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清看着自己一手促成的小团体,现在却联合起来一起阻止他,整个人都显得闷闷不乐。
有不少官吏纷纷附和他们,尤其是尚书右丞和马尚书,眼泪鼻涕糊在一起,生怕小皇帝一个冲动,直接向东突厥出兵。
国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这两人是最清楚的。
不知道是他们皱巴巴的老脸让司清过意不去,还是朝中反对的人太多,总之,他并没有展现出要出兵的意愿。
英国公长叹一口气,看上去还不是很服气。
但是没办法,他们想要出兵打仗,还得仰仗文官们给他们负责后勤,所以这件事不了了之,暂时搁置了下来。
小朝会结束后,马尚书找到魏琳,询问她是否能再复刻荆州的做法,让世家大族捐赠粮草,以解东突厥之患。
“可以一试。”魏琳答道。
荆州世家们为了名声愿意捐赠粮草,长安的世家们是否愿意为大军捐赠粮草呢?
魏琳想了想,又跑回去找小皇帝。
“东突厥相隔甚远,他们不认为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恐怕成效并不好。”魏琳解释道,如果复刻荆州的做法,长安的世家大族不会那么大方。
荆州当地望族愿意捐赠,是因为荆州本就受灾严重,如果是隔壁的黔州受灾,他们恐怕也不会愿意捐赠物资。
司清还在皱眉思索,魏琳上前,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吓一吓他们就好了。”她眨了眨眼睛,“就是这事儿不能让林少傅他们知道了。”
不然林少傅恐怕真的要拿起拐杖打断她的腿了。
司清大笑:“这个有意思!就这么办!”
她和司清密谋许久,才回到尚书省,顶着房淮疑惑的目光,假装一切如常。
“下了朝后,你又去找圣上了?”房淮问道。
对于魏琳和小皇帝关系亲近,他一方面欣慰小皇帝终于有了可以信赖的臣子,一方面又担心这两人性子都不稳重,怕他们又搞出些什么事来。
魏琳笑道:“圣上还是想出兵的,只是找我念了几句,我让圣上再等等。”
她说的确实是事实,只是隐去了两人密谋的事情。
“现在确实不是出兵的好时机。”房淮放下心来,赞同道,“起码要等到今年赋税收上来再说。”
魏琳歪了歪头:“是啊。”
……
李洲原是庐州李氏子弟,不知道怎么想的,不在家好好念书,非要去外面游学。
可能这就是有钱人的任性。
他和陶都护不同,陶都护是因为家道中落,没办法上学,于是只能一边在外游历,一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