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日不落帝国是 > 第18部分(第2页)

第18部分(第2页)

也就是说开封的繁荣是建立在作为首都的基础上的。并不是依靠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军事要害、农业发达等等传统因素吸引众多的人口聚集形成的超级都市。因此这个城市的繁荣异常的脆弱,每当行政中心迁出开封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失,这也是华夏几千年财富分配模式的惯例。

而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和根源的军队和官员及其家属亲友就占据开封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单禁军就有八十万之多,就算吃空饷达到一半也有四十万,加上数千官吏及其家属仆从,起码有八十万。开封人口最多的时候有150万到170万,加上城外的卫星村镇以及流动人口起码200万。这么多人口在识字率达到10%的情况下就有20万,何况识字率起码80%的首都。即使这识字的人口中只有10%买报纸,一天报纸销量就有16万份。所以售价只有3文钱的汴梁民报、东京周报、开封府时报这三份辰基集团控股的主流报社起码可以覆盖200万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他的期刊杂志都是依附于报纸发行的专业分工极强的月刊,比如奢侈品广告集大成的高竞主编的《名品》杂志,钱进主编的《格物》期刊,周立坚主编的《点金》期刊。这些jīng美的铜版纸印刷的高档货一般都是接受订单,一出厂就有专人送到客户家里或指定地点。这些高档货每年都可以产生十万贯以上的收益。

所有的报纸都直接抄袭了现代版面和风格,中缝都是小广告,什么寻人启事、灵丹妙药、促销活动、开业酬宾应有尽有。一水的16版标准排版。一二三四都是时政要闻,五六都是评论,其他的版面就体现各个报纸的特sè了,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政治、广告、竞技比赛等等各有不同的比重。

付得起价钱的大商户花个几百上千贯买上一版做广告也是可以的,但是元祐四年一个都没有。原因就是财大气粗的辰基集团用不着自我吹嘘浪费版面做广告,有钱有势的老牌商户也用不着广告,新开张的和需要扩张升级的中小商户舍不得出这笔巨款。

情急之下,赵守忠手下的汴梁民报广告主管和一家相熟的肉食铺子订立合约,50贯的整版面广告费用由自己代为预付,要是打出广告以后三十天内该铺子的营业额没有增长五百贯,这个广告算是不要钱,要是超过五百贯就要支付他50贯费用。如果超过八百贯每增加一贯分成给他30文为期一年。

结果自然铺子是一炮而红,第二天全汴京都知道了这个铺子,来买肉食的客人都排队排出三条街去了。当天准备不足的曹记熟肉铺开张半个时辰就卖光了四天的存货被迫关门歇业。这种标王的威力才扩散开来广为人知。早有准备的赵守忠立马提价,原本要价50贯的整版广告费用提高到150贯,足足提价三倍,而且规定十天才能出一次整版广告。

最令街头巷尾的三姑六婆愤恨的事情就是报纸抢了她们的饭碗。原因就是文化版面的破除迷信,揭露骗术的内容让很多靠行骗为生女子混不下去。正规化的打广告的中介机构因为客流增加收费也开始下降,打不起广告的牙婆、媒婆要么转行,要么收编进通过专业分工的中介机构混饭吃。至于药婆和稳婆也因为保健专栏的出现而失去绝大部分的客户难以为继,只能被高竞开设的医院收编了。

穿越众同意赵守忠刊印足以永垂不朽的《赵守忠诗集》《赵守忠词集》、《赵守忠文选》、《西游记长篇连载》《长生殿连载》《西厢记连载》《聊斋异志连载》《三国演义连载》《新列国志》《论语疏证》《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等后世名著来扩大民间知名度和建立声望系统。基本都是理工男的穿越众对热爱文学的时代背景总是很难融入,只有沉浸在科研和教学中才能心平气和的生活。不然让自己的短处爆露出来不仅仅不利于树立形象,还会出现难堪的局面。

穿越众之中只要有个别人担起文化和国学大师的担子,其他人也乐得清闲。像赵守忠这种人才不人尽其用就是浪费。其他人如果抄袭后世名著可能会在学生们面前穿帮,赵守忠的文学功底和水平起码可以应付一下。

除了抄袭工作,另一大扬名的手段就是编字典。早在穿越众建立书院的时候,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一直没有刊印出版的原因无非是时机未到。当传媒集团的摊子铺好,学会开封话这种‘国语’拼音方法的师范类学生足够多后,和苏轼范纯仁等文豪宰辅的沟通统一之后,全国统一发行。被苏轼赐名的《华夏字典》厚度和后世《新华字典》差不多,但要大三倍。当赵守忠的名字和苏轼一样通过这本字典嵌入历史时,赵守忠在密室中忏悔了一天一夜。李基还调侃他,说自己本以为赵守忠最多因为抄袭剽窃内疚一个小时就会恢复,没想到他还是个有节cāo的真汉子。

第三十五章 传媒帝国(下)

中枢制定国策级别会议的内容在有心人的cāo纵下被泄露于非辰基下属的数家报纸。《关于建设南方地区粮食基地的提案》和《开发江南丘陵地区的移民规划意见》之类的文件自然是不可能在没有经过新组建的新闻管理总署的审核就出现在版面上。但是这种国策的改变自然要打击很多既得利益群体,仅仅只是放出一点风声就让不少供应漕粮的东南地区大地主家族鸡飞狗跳。

还在讨论中的国策被泄露出去自然让中枢面上无光,接着顺理成章的就是按照李基计划的推出新闻审查制度,这一制度初步建立了出版物印刷前售卖前的审查制度。防范流毒和泄露机密远比所谓的钳制言论之类的小事要重要得多。自然得到来自高层支持的辰基报业体系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不仅仅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和官方出版业相关政策的倾斜,还获得了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的事后发现反动内容或泄密情况才惩处的优待。

这种差别化待遇自然是来自于自身的强大和制度完善。高太皇太后的一句话‘谁要是有辰基的实力和完美记录也可以优待’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至于从舆论引导甚至胁迫决策层按照辰基的计划走还是任重而道远。要想满足辰基把手插遍全国的目标还是很困难,但是通过没有竞争的报业开路就显得比较好实现这一目标了。《关于建设南方地区粮食基地的提案》就是辰基把手插到湖广地区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不仅仅是投石问路,还是引蛇出洞,还是舆论压制,还是后续步骤中吸引眼球的广告。交好湖广地区的地主们,大肆圈地和兴办新式农庄等行动就是接过经过同意的《关于建设南方地区粮食基地的提案》这一高层讨论进度的后续报道之前的准备工作。

这一招暗度陈仓加一石数鸟用的是出神入化,自然是赵守忠得意的布局和李基客串开发湖广战略奠基人的结果。为了解决湖广地区地广人稀很难开发的问题,赵守忠还和吴祈联手,利用报纸宣传血吸虫等寄生虫对湖广地区民众开发水田和土地的威胁与危害,点明了这一几千年来阻碍长江流域开发重要因素,并宣传了很多防治寄生虫的方法和药方。

这一连串的大招让辰基集团下属的媒体声名大噪天下皆知。一举成就了辰基传媒集团主流意识和舆论媒体老大的地位。绝大多数基层官员都不看朝廷邸报,转而订阅辰基旗下的各种报刊来获取信息指导自己的动作。

高太皇太后也高兴的发现党争和朝堂上的废话少了很多,大臣们的注意力也被报纸引导到吐蕃的控制、湖广的开发、全国各个地方修建水利道路等大型工程、宋辽宋夏边境修建棱堡等真正的军国大事上来,而不是在相互攻击对方的私德,兴起**、搞打压对手的斗争中消耗jīng力。

赵守忠和白佳等人在报纸上发表的高屋建瓴的话也让朝臣们认识到政治的目的是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党争和兴起**终究是自掘坟墓,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永远都是占上风的执政派系。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都希望社会呈有序的状态,使社会按其所既定的目标发展。因此,一切统治者都要求社会的稳定,即所谓‘长治久安‘。同时,一切统治者也都不希望社会停滞不前,而是要求社会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只有这样统治阶级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其阶级目标也才能实现。稳定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规律,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也是政治的根本目的。如果不留后路,肯定不会有人对自己或自己的后代留情面。

赵守忠和白佳针针见血这种旁观者的超然让很多高官都羡慕和钦佩,这种自发的好感对这个新兴的巨头无疑是无价的资本。

占领舆论高地的辰基全方位的摆出攻击态势让很多人感受到压力和生活的改变。最直接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还是要属娱乐业的一系列创新。令无数读书人疯狂的花魁选秀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