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老子简介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天地之始;有名⑤,万物之母。故常无欲⑥,以观其妙⑦;常有欲,以观其徼⑧。此两者同出⑨而异名,同谓之玄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可道:第一个“道”的意思是规律、法则。第二个“道”的意思是道说。②常道:永恒不变的规律。常,永恒。③名可名:可以叫得出的名字。也即具体事物的名字。具体事物总会消失的,它们的名字当然也跟着消失,所以下一句说它们“非常名”。④无名:没有名字的东西,实际即“无”。无,虚无,这里指空间。⑤有名:有名字的东西。这里泛指存在的物质。⑥有人从“常无”、“常有”后断句,但帛书于两个“欲”字后有“也”字。通观全书,于“欲”字后断句较为合理。⑦其妙:指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其,代指上文的“天地”、“万物”。⑧徼(jiào叫):边界,引申为表面。陆德明《经典释文》:“徼,边也。”⑨两者同出:空间和物质同时出现。两者,指“无”与“有”。没有“无”就没有“有”,反之亦然。一般认为应解为“同一个来源”,如高亨《老子正诂》

说“此‘无’与‘有’,又何自来?皆自于道。……指实以言,天地之始,道也;道之相,无也。万物之母,天地也;天地之相,有也。”也就是说,“无”指“道”,“有”指“天地”,那么“无”与“有”就不是“皆自于道”,而是“有”来自“无”。⑩玄:奥妙。玄之又玄:不断探索奥妙。这两个“玄”都用如动词,是探索奥妙的意思。“玄之又玄”,即探索再探索的意思,与四十八章“损之又损”句式一样。众妙之门:万物奥妙的大门。

【译文】

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规律,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可以叫得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有了空间,才开始出现天地;有了物质,才开始产生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清静无欲,就可以观察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经常多欲,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的表面现象。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很奥妙。如果不断地去探索它们,就可以找到通向万物奥秘的大门。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②斯:这。③相:互相。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⑤盈:充实、补充、依存。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⑧作:兴起、发生、创造。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比: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本章完)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天地之始;有名⑤,万物之母。故常无欲⑥,以观其妙⑦;常有欲,以观其徼⑧。此两者同出⑨而异名,同谓之玄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可道:第一个“道”的意思是规律、法则。第二个“道”的意思是道说。②常道:永恒不变的规律。常,永恒。③名可名:可以叫得出的名字。也即具体事物的名字。具体事物总会消失的,它们的名字当然也跟着消失,所以下一句说它们“非常名”。④无名:没有名字的东西,实际即“无”。无,虚无,这里指空间。⑤有名:有名字的东西。这里泛指存在的物质。⑥有人从“常无”、“常有”后断句,但帛书于两个“欲”字后有“也”字。通观全书,于“欲”字后断句较为合理。⑦其妙:指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其,代指上文的“天地”、“万物”。⑧徼(jiào叫):边界,引申为表面。陆德明《经典释文》:“徼,边也。”⑨两者同出:空间和物质同时出现。两者,指“无”与“有”。没有“无”就没有“有”,反之亦然。一般认为应解为“同一个来源”,如高亨《老子正诂》

说“此‘无’与‘有’,又何自来?皆自于道。……指实以言,天地之始,道也;道之相,无也。万物之母,天地也;天地之相,有也。”也就是说,“无”指“道”,“有”指“天地”,那么“无”与“有”就不是“皆自于道”,而是“有”来自“无”。⑩玄:奥妙。玄之又玄:不断探索奥妙。这两个“玄”都用如动词,是探索奥妙的意思。“玄之又玄”,即探索再探索的意思,与四十八章“损之又损”句式一样。众妙之门:万物奥妙的大门。

【译文】

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规律,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可以叫得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有了空间,才开始出现天地;有了物质,才开始产生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清静无欲,就可以观察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经常多欲,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的表面现象。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很奥妙。如果不断地去探索它们,就可以找到通向万物奥秘的大门。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

,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②斯:这。③相:互相。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⑤盈:充实、补充、依存。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⑧作:兴起、发生、创造。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比: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