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历史的镜子作文800字 >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第1页)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第1页)

公元前126年的春天,一辆马车,载着一个二十岁的青年,驭者不断挥动丝鞭,四匹雪白的骏马撒开着腿飞跑,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的著名城市。

这个青年生得眉清目秀,长身玉立,衣着朴素整洁。随身带着许多竹简、木板,准备把所看到听到的事情,随时记录下来。他这次旅行的目的是访求古代史书,向老人们访问古代遗事,调查了解各地情况,是一次学术旅行。

他叫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父亲司马谈,做汉朝太史令的官。太史令在政府中是专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司马一家从很古时代就专管天文历法,到周宣王时代(公元前827—前782)还兼管周朝历史资料的保管和编写。到了司马谈,除了继承世代相传的天文历法和历史的家学以外,又跟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天文,有名的学者杨何学《易经》,黄子学道论。精通各家学说,学问很好。他很钟爱这个儿子,一心一意要教育司马迁继承世代相传的家学,亲自讲授指点,在闲暇时,还和儿子讲论诸子百家流派,所见所闻的史事。司马迁读书非常用功,儿童时从师就学会了当时所通行的文字,十岁就念古文——《左传》《国语》《世本》等书,到二十岁时已经博通群书,有了广泛的知识、很扎实的基础了。

这一年,司马谈为他儿子安排了一次学术旅行,接触实际,扩大眼界,增长知识,结交朋友。

根据司马迁所著《史记》里有关这次旅行的记载,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他到过长沙,在《屈原贾生列传》里说:我读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很为他的志向所感动。到了长沙,又亲眼看了屈原投水自杀的地方,想象中有这么一个形容憔悴、满腔抑郁的爱国诗人,在这儿行吟、踯躅,他忠于君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却落得这样下场,徘徊沉思,不禁伤心落泪。顺便看了九嶷山,传说中舜安葬的地方。到江西庐山,考察了夏禹疏浚九江的情况。在山顶独坐,恍惚看到平原上浊流滚滚,洪水滔天,老妇幼儿,随波呼号,牲畜家具,互相挤撞的惨象。一会儿又看到一群短衣赤脚的汉子,其中有一个身材特别高大的在指手画脚,他摩顶放踵,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浚的办法,导水入河,终于战胜了洪水,这是何等的勤劳、智慧和毅力啊!接着到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参观传说中的禹穴。(1)到江苏姑苏(今江苏苏州),游览了五湖,领略了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内湖景色。(2)参观了楚国春申君黄歇的故城,发出“宫室盛矣哉”的感慨。(3)到淮阴,当地人民说:淮阴侯韩信在当老百姓的时候,志向就和众人不同,母亲死了,虽然很穷,备不起棺椁,却找了一个高敞空旷的地方葬下,准备日后在墓旁可以安置万数人家。司马迁听了,就跑去看,果然是这样的情况。(4)

北上到山东,沿途考察了许多河流的水利情况。在过去齐国、鲁国的都城,和一些戴着高高的帽子,宽大的衣袖的学者们,商讨学问,反复辩论,观察孔子的遗风余韵。到曲阜时,还看了孔子的庙堂和保存着的车服礼器,看到学生们在那里按时学习礼节,仪容端正,队伍整齐,看了又看,竟舍不得走。(5)在薛,看到地方上的青年人,大多数有点粗野,和邹、鲁地方文绉绉的风气不一样,便打听缘故,说是从前孟尝君在的时候,招致了各地方任侠的有各种本领的人到薛来,有六万多家。从这件事证明,孟尝君以好客自喜,确是名不虚传啊!(6)在汉高祖发迹的丰、沛地区,访问了许多老人,谈了旧事。还看了汉初功臣萧何、曹参、樊哙、滕公等人的故居,他和樊哙的孙子他广是朋友,他广也告诉了他汉初功臣许多轶事。(7)西向经梁、楚,这是战国时代战争频繁的地区。在大梁之墟,访问信陵君时代的夷门,原来就是城的东门。徘徊门下,仿佛想见当年信陵君亲自执辔,车骑簇拥,夷门监者侯生,一个七十岁白须白发的穷老头子,在车上高坐,信陵君执礼愈恭,路人聚观,从骑窃骂的情景。(8)当地人都说,秦国攻魏国的都城,引河水灌城,城墙坏了,守不住了,魏王只好投降,秦就灭掉魏国。人们的意见,认为因为魏国不用信陵君,所以国家削弱,以至于亡。司马迁研究了当时历史情况,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秦灭魏是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必然结果,魏王即使有伊尹那样的贤臣辅佐,也还是抗拒不了的。(9)

在《史记·龟策列传》里,司马迁说:我到江南,了解南方人的生活习惯,访问了许多年纪大的长老。他们说沿江一带人们有养龟的习惯。很有意思,我也是南方人,四十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里,看到院子的水池里就养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龟。隔了两千多年了,江南人民还保持着这种习惯,可见司马迁观察事物是很细心的。

在山东地区游历的时候,他从泰山一直到琅邪,东到海边,看到这一带两千里之间肥沃的土壤,和当地人民接触,发现他们很有气概,不大暴露聪明,他认为这是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系的。(10)

在这次旅行以后,不久他就做了郎中的官,有机会跟从汉武帝到各地游历。公元前112年,他跟皇帝西到空同(今甘肃岷县西)。公元前110年又奉使到四川南部,看了秦时蜀郡守李冰所凿的离碓(今成都都江堰)。回来复命后,又跟皇帝东封泰山,从碣石一直到辽西一带,经过北边九原(今内蒙古乌喇特、茂明安二旗之地),回到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在这次旅行中,他观察了秦朝将军蒙恬所修的长城,和秦朝所修从九原到甘泉的直道(公路),在《史记·蒙恬列传》里说:我到北边,从直道回来,看到蒙恬所修筑的秦长城,和亭、障,他们把山凿开了,把谷填平了,工程非常浩大,所用的人力可真是不少啊!第二年又跟皇帝到河南、山东,上泰山。这一年黄河决口泛滥,水灾严重,汉武帝亲自在河北濮阳县黄河决口处主持堵口工程,随从人员从将军以下都参加劳动,背着柴木堵口,司马迁也参加了。决口堵塞以后,汉武帝很高兴,就在堵口处建造一所宫殿作纪念,叫作宣房宫。通过这次实践,司马迁认识了水的利和害两个方面,后来就特别在《史记》里写了《河渠书》的专门记载。公元前107年,又跟皇帝到河北涿鹿,和当地父老们谈论古代黄帝、尧、舜的传说。(11)

司马迁一生所游历的地方很多,他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有一定的目的——做历史的调查研究工作。他注意地理环境、人民生活习惯、历史传说和著名人物的遗闻轶事,他到处访问地方长老,随时记录,很用功,也很细心,观察力又很敏锐,就这样,通过长期的多次的游历,不但丰富了文章的词藻,壮大了文章的气势,展开了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自己的心胸,也积累了无数的宝贵的历史资料。

为了求得历史的真实性,司马迁还通过和史事有关人物的谈话,来核对史实。例如赵王迁的情况,在《史记·赵世家》里,司马迁说:我听冯王孙说,赵王迁的母亲原来是妓女,赵悼襄王很宠爱她,把嫡子嘉废了,立迁为王。赵王迁品德很不好,又喜欢听一些没有根据的话,把最好的将军李牧杀了,用无能的郭开做将军,结果,赵国为秦所灭。这段故事指出了赵国宫廷的情况,和赵王迁的家庭教育影响。又如荆轲刺秦始皇的真实情形,当时目击者有秦始皇的侍医夏无且,司马迁父亲的朋友公孙季功、董生都曾和夏无且交游,《史记》这部分记载看来就是司马迁从父亲那儿听来的,所以写得非常生动、精彩。又如《史记·郦生陆贾传赞》说:平原君(朱建)的儿子和我是好朋友,所以我才能谈论这件事。《田叔列传赞》说:田叔的小儿子田仁是我的好朋友,我所以一并谈论他。《卫将军骠骑列传赞》说:苏建对我说,他曾批评大将军(卫青)地位那样高,可是国内的贤士大夫没有称道大将军的。希望大将军能够像古代名将那样注意选择贤人,结交朋友才是。通过卫青部下将领苏建的话,指出卫青的短处。有些历史人物的特征,则是听朋友说的,如《项羽本纪赞》说:我听周生(周霸)说,舜的眼睛重瞳,项羽也如此。留侯(张良)的相貌,则是看了他的画像,《留侯世家》说:我以为这个人的相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知道看了画像,样子却像个漂亮的妇女。孔子说过,用相貌来衡量人的品德,对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是孔子的学生,长得很丑,品德却很好)就不适用。我看留侯也是这样。有些历史人物则是根据他自己的直接接触来描写的,例如《史记·李将军(李广)传赞》说:我看李将军,样子老老实实像个庄稼人,嘴里说不出话。司马迁和李广的孙子李陵同为郎官,所以有机会见到李广。又如《游侠传赞》说:我看郭解,长得不比平常人好,谈话也不怎样出色,但是全国不管是好人、坏人,知道他和不知道他的人,都仰慕他的名声,讲游侠的都拿他作榜样。司马迁是夏阳人,郭解也曾经逃亡在夏阳住过一个时期,因此,司马迁不止认识了郭解,了解了郭解,还替他写了传,通过对郭解的叙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愤慨。

在到处游历访问的同时,司马迁还跟当时著名的学者受学,例如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做博士(教授)的时候,司马迁向他学习古文《尚书》(《尚书》有古文、今文两种本子,今文是汉朝当时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是蝌蚪文字。学者讲解两种本子,各有流派师传)。《史记》里所记《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这些篇,用的都是古文家说。又如董仲舒是当时著名的《春秋》学者,《史记·太史公自序》讲孔子作《春秋》的缘故,就是听董仲舒说的,可见司马迁也是跟董仲舒受过教的。在朋友中,贾谊的孙子贾嘉最为好学,和司马迁通信;壶遂是个天文学家,和司马迁同事,讨论过历史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