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最后的三国刘胤 > 第177部分(第2页)

第177部分(第2页)

那时的司马昭,正是春风得意意气纷发之时,钟会的军团已经攻占了大半个益州,羊祜杜预的军团也已经是饮马长江,整个天下都已经尽在司马昭的掌控之下,眼看着一统天下的大功将会告成,他又如何能让刘胤毁了他这一辈子的心血。

在司马昭看来,派司马望率十万大军前往关中。已经足够用了,根本就无需来调动已经入蜀的钟会军团。司马昭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自然不希望刘胤此时来搅他的局。

但世事难料,深得司马昭厚望的司马望最终还是让司马昭失望了,接二连三的失败消息如雪片般地涌向了洛阳,街亭之败、五丈原之败、陈仓失守,几乎让司马昭是目不瑕接。任何的一任雍凉都督也是不常胜将军,没有打过败仗,但象司马望这样接连地失败,而且每一次都是惨败而归,这让司马昭不禁是痛心疾首,甚至有换将的准备。

但还未来得及换将,就已经传回来了长安城破,司马望兵败**的消息。

司马望的宁死不屈总算是没有给司马氏丢脸,但却无法掩盖其军事上的无能,从二月中进攻街亭开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司马望就已经把十万大军、八百里的秦川之地给败光了,这样的惨败记录,在曹魏立国之后,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要知道,司马望曾坐镇雍凉八年,在与蜀汉名将姜维的较量之中,旗鼓相当,不落下风,所以司马望才得以受到重用,一直升到骠骑将军的位置上。但在此次的关中之战中,司马望却一败涂地,究竟是他人老糊涂了,还是对手变得厉害了。

司马昭不得不重新来审视这个先前还寂寂无名的对手。刘胤,刘备三子安平王刘理之子,蜀主刘禅的从子,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室子弟,此前从未有过在军队担任官职的记录,参战以前曾担任中尉右丞,负责内保事务。

魏蜀战争爆发之后,刘胤最大的战绩就是来自于阴平道阻击邓艾,后来还参与过与东吴的郪东之战,表现可圈可点,蜀汉朝廷迁都南中之后,刘胤升任镇北大将军、平尚书事,继而率三万军队绕道雪山草地,偷袭陇右。

真正敢于行奇弄险剑走偏锋的,不是天才就是疯子,只是刘胤突然出现在陇西,并未引起司马昭的重视,正是这样的忽视,才最终酿下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但世上最没有卖的东西就是后悔药,司马昭虽然懊悔不已,但却没有沉浸于此,因为他很清楚,这样于事无补,现在他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亡羊补牢,避免再大的损失。

但钟会被隔阻在蜀中,路途遥远,想要派兵前去救援,那必定算是远水难解近火,更何况蜀中道路难行,自古就有蜀道难于上青天之说法,派出去的援兵或许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蜀地。

可司马昭也不能坐视钟会军团的覆灭无动于衷,他搜肠刮肚,也是计无所出。

贾充明白司马昭的难处,立刻献策道:“晋王,臣有一计,倒是可以保钟会人马安然无恙。”

司马昭大喜,道:“公闾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贾充道:“如果晋王直接调兵入蜀,道阻难行,恐怕是救之不及,臣以为不如用围魏救赵之计,诱使刘胤离开汉中,钟会必可自救矣。”

“噢,如何个围魏救赵?”

“关中之地,刘胤新得,必不肯舍弃,而东守关中者,莫过于三点,潼关、武关、蒲坂津,晋王只要派兵攻取一点,但可直捣长安。三地之中,离我军主力最近者,莫过于武关,晋王只需遣杜预领兵五万攻打武关,钟会之围便可以解了。”(未完待续。)

第459章 杜预

司马昭挟破蜀之势,欲一统天下,乃大举兴兵,与东吴战于西陵。司马昭的这一盘棋下得非常大,就是想趁吴军主力入蜀的机会,一举灭吴。

但东吴苦心经营多年的长江防线,又岂是那么容易被突破的,东吴在主动出击对外作战上,乏善可陈,但在防御作战上,却一直是战果辉煌,从早期的赤壁之战,到后来的夷陵之战、曹丕三路伐吴,东吴都取得了完胜。

西陵对于东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失守,不光有被魏军突破长江防线的可能,而且入蜀的陆抗军团后勤补给线也会被掐断,十余万入蜀吴军很可能会有灭顶之灾。魏国方面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派遣羊祜杜预率兵十万围攻西陵。

吴国方面自不敢轻视,派出镇西大将军陆凯率兵抵御,双方在西陵展开了一场最为艰苦的拉锯战。

西陵地形复杂,道路险狭,西距西陵峡口不过二十余里,江水湍急,无论旱路水路,都进军不易,魏国十万大军进攻西陵,根本就无法施展开来。再加上西陵要塞吴国已经苦心经营多年,城防坚固,守御完备,在长达一年的争夺战中,魏军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地进展。

按理说进攻受阻,司马昭就应当调整布署,但司马昭却一直固执地没有撤军,显而易见拿下西陵对全局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司马昭倒是很有耐心的,一年不行那就打两年。两年不行那就打三年。他就准备用人海战术。耗下西陵来。

如果不是发生关中失守的事件,西陵之战势必将无限地延迟下去。

但关中的失守,让司马昭不得不对既定的策略进行重大的调整,其中撤围西陵便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羊祜率兵五万退回到了襄阳,以应对东吴的反扑,以司马昭对东吴的了解,此番撤军之后,东吴方面百分百地会派兵来进行追击。而他们的目标,自是荆州重镇襄阳,这也是吴人几十年来一直梦想攻克的城池。

而杜预的五万人马,则被调往了南乡,准备对蜀军占据的武关发起攻击。

杜预此前担任的是镇西将军府参军和长史的职务,做为钟会的幕僚人员,参与了伐蜀之战。贾充在撤兵阆中之时,被司马昭召回了洛阳,,接替贾充指挥这支军队的。正是杜预,司马昭便封杜预为安南将军。统帅五万人马,移师上庸,并很快地投入到西陵前线。

杜预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畿曾任尚书仆射,父亲杜恕官居幽州刺史,家世二千石,称得上是高门望族。只是父亲杜恕为人耿直,与朝中权贵多有不睦,后遭小人陷害,被流放千里,最终幽愤而死。受到父亲的影响,杜预早年也一直未受到重用。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当时的人曾给他起个“杜武库”的绰号,称赞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他特别爱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氏已经成为了曹魏政权的实际当权者,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司马昭开始收揽人才,任用贤良,象羊祜、山涛、杜预这样的人才,正是司马氏政权体系所急缺的。在这种背景下,杜预娶了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成为了司马集团的核心成员,所以在仕途上才开始青步平云。

对于初次领军的杜预而言,是极其渴望建功立业的,为自己正名的,由于和司马家的姻亲关系,杜预被人认为是走裙带路线上的台,这让满腹才华的杜预好生郁闷。

杜预原本指望着在西陵之战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但经过长达一年的交锋,魏吴双方在西陵陷入了僵持之局,杜预虽然大才,但在西陵这样险狭之地却无法施展出来,始终未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