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允之听了那叫一个心花怒放!既然过了省,也就没有必要再问原由,反正至少一个同进士出身是跑不了的。
正欣喜时,忽听屏风后传来一声笑,听得他面色一沉,但看李昂却好像没有察觉,遂也不说破,只干咳两声提醒,这才问道:“你几时到的杭州?”
“不敢有瞒老师,学生其实抵杭已半月有余。”
“嗯?那你怎不来见我?”
“老师恕罪,非是学生有意轻慢,实事有些俗务缠身,不敢麻烦老师,所以等办完之后才来拜见。”
康允之闻言不悦道:“你听听自己说的甚么话?麻烦?我会怕你麻烦?不过,你家在寿春,能在杭州有甚俗务?”
“学生此来是奉家父之命,在杭州置些房田,以备迁居及……婚娶。”
李昂倒是说得波澜不惊,可康允之听了却十分诧异,连番问道:“怎么想起在杭州置产业?这么大的事,你怎不提前告知我?你方才说已经办妥?在什么地方?”
原来,当日李家三口商量着南迁避祸,却苦于家族人丁不旺,没有亲戚朋友可投靠。孟氏毕竟是持家的妇人,现实一些,说反正已经跟康家定了亲,不如就去杭州。
李柏坚决不肯,江南之大,哪里去不得?非要到杭州?
李昂此时才告诉他,扬州不是久留之地,综合各方面考虑,行朝最后定在杭州的可能性极大。
李柏一听也动了心,若迁居杭州那以后不就在天子脚下了?可康允之在杭为官,若就这么去怎么看都有点投靠他的意思。
不过,老秀才也有脑子灵光的时候,家里之前不是出卖了房舍田产么?再加上朝廷和官府的赏钱,就算杭州地贵,应该也足以置办一笔产业。如此一来,全家便可注籍杭州,也就不算是投靠康允之了。
这事,他原来打算自己来办。可李昂一来考虑到他年纪大了,经不起舟车劳顿,二来也想到有个朋友可以帮忙,遂自告奋勇,带着五十两黄金就出来了杭州。
“家父考虑到时局艰难,寿春恐非久居之所,再加上学生如今过了省,婚娶之事不宜再拖,否则空叫相公挂念。便命学生持金来杭,得友人协助,于清波门内购房一所,权当栖身。”
这话前半段李柏嘱咐了无数次,叫李昂非要一字不改的说出来。
康允之哪能听不出来这其实是李柏死要面子?若提前告诉自己,你作岳父的怎么着也不能让女婿受苦吧?是不是得给置一所房,再买上一片地?
但他既肯来杭州,倒省了许多事,自己乐见其成吧。至于陪嫁奁产,到时候给女儿置办丰富些,左右不叫他男方吃亏,也让自己面上有光就是。
“荩臣啊,你父亲实在太见外了,罢罢罢,都是为儿女,我也不多说什么。现在既买了房,那你父亲几时来杭?”
“学生这两日便要返回寿春,毕竟迁居不是小事,等家里诸般事务办妥,再陪同父母南下。”
康允之听罢点点头:“那好,你放心去办,只一句,但凡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度,只管开口。”虽然明知李柏不会接受自己任何帮助,但这个态度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