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 言
千年以来,都是谁人在著史?
帝王将相?
英豪雄杰?
史官文豪?
还是听命于朝廷的御用文人?
翻开史书,多少个春秋的王朝兴衰、成王败寇跃然纸上。可这些史文,究竟是谁在写?前朝的历史,在后朝,又是什么人在负责评说?
上千年的历史,通常流传于史书、演义、小说之中。
演义多来自史书,但比史书更花俏;
小说多来自演义,但比演义更细腻;
然而,比演义更真实,比小说更精彩,比史书更震撼的,是揭露伪史后所能窥见的历史真相!
本文的讲述,
没有江山美人,
没有穿越、玄幻,
只有真实的历史,以及追踪探秘、显影真相的历程。
明末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灾变横行、政局动荡、战火纷飞,一大票“忠臣良将”忙活了半天,结果还是亡了,可到底是怎么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万历怠政,也有人说是崇祯给折腾的,还有人说是天道亡明、大明气数已尽,总之看似辜负了一干“忠臣良将”,盛传为自毁长城而亡。
一位帝师、名臣,镇辽四年,都以为他兵法谋略俱佳,堪称大能,他“修宁远、守辽土”,建设了连绵数百里的“关宁锦防线”,许久以来都被人称道,但实际上却是祸国殃民之策。这位阁老的下台,在后世的解读中,多被认为是魏忠贤搞的鬼,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牵强附会的八卦而已。
一个能力不足的小吏,却精通奇巧的钻营,同时更善于阿谀奉承。他曾历经两次大战,均被列为“大捷”,流传后世、颂扬至今,但其实两次都是“大劫”。
一位四朝*,三朝重臣,曾在京运筹帷幄,军旅经验也极为丰富,眼光卓绝,经常是一语破的,早早的就能预见到后果,可后世却纷纷流传,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废柴。
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它曾被人预见到,可是为什么却没能被避免?
那条“关宁锦防线”在明末究竟起到了什么怎样的作用?
一场载入史册的大战,胜负却至今都争论不休,其中原因何在?
相传一位纵横疆场数十年的统帅,在一场战役中负伤而亡,传闻流转了数百年,究竟是否真有其事?
……
关于以上这一切,以及更多的谜团和疑问,在后世都曾被多位名家解读过,其中有名满江湖的武林盟主金庸金大侠,也有身为北京满学会会长的百家讲坛名角阎崇年老先生,更有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的“心灵历史”一派的开山鼻祖当年明月。
关于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三位名家的解读是否正确,而历史真相又是否果如史书中所载,我们都将在文中详述。
【注:本文的参考书目,主要以原始文档为主,主要包括《明熹宗实录》、《崇祯长编》、《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三朝辽事实录》等。】 。。
第一章 载入史册的掐架
明末,
天启二年,
山海关,一队由京城而来的官驾鱼贯而入,其中暂掌兵部的内阁大学士孙承宗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