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清再据实上奏圣上。严重的仍罢官斥责,不能犯同一罪
过而惩罚有所不同,案轻的令其改过自新,对他们应该重
在劝诫而不在严惩,藩臬两司所开贤官与我调查相符的,
我也分作两次呈圣上一看。
峻法一度使曾国藩声名重创,受到朝野抨击,一时有“曾
剃头”、“曾屠户”之绰号流传,无非是说他“滥杀无辜”而
已。但是曾国藩没有退却,他相信只有“挺”下去,坚持峻法
治世,才能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他在给弟弟的家信中也直书
自己的看法:
吏治最忌讳的,是不分青红皂白,让有德行的人寒
心,不贤能的人无所畏惧。如果犯了这个过失,那么百病
丛生。不可救药。韫师近日来圣上对他也有些冷淡了,如
果更是事事多迁就,那么这些人更加放肆。我近日对待属
下改变不明事理的做法。马上派人到三省秘密查询,也只
是革去那些特别差的人。
战国晚期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法”的
角度,对君臣吏等的不同职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作为君主,应该是处势、任法和用术三者并举。
(1)处势
韩非十分重视势的威力,他说:“势者,胜众之资也。”
“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
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仞之淫,材非长也,位高
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
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韩非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势
、对于君主的重要性:“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国者,君之
车也;势者,君之马也。”君主失去威势,也就失去了力量,
失去了赖以运行的工具,就不免会丧国辱身。因此,韩非告诫
君主一定要严守势位,“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物莫如
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要
求君主严守势位,意在鼓动他们独揽大权,“威不贰错(通
“措”。置立),制(权力)不共门”,不给下臣提供取而代之的
机会。
(2)任法
韩非认为,仁政或**,都于国不利,“仁暴者,皆亡国
者也”。要想国泰民安,必须推行法治。用他的话说就是“抱
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