980年我国的冰箱产量仅仅有4万台,而到了1985年,销量就已暴涨到150万台,美菱集团董事长对当的市场情况的描述是“不制冷的冰箱都能卖得出去!”就这样,阿里斯顿9个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生了出来。媒体报道说:“当时这些企业里的人自己都觉得好笑,技术培训时,在默洛尼的一个大房间里,用屏风隔开,一厂就是一组,分别培训。都是一条线,设备一样,产品也一样,都是为中国开发的185型。”

实际上还不只是重复引进的问题,为了能便捷、以更低的价格引进,当时许多企业都是从国外引进了旧生产线,甚至是已被国外闲置不用乃至废弃的生产线。美国媒体曾报道:日本投资商80年代时就曾把大量的二手机器投入中国,而这些机器此时已不能在本国生产盈利了。

应该说,中央政府在“引进来”的过程中态度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改革初期因为还涉及一些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因而在一些政策的推出上都显得比较慎重,比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早在1979年就已出台,而它的《实施条例》是到4年后的1983年才推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的速度。

但是,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方面的态度是异常积极的。吸引外资在当时被认为是振兴地方经济的捷径,因此,外资在很长时间内都享受到了“超国民的待遇”,各地政府对外资及合资企业推出了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如在所得税征收上,地方政府对外资企业采取“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在征税比例上,合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执行15%~33%,而同期国内企业的税率则为55%,它直接刺激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中国的“引进来”一时间发展兴旺。

“引进来”的这30年,确实满足了中国市场的基本需求,让中国从缺衣少食变为了吃喝不愁,但它距离中国开放的根本目标还很远,距离“师夷长技”的理想也很远。由于中国在此期间引进了太多缺乏技术含量的生产线,也使得市场在很短时间内就从“营养不良”转变成为“消化不良”的状态,为日后的“中国式困局”埋下了伏笔。

3。 占尽主动的“移过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