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天贶节,永丰地区的老百姓会在这一天,用炒熟的五谷杂粮磨粉,做成炒面。
条件不太好的,制作炒面的材料就比较单调,仅仅小米、玉米、豆子两三样,磨成粉后用小布袋装了,给小孩子捏着当零嘴。
家境富裕的,用料会丰富许多,加芝麻增香,加小米、加麦子改善口感,磨粉之后,还会加红糖、熟芝麻或者香油,冲调成糊状,给小孩子吃。
讲究人家是不肯把干炒面给孩子吃的,因为特别容易呛着,咳嗽几声都是轻的,严重的可能还有危险。
吴家如今过得殷实,王绣又有钱有闲的,早早就开始筹备炒面的材料:麦子、玉米、小米、黄豆、芝麻,她还把去年秋日收的金丝小枣去核,加进了炒面材料中。
王绣初四这天与范老太约好,一起去磨房推磨,给孩子们磨炒面。小可就在家里看书写字。
今年的葡萄架下,阴凉更好,小可就在葡萄架下铺了张苇席,放张小桌子,随意地看看书、练练字,累了就逗弄逗弄包子,和它玩一会飞盘,再给它喂点儿肉干。
六月的天,小孩儿的脸。
俩老太太早上出门时,还是大晴的天,谁成想上午九点多钟,突然就起了风,乌云慢卷着涌上来,遮天蔽日。
小可连忙收拾桌上的纸笔,带着包子往屋里跑。
她前脚进屋,后脚豆大的雨点子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小可站在屋门内,看着外边的雨点密密麻麻地砸下来,很快打湿了地面,又很快汇成了一片一片的积水,然后积水连成了一片,白晃晃的,与密集的雨幕、灰沉沉的天空连在一起。
包子乖乖地蹲坐在小可身边,耳朵支棱起来,似乎努力辨别着大雨中的声音。
小可摸摸它的大脑袋,自言自语道:“不用听了,这么大雨,奶奶不会回来的。”
即便在路上,也会想办法找个地方躲雨,毕竟,王绣是去磨炒面,棉布的口袋可不隔水,被雨一淋,炒面就都糟蹋了。
看了几分钟雨,小可回头把乱七八糟的纸张、笔墨打理好,看看外边的雨势,已经比刚开始时缓了一些,虽然雨还是很密,但没那么疾了,风也基本停了。
她回房穿一件雨衣,脚下就穿一双塑料凉鞋,再拎上两件大雨衣出了门。
包子的腿完全好了,想跟着,又被小可撵了回去:“外边雨太大,你乖乖在家等着,我接上奶奶就回来了。”
磨房在村南,靠近水塘的地方,原本从小可家过去,顺着河过去,再走塘沿最近便。
但是小可走到河边就发现,平常又浅又清澈的小河,因为大雨的缘故,水流大了不少,河水浑浊,滚滚而下,颇有些吓人。
青山大队都是泥巴路,下雨天本就泥泞路滑,滑倒摔一跤,疼和沾身泥巴都是小事儿,万一滑到小河、水塘里去,可就是要命的大事儿了。
小可刚刚对70年代的生活品出点儿滋味儿来,还是很惜命的,她小心翼翼地贴着人家墙根处走,尽量避开河边和水塘,一步一滑地往前走。
有屋檐的水,汇成水帘落在她头上、身上,打的有些疼。
她突然心思一动,心中默念‘收’,刹那间,挨着她的雨水都被她收了起来,她的身周的雨幕、水帘刹那消失,形成了一层肉眼几乎看不到的干爽空间。
玉坠的内容量有限,小可一边收取周身的雨水,一边又放出来,然后,她脚下的地面上,就承受了加倍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