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管事为几人相互引见,张管事也不多言,先是审视了一番蜡烛的品质,又询问了产量以及欲售价格。
“哈哈哈哈,张管事,我们也跟您透个底,村里都商量好啦,最低二十五文一根,毕竟这活儿每年也就只能做两三个月,做蜡烛的材料就没有啦!”村长乐呵呵地说。
“这价格倒也算得合理,那这三个月每天能产五百根?”张管事接着问。
“应该没问题的!”村长回答道,大不了近处的摘完了,他们就去远点的地方摘呗。
“那好,同样的货你们四天送过来一趟,凑个二千根,到时候货物当场验看后再结算银钱。”
“张管事,您能不能给我们写张契约呀,我们拿回去也好跟村里人有个交代。”村长又说道,他可担心有人会反悔,到时候货送来了价格又变了,那他可就没地方说理去了。
“没问题!”张管事很爽快地答应了,当场就把契约写好,村长代表所有村里人按下了手印。
今天带来的货就不让他们拉回去了,直接让小伙计过来抽检,然后点好数量入库。
今天村长一共带来了五百二十多根,刚有几根打开点给管事们验看了,现在算五百二十根,一共结了十三两银钱。
这银子拿回去可不好分呢,总不能麻烦人家都给换成铜板呀。
常老四眼珠一转,大手一挥,带着大家直奔酸辣粉铺子,换了几两银钱的铜板。
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书院旁边的铺子,把剩下的银子也换成了铜板。
要是去钱庄换,可就没这么多了,人家还要扣手续费呢!
来的人都被一人塞了一大碗米粉,吃得饱饱的常老头这才领着村子里的人回八里塘村啦。
刚刚买油纸的钱,还有吃米粉的钱,村长算了一下,非要给常老头,常老头不要都不行,只好收下了。
族长几人都是明白人,不能让人跟着受累,又贴人情又贴银子的,本来做蜡烛的法子还是人家的。
到了镇上村长又做主买了些棉线和油纸带回去。
八里塘村,第一天发钱啦!根本不用村长喊,乡亲们一听小娃子说村长回来了,“呼啦”一下全涌到了村长家门口。村长没办法,只好把家里最大的椅子搬到门口,站在上面跟村里人唠嗑。
买油纸和棉线的钱要从今天卖的蜡烛钱里面扣除,平摊到每家人的头上,因为这次每家都是拿的十根,比较公平。
剩下的就是大家能分到的铜板了。
村长乐呵呵地把今天卖蜡烛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跟乡亲们说了个遍,让大家晓得这价钱可不好卖呢,要记着人家的好,别赚了钱还在背后嚼舌根。
最后又跟大家唠叨了几句,每家每天至少得做十根合格的蜡烛交给他。
终于到了让人兴奋的分钱时刻啦!一家分了二百多文铜板,还有一小把棉线和油纸,这可是做蜡烛灯芯和包蜡烛用的。
村里人都夸村长想得真周到,啥都给他们备齐了,一个个笑得那叫一个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