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历史 袁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他们出错的可能性不大。在经过了进一步的查证之后,我等草根发现,当年明月依据“屡疏”这层意思所演绎的情节,其实是想当然了。

当年明月的意思是,老孙头十月里才提出辞呈,结果没同意,于是又提了N次。

“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他提出了辞呈。

可他提了N次,也没得到批准。”'2'

应该说当年明月如此解读,其实是隐含了比较深邃的用意,因为如果是提了一次就准了,那说明没人想要留你,实在很没面子;而提了一次不准,还要提N次,那证明朝廷不愿意你走,很是牛气啊。所以,两者完全是天壤之别,而当年明月的意思,正是想以“屡疏”来证明孙老师比较牛气。

不过,很可惜的是,当年明月此处,虽然用了点心思,但是却没花够功夫,因为他搞错了“屡疏”的来历。实际上《明熹宗实录》这里所谓的“屡疏”并不是说本月内的事情,而是史官在总结孙老师一贯的作为。原因是孙老师请求要回去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因此史官这一笔的意思是,孙阁老真不容易啊,以前申请了那么多回(屡疏乞归),这次总算是被批准了(上许之)。

那孙阁老究竟申请了多少回,才能让史官感慨一番,并留存下如此有纪念意义的一笔呢?据不完全统计,足有十六次之多!

其实,孙老师刚到辽东不久,就已经开始打回家的主意了,可是后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了四年,各种办法都想尽了,包括以暂离辽东这种曲线救国方式,但最终却依然没能成功,直到马世龙在柳河捅了篓子,他再申请天启才勉强同意,于是落了个“屡疏乞归,上许之”。

下面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孙老师争取从辽东这个火坑脱困的艰难历程。孙老师提交申请,要求离开辽东的月份统计如下:

天启二年,十月。

天启二年,十二月。

天启三年,一月。

天启三年,四月。

天启三年,六月。

天启三年,十二月。

天启四年,五月。

天启五年,一月。

天启五年,二月。

天启五年,三月。

天启五年,四月。

天启五年,八月。

天启五年,九月。

天启五年,十月。

孙老师守辽有四个年头,一共有39个月,但他要求离开辽东的月份,却足有14个之多,而所递交的申请则有16份(有两个月是双份)。一个人申请从一个地方离开达十余次,这本身就说明,他不想久留此地,因而对孙老师来讲,辽东根本不是他的什么第二故乡,而是第一个不想待的地方。

另外,孙老师在争取从辽东脱困的方式方法上,也并非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毕竟孙大人好歹也算个文化人,花花肠子还是有一些的,心思还是用了不少,其中至少有两次就可圈可点。

第一次是天启二年十二月,此时孙老师刚到辽东还不到三个月,可他居然向朝廷提出,如今山海关有巡抚阎鸣泰,此人可担当重任(这时候就不说人家“雄才大略未满八分”了),外加两大总兵,足够了,我呢,要不就去登莱蹲点算了,在那里搞些声势出来,山海关我就不管了'3'。

要说孙老师这个点子还是不错的,因为登莱镇主要负责渤海湾海防,驻地在山东,若后金由陆路进攻,那得先攻破山海关,再扫平天津,之后才算打通了去登莱的通道,而后金如果能打到天津,那人家肯定会穿越蓟镇防区,顺道就去北京了。所以,孙老师下辖的“蓟、辽、登莱、天津”四个地区里,登莱其实应该算是二线,甚至三线。

此外,十二月已经是隆冬季节,正是后金最容易发动进攻的季节,您孙大人新官上任的,至少应该有三把火吧,可这才三个月就熬不住了,在最紧要的关头,居然打起了转二三线的主意来,这也太不敬业了,完全不符合优秀党员的形象(东林党)。

兵部大概是看出了苗头,所以很客气的给否了,说您孙阁老要去登莱,虽然是大手笔(雄略),但那里有巡抚在管,您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山海关待着吧(实未便去关一步也),最后还摆了孙阁老一道,说是要请天启下旨,严令登莱巡抚,趁着现在海河封冻了,搞点什么动作,配合一下山海关。

兵部这样说,其实也够损的,因为登莱是以水师见长,负责的是渤海湾周边海防,如果出击敌后,怎么也不能选在海河封冻的时候,这实在是不便啊……既然不便,那您孙阁老此刻去了,又是图什么呢?所以,兵部这完全是有意在引人无限遐想,算是摆了孙阁老一道。

在去登莱的企图以失败告终之后,孙老师可能还没感到有什么不对劲,也未意识到问题似乎有点棘手,所以在天启三年里,他连续几次提出要离开辽东,可都没能得到首肯。在此之后,孙老师可能觉察到问题有些深沉了,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老人家决定试探一下朝廷的底线,所以就来了一次动静很大的火力侦察,堪称大手笔,颇有沉雄博大之风。

天启三年十二月,孙老师上疏,要求同时裁撤“蓟辽总督”和“辽东经略”,设立一个大总督,把两个职位兼任了,居中调度,蓟镇和辽东镇的一切款、防事宜,都交给两镇的巡抚打理,而那位大总督,只管两个巡抚就行了。

在抛出这个“大总督”的设想以后,孙老师很谦虚的建议,调他老人家回京,只在殿前当个老马识途的参谋(决无可能)。如果朝廷不准他孙大人离开山海关(肯定不准),而要他来当这个大总督(那是一定),那就必须得有探亲假,且不能受兵部调遣,万事都要直接圣裁,每年必须有觐见的安排,廷议对边事还不能乱嚼舌头,否则就不干!(则臣不能任'4')

这么大的裁撤,这么横的要求,朝廷能答应吗?其实,孙老师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这是要跟朝廷赌一把,一旦朝廷答应了,那就算你孙老师倒霉,因为朝廷那是铁了心要让您在这个火坑里化成灰;而如果朝廷不能答应,那说明您老兴许还有救,尚有脱困的可能。

可不幸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朝廷并没有和孙老师顶牛,很顺利的就同意孙老师所有的要求,天启帝更是无所不允(凡所奏请,无有不从'5'),只是在“觐见”这个问题上,皇帝陛下稍微多了一句嘴,意思是好歹我是皇帝,大家想要见个面的,也不是不行,不过嘛,还是容我先来开这个口吧(朕亦欲见卿,但少须宁帖,自召命'6')。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