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 劳燕分飞(5)
琼瑶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当初他们两人因为文学的爱好,志趣的相投,而走到了一起。现在,恰恰也是因为文学,因为写作,因为琼瑶的成功,使他们终于变得水火不能相融。
现实的生活当中,当然有许多明摆着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生活的艰难,又比如庆筠的好赌,还有性格的差异,但这些都不是关键,都不是重点。
琼瑶发现,她和丈夫庆筠之间,真正克服不了的问题,是他们的写作。庆筠是台大外文系毕业的,正统科班出身,曾经是自负才情,心比天高。但在生活中,他根本看不上眼的,自认为是幼稚浅薄的琼瑶那些小说,却大获成功,而他自己的写作,却碰得灰头土脸,庆筠感到迷惑,进而迷失。他无法忍受,无法正视自己的失败。
而在小说《在水一方》中,杜小双和卢有文的爱情悲剧所产生的原因,其实和现实中琼瑶和庆筠之间的情况,是大同小异。
像庆筠一样,卢有文也是一个大学的高材生,博文广识,精通于各种深奥玄妙的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创作怀有纯正的理想,他有才华,有才情,有才气,他很看好自己,事实上,在他的周围,也有太多的人也看好他,这让他的骄傲更是飞上了云端。
然而,理想一旦在现实中碰壁,骄傲但脆弱的心便会扭曲、变形和变质。当他看到自己看不起、不屑于的通俗流行歌曲《在水一方》,在电视台获得成功,他的骄傲变质为愤闷、不平、怨屈,最后到自暴自弃,自甘坠落,自艾自怨,自哀自怜。
婚姻的悲剧由此注定要发生。
杜小双的情况又和琼瑶的情况又有不同,她的悲剧在于对自我的迷失。
其实琼瑶的小说,从《窗外》一开始,就有一种对新女性的定位。那就是新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不畏强权和习惯旧势力的约束,追求美好的人生和梦想。
虽然到了《在水一方》小说的最后,杜小双也终于醒悟和明白了过来,但她一开始却迷失了自己。
她和卢有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更多的却是建筑在她对卢有文才华、才情的崇拜上面。
甚至到了最后,小双和卢有文离婚分手之后,小双依然没有对卢有文丧失信心,她始终认为卢有文一定可以成功,一定可以实现他那高远宏大的文学理想。
小双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卢有文一而在,在而三做出的那些难以原谅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卢有文的本意和本质,卢有文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是迷途的羔羊而已。他只是需要一种力量,帮助他重新找回自己。
小双无怨无悔,即使她的身边有一个那么优秀,那么出众的诗尧,她对诗尧也只能是“还君明珠双泪流,恨不相逢未嫁时。”
诗尧的悲剧也是他自己的问题,其实他和小双一样,也迷失了自己。
身体的缺陷并不要紧,而诗尧心理也出现了缺陷,这才是最要命的。
诗尧从最初以极度的骄傲,来掩饰自己极度的自卑,到最后放下架子无怨无悔的追求,诗尧都没有找到自我,没有找到他人生的位置。
小双和卢有文的爱情天平之上,小双付出的份量无疑要多得多。
卢有文并没有以对等回报的爱给予小双。如果再说得深入一点,卢有文更多爱的是他自己,小双的爱情,只是他人生和事业中的一道证明自己魅力的风景而已。
爱情对于小双来说是她的全部,而对于卢有文来说,却只是他生命和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点缀。
卢有文并没有认识到,小双的那一份纯洁可贵的爱情,其实对于他的人生,是具有何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小双终于毅然决然地离去之后,卢有文这才开始反省和反悔自己。
既有现在,何必当初。
自己亲手酿就的苦酒,只能由他在孤独和悔恨中和泪吞下。
《在水一方》中的杜小双,她的悲剧结局,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现实中,在琼瑶的人生传奇里,琼瑶走出了她人生的困境,因为琼瑶没有迷失自己。
琼瑶创作《在水一方》,正是对她那一段失败的婚姻痛苦反思的结果。
琼瑶走出了自己失败婚姻的阴影,她的面前是广阔的天地,她接受了自己前定的宿命。那就是写作!
写作,唯有写作,才能拯救琼瑶她自己。
写作早已溶入了琼瑶的血液和生命之中,是她的生命必须达到的完成形式。“我願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
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已
我願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蹤跡
卻見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