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忠现在给苏祖指定的训练计划,多数其实只是一个明面的计划,其实细节上的执行和完成,经常也是以苏祖为主。
在场边的章裴孟和苏丙天两人看着苏祖和李志忠相互讨论着各种训练计划,眼睛有些发直。
章裴孟还好些,毕竟做过苏祖的训练搭档,苏祖和李志忠沟通意见相左的情况他也遇到过。
而苏丙天则是完全不敢想象,运动员在和教练讨论训练计划,而且看样子李志忠隐隐还是以苏祖的意见为主。
他在体校时候的训练,就是教练说这样练那就这样练,那样练那就那样练,运动员哪里有话语权。即便强度过大,练得受伤了或者太累支撑不住,也别无他法。
他是一个训练态度非常好的少年,执行力强,布置下来的训练任务就会认真去完成,但还真的未曾思考过这些训练任务是否完全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范围之内。
这个时候,他有点明白方才张平秋说的那句,运动员需要自己动脑思考的意义。
这一点不只是比赛,而且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就需要学习和累积各种知识,形成对自己一个十分体系的认知。
李志忠和苏祖两人聊天间偶尔蹦出的一些英文单词更是打破了他原来的认知,他和苏祖差不多都是初中被选上进入体校的。
但是现在看来,苏祖的知识面和对运动学的认识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而且,这位李志忠教练也完全不像他了解到的很多教练那样专断独行。
苏丙天知道,即便是体校对他非常不错的宁教练,在面对训练任务和训练计划的时候,也是不容他质疑半分的。
这一点其实苏祖自己都没有发觉,但从走上竞技体育这条路时,他也是一片空白。
他比同样年龄的少年人多的一点就是,他知道怎么去做到专业。从第一次进国家队青训开始,那时候听课学习各种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等等,这些年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知不觉之间他掌握的训练经验技巧,其实并不比其他人少。
而且因为是运动员,能够亲自验证的缘故,很多有用的或者合适自身的他吸收过来,整个认知渐渐超过了不少人。
像李志忠提出的交叉训练水中跑步,开始苏祖还是按照李志忠说的训练方式进行,但几次以后,苏祖其实就渐渐地摸到了最合适自己的训练方式。
无论是水中空踩迈步,还是加了几个哑铃进行强化摆臂训练,苏祖都在按照符合自身情况的方向前进。
李志忠心下明白,一个有天赋还懂得思考的运动员,他的职业生涯如果不遭遇重大伤病,必然是光辉灿烂。
而且即便这个运动员天赋一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未能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但真正如果有过深入的思考,从训练到比赛,结合一个运动员和教练的角度,往往在他进入到了教练行业后,很快就能够风生水起,成为顶尖的优秀教练。
第三百三十五章 沉迷进去
“师父,我还是想试一试。”
苏祖对于现在的情况很清楚,他现在系统内的各项属性,体能素质、敏捷素质和力量素质达到30点后增长越发缓慢。
倒并不是完全不增长,比如力量素质,如果他在健身房停留的时间再多一点,重量在加上去,力量肯定能够突破30,再度提升。
但从当前他身体的整个情况来说,力量素质再度增长,身体肌肉无疑会变得臃肿,即便同时敏捷素质,或者其他几项素质提升上去,带来的速度提升还不如现在。
反而是反应、耐力、柔韧几项能够一定的提升,但各项素质相辅相成,如果耐力素质提升上去,体能跟着一起增加,但敏捷和力量素质同样会面对一定的下降。
这就是人体身体结构决定的。一个耐力极佳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不可能是一个肌肉发达的短跑运动员。
而一个短跑运动员需要爆发力需要肌肉,同样他的耐力不可能达到一个长跑运动员那样的程度。
苏祖认知的很清楚,想要再度打破当前的成绩,从训练的角度上讲,他必须将自己的技术再进行优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领域。
这样可能短期之内成绩会面对下滑,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说,面对即将到来的牙买加军团,却是非做不可。
李志忠看着苏祖即是欣慰又有些担心。
欣慰的点自然是,苏祖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依旧能够保持本心想着不断优化技术,有超越自我,追求更强的执着之心。
这一点对于运动员,尤其是有了成绩的运动员尤为难得。
担心的则是,苏祖的这次改动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当前他采取的训练措施,基本都是前人经验,亚高原训练来自于东欧,即便是水中训练,也是在国外流传比较广的训练方式之一。
如果苏祖这次节奏改变成绩下滑,进10秒、9秒90李志忠都不担心,但想要再次能够跑进9秒80,甚至苏祖追求的9秒70以内,则全然是未知数。
“苏祖啊,你得考虑好,你现在改变节奏,优化下技术,想要再回到原来的水平,可能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李志忠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嗯。”苏祖点点头,看着田径跑道外海根基地大片的训练场地,“还是再试一试吧,师父。我觉得我应该能够44步,甚至43步跑完,这样的话,如果我能够保持步频,甚至降得不太厉害的话,有希望再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