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9赵姬之乱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个统兵的将领,一个是百里奚的儿子,一个是蹇叔的儿子,另外还有一个,三个将领。

蹇叔认为,“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也”——《左传·僖三十二年》,我看见军队出去了,我看不见我们军队能回来,所以他哭了。这一哭秦穆公就恼了,说了一句很重的话,“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三十二年》,这话什么意思呢?说你们两个老头懂什么,假如你能活到一个中等年纪,你们墓地上面的树长得都有一拱粗了,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什么呢?就是说秦穆公认为这两个老头多管闲事,说你们是早该死的人了,这个话很粗野。两个老头说,我们之所以哭,并不是想败你的兴,实在是我们老了,我们的儿子出征,肯定是回不来了,而且打败仗的地方,一定在崤这个地方,肯定要打败仗。秦穆公不管这一套,硬着手脖,让军队去偷袭郑国。

到秦穆公三十三年,这秦军三师带领的主力走到了滑国,滑国是晋国的一个附属国。到了滑国以后,碰到郑国的一个商人,这个商人也很有名,叫弦高,弦高赶了十二头牛,要到外面去卖牛,一下子碰见了远程奔袭的秦军,这弦高就慌了,他怕秦军杀他,赶快说,我们的国君,听说你们要来了,一方面加强防守,另外派我带着这十二头牛来犒赏秦军,他编了一套谎话,然后把这十二头牛献给秦军,这三个主帅一听,完了,人家已经有准备了,还派人来献牛,这仗不能打了,也不去郑国了,干脆把滑国一灭回去吧,这仗打不成,顺手把滑一灭,就要回去。这一灭滑,激怒了一个人,晋襄公,因为滑国是晋国的附属国,晋文公刚死,晋襄公继位,襄公就觉得你趁着文公丧葬没有举行,你就趁这个机会把我的滑国给灭了,所以晋襄公决定,打秦军一个埋伏,怎么打呢?他在殽这个地方伏击了重兵,然后秦军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经过晋国殽的时候,晋军的重兵出来,这一次秦军是全军覆灭,三位主帅被俘,这就是在出师之前,百里奚和蹇叔断定的被围歼的地方。

然后晋襄公抓了三位秦军主帅就要杀,这个时候,晋文公的妻子出来说话,我们刚才讲过,晋文公的妻子是秦穆公的女儿啊,她就跟晋襄公说,她说我爹最恨这三个人,让秦国军队全军覆灭,非常恨他,你何必杀他呢,你把他送回去,让我们父王把他杀掉,你不用动手了。晋襄公一听,有道理,就放了。三帅回去的时候,秦穆公郊迎几十里地,在郊外去迎接三位主帅回来,而且穿着丧服,说了一句话,“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二三子”——《左传·僖三十二年》,我因为没有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话,让你们受辱了,然后不但没有惩罚这三帅,而且让他们官复原职,重赏他们。

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停了几年,到秦穆公三十六年的时候,秦穆公他又派百里奚的儿子做主帅,带兵,这一次是要打晋国了,因为这个时间,离秦穆公的去世只剩三年,换句话说呢,秦穆公这时候,已经等不急了。所以这一次打仗的时候,秦穆公亲自去了,而且这次打仗用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战法,就是一渡过黄河,秦穆公就一令,把所有的船沉了,我们都知道,项羽打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很有名,破釜是砸锅,沉舟是沉船,其实沉舟的专利不是项羽,沉舟的专利发明权应当是秦穆公,晋国的士兵一看,秦穆公的军队过了黄河,就把船给沉了,那明摆着是什么,玩命啊,所以晋国的军队不敢交战了,活不跟死斗嘛,所以干脆这一场,秦军打了个大胜仗,打败晋军,夺了地。

所以我们可以说,秦穆公毕生是致力于东扩的,但是他东扩的路,走得并不顺,虽然他最终打败了晋军,但是晋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邻国,所以晋国的军事实力,仍然被保存下来了,所以秦国东扩之路,并没有走完,并没有走全,这需要后代秦国的国君继续走下去。三年以后,秦穆公去世了,秦穆公去世以后,又经过了秦国的十五代国君,将近二百六十年,这十五位国君,碌碌无为,没有作为,十五位国君以后,继位的是二十一岁的秦孝公,秦孝公才继续了秦国的崛起之路,那么秦孝公是怎么样来续写秦国继续崛起之路呢?我们下次再讲。

04:商鞅变法

[画外音]在战国后期,秦王嬴政灭六国,平天下,最终统一了中国,但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还和秦国一代代国君的努力分不开,在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一百多年前,秦王嬴政的一位先祖,秦孝公登基继位后,实行的商鞅变法,对后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商鞅变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还是回到当时的背景中去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吧。在秦王嬴政的先祖秦孝公继位的时候,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这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而秦国虽然经过了之前的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了秦国发展的基石,但秦穆公之后的很多国君都碌碌无为,到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虽然占据一席之地,但实力并不强大,随时都有可能在七雄争霸中被别的国家吞并,而秦孝公是一个有抱负的国君,想有一番作为,在这种背景下,秦国迎来了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结局。那么商鞅提出的变法措施是什么呢?为什么他的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而自己最终却是惨死的结局,商鞅实行的变法,对一百多年后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又有什么影响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作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商鞅变法》。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从秦国的商地走出来一个人,这个人离开商地以后,就匆匆忙忙赶往东边,他想逃到魏国去,走到傍晚,他遇到了一个客店,想在这个客店投宿,但是客店的主人向他要证件,他没有,这个主人就告诉他,说商君变法,住店必须得有证件,如果没有证件,我私自留宿,我要连带受罪,这个人就长叹了一口气,说商君变法变到这个程度,我没有想到,只好离开这个客店,继续赶路,而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商君,也就是商鞅。商鞅我们知道,他在秦孝公的指示下,在秦国变法成功,被封于商地,称为商君,那么他为什么要逃离秦国?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讲讲商鞅是个什么人?

商鞅是个很有才的人,早年他在魏国的国相公叔痤的手下任职,公叔痤很有名,他也了解到商鞅很有才,公叔痤就想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是很不凑巧,公叔痤还没有来得及推荐,就病危了,病重了。魏惠王听说公叔痤病危以后,就去探望公叔痤,因为魏惠王非常信任公叔痤,如果公叔痤去世以后,魏国的国政由谁来掌管呢?他就问公叔痤,说您要是有不测,就是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谁可以接替你?公叔痤就说,商鞅,这个人虽然很年轻,但他非常有才,他可以接替我。然后,公叔痤就说了一句很重的话,说王“举国而听之”——《史记·商君列传》,说大王你要把整个国家交给他,魏惠王听了以后,没有说话,公叔痤就知道,魏惠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所以在魏惠王临走之前,公叔痤又把魏惠王叫到身边,悄悄地说了两句话,说这个人如果你要用,你就重用他,如果你不用,一定要杀了他,绝不能让他出国。这是公叔痤临走时候交待的,公叔痤说完,魏惠王就走了,魏惠王一走,公叔痤立即把商鞅叫过来,说你赶快逃,刚才魏王来了,问我的病情,我向他推荐了你,我根据魏王的表情来看,可能不会用你,但是我跟魏王说过了,只要不用,一定杀了你,快走,晚了你就走不了了。商鞅听过以后,很平静地笑了笑,不可能,他既然不可能听你的话重用我,他也不可能听你的话杀我,反正他不听你的。而这个魏惠王出来以后呢,感到很可笑,说这个公叔痤是不是病昏了头,竟然要把我整个国家交给商鞅,这是不可能的。这样公叔痤死了,商鞅继续留在了魏国,那么商鞅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怎么会跑到秦国去变法呢?这件事牵涉到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秦孝公。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很年轻,21岁继位,但是21继位的秦孝公很有魄力,他很想干一番事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怎么样笼络人才,所以秦孝公就提出来了一个口号,他说谁要是能够为我出谋划策,让秦国富强起来,我要怎么样呢?我要“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这个话分量很重,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为君王的人提出来给那个帮助他的有才的人来分土地,而且这句话对人才的杀伤力非常大,谁不愿意分一块领地啊。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寻求人才的这个政令就越过秦国的国界,传到了魏国,商鞅听说,商鞅就到秦国去了。到了秦国以后,商鞅是在秦国举目无亲,一无亲朋,二无好友,要见到秦孝公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秦孝公很宠信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姓景,叫景监。他想见秦孝公,就通过景监去见秦孝公,后人因为这个事情批评商鞅,说商鞅这个走的路子不正,他通过一个宦官去见秦孝公,实际上这个话(没道理),因为当时商鞅到了秦国以后,如果不通过景监的话,他见不到秦孝公,他没有办法,他只能用这个办法。

见到秦孝公以后,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帝道,黄帝的“帝”,这个“帝”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讲这个帝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是昏昏欲睡,商鞅一走,秦孝公就把景监叫过来,把他臭骂了一顿,然后给商鞅下了个结论,两个字,说商鞅是个什么人呢?妄人,妄自尊大的妄,妄人,什么叫妄人呢?只会说大话的人,所以第一次见面没谈成。隔了几天,第二次见面,这次见面商鞅线秦孝公谈的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五的治国之道,这秦孝公还没有听进去。第三次见秦孝公讲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秦孝公听得比较兴奋,但还没有完全听进去。第四次见秦孝公,讲的是强国之道,这一次讲的时候,秦孝公就听傻了,因为两个人坐的那个秦代的时候,先秦时期人们坐的姿势,就像我们今天跪的姿势一样,秦孝公听着听着,不自觉地把他坐的那个垫子,一个劲地往前挪,靠近商鞅,这次大得秦孝公的赏识。所以秦孝公就决定重用商鞅。

[画外音]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开始实施自己变法的政策,他没有辜负秦孝公的期望,他的变法最终使得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但是在这一集的开头,王立群先生给我们描绘的却是一幅商鞅逃离秦国的场面,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他为什么最后要逃离秦国呢?要解释商鞅逃离秦国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那么,商鞅所提出的变法措施究竟是什么,他提出的变法措施和他最后逃离秦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商鞅变法的内容我们了解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商鞅要逃离秦国了,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二个是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两点是商鞅变法强国的根本。我们先谈政治制度,商鞅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点,商鞅在改革的时候曾经下令,就借助于秦孝公的支持下令,把秦国的一些小的乡和邑合并起来,合并成县,然后呢,每一个县有县令,有县丞,这个县令跟县丞,是由国君直接任命,这是第一条。这个事看起来不起眼,但这个事,实际上就是后来秦国一直到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的雏形,实际上就是中国中央集权制的雏形。其实在商鞅变法的时候,已经奠定了。

第二条措施,就是官僚制,为了讲清官僚制,我们先介绍一下,什么叫世卿世禄,因为作为西周王朝来说,周朝它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说诸侯、卿大夫,他们的官职,他们的爵位,他们的领地,是可以世袭的,就是世世代代相承的。但是这个制度有两大弊端,世卿世禄就是说他爷爷,他父亲,他这一辈,世世代代为官,那么没有当官的人,你世世代代就不能做官,这样一个政权,它就不能够不断地向里边补充一些精英和优秀分子,一个没有优秀的精英不断地补充进来的政权,它是没有活力的一个政权,这是一个毛病。另一个毛病,就是世卿世禄,威胁到国君,因为那个诸侯也好,卿大夫也好,他如果封给他一块领地,他家世世代代为官,世世代代有这么一块地,如果他经营得好,他会越来越强,当他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可以掌握了这个国家的政权,所以世卿世禄制危害很大,商鞅这个办法很好,他实行官僚制,县令、县丞由国君任命,所以他不可能产生世袭的这种情况,每一次任命,你只能做这一次,下一次再任命就不一定是你们家的人了,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形迈出官僚制的雏形。

那么世卿世禄制废除以后,怎么样选拔官吏呢?商鞅又实行了一个办法,叫“军功爵制”,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我按照你立的军功,给你一定的爵位,然后你立了功,给你升一级爵位,再立功,再升一级爵位,所以他变法中间,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史记·商君列传》,“率”是什么?“率”就是敌军的首领,就是你到战场上杀一个人回来,打仗回来你只要带人头,带回来一个人头升一爵,带回来两个人头升二爵,这样作用的结果,双刃剑,很厉害,一方面,那些宗室贵戚,就原来的贵族,他没有军功,他就没有爵位,没有爵位,他的地位就下降,所以原来的旧贵族,对商鞅这一套非常反感,激烈反对。反过来呢,下层的老百姓很欢迎,本来不是不能做官吗?那么我立了军功,我就可以做官,我就有了特权,这样比较起来,当然是拥护者多,反对者少,贵族他是少数啊,大多数下层的人他是同意的,这样,在政治上,我按照爵位的高低,来排你的等级贵贱,在经济上,我按照爵位的高低来分配财富。所以,最后导致一个什么局面呢?这个军功爵制的实行,把整个秦国的老百姓都给激活了,人人都想立功,都想得功,那么得功,立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兵,当兵立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杀人,所以通过个军功爵制的话,打击了贵族,也同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是第三点,军功爵制。

第四点,连坐制,商鞅在变法中间对老百姓还加强了控制,他立了两个法,一个叫连坐法,一个叫告奸法。什么叫连坐呢,把全国老百姓编起来,五家是一伍,十家为一什,一家犯法,十家连坐,这样让你十家捆成一个块儿,只要有一家犯罪,其它九家跟着一块儿陪罪,连带受罚,那你为了不受罚怎么办呢?实行另一个方法,告奸,告发奸人,如果说说你不告奸,处罚非常重,腰斩,拦腰把人给杀了,你要告奸,告一个奸人,跟杀一个敌人同样受赏,升一级爵位,你说我也不告奸,那么我匿奸,反而掩盖奸人,那怎么办呢?那和投降一样论处。

[画外音]以上内容就是商鞅在政治领域内实施的变法,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废除世卿世禄制,使优秀的社会精英补充进入政权,使政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