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大多数时间是非常枯燥的,不过却能看到最美的朝阳和最绚丽的晚霞,时不时地,还能看到一些奇怪的岛礁。而海上的天空也格外蓝,在晴明的夜里,总能看到璀璨的星空。
经过近三个月的远航,一支由四十艘船组成的船队终于看到了一片陌生的6地。这一片6地的四周还有很多岛礁,行船更得加倍小心,免得触礁。
一艘领头的夏级战舰上,船楼上站着几个手戴手铐之人,正遥望着远方,神情中尽是哀愁,他们正是朱允炆和方孝孺等人。而这四十艘船上装的,也都是忠于朱允炆的顽固分子以及他们的家眷,足有上万人之多。
这些人当中一些人还行刺过万磊,被直接流放到南洲,这也算是一种从轻落了,不过被配到离家万里的海外,他们的心中总是十分落寞和不甘的。
负责押送这些人的是一个海军师级编队,有战舰五艘,其他的都是普通的福船,没有蒸汽机带动,所以航很慢,耗时三个月才穿越赤道来到南洲。而南洲西北部是荒漠地带,不适宜人居住,自然不能就地放人,还要沿着南洲沿海绕到东南部的平原地带去,这才好把人放下。
由于而死押运的人多,这些人当然不能放出来在船上乱走,而是被关到甲板下,只有朱允炆等身份特殊的人才有资格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陛下,听说明天就能登6了。”方孝孺低声对朱允炆道,虽然朱允炆已经退位,不过他还是忠于朱允炆,依旧将其视为君上。
“先生,我们真能在这里立住脚跟吗?”朱允炆还是有些黯然地问道,相隔茫茫重洋,他知道此生估计要老死他乡,再也无法回归中土了。
“陛下不必担心,现有一万多忠臣义子忠于陛下,重振大明声威又有何难。”方孝孺偷眼看了看四周,现看守者都不搭理他,又低声道:“陛下,先在这岛上休养生息,奋图强数十年,胜负还是未知之数。”
“但愿如先生所言。”朱允炆低叹一声,他也知道这是方孝孺在宽慰他,要知道,在一个蛮荒的海岛上站稳脚跟有多难,更别说展壮大最后跨洋反攻中原了,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在几十年之后,中原人恐怕早就把明朝忘得一干二净,到时候就算有能力反攻,恐怕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更别说以大华民国的展度,能不能迎头赶上都是个问题。
前程茫茫,不过好歹也是保住了一条命,还有一个让他活着的渺茫希望,朱允炆有些木然地立在秋风之中,神情也舒缓了许多。
“陛下,听人说,南洲位于赤道之南,季节与中原相反,此时正好是秋季,寒冬将至,须要及早准备过冬之物,更要早日建起城寨,严防外人来攻。”方孝孺又道。
“这些事先生全权办理就是,以后遇事先生可与耿大人商议,便宜行事,不必再请示。”朱允炆道,经过了多次失败,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不是搞政治的料,所以索性就放权,当甩手大爷。
而就在朱允炆等人在海上漂泊之时,万磊也乘船来到了福建。与处境凄凉的朱允炆不同,万磊得到了福建官绅最热情的迎接,因为时隔几十年,福建人终于又能光明正大地重回海上了。
而万磊来福建,不只是给福建带了了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自组成商队认购海船,集中起来一起下南洋经商,同时还亲自前往湄洲湾祭拜海神天妃,甚至于还捐出一千银元,用以扩建天妃宫。
万磊亲来拜祭天妃,这无异于给福建人打了强心针。要知道,天妃就是福建人,原名林默,北宋时人,专以行善济人为己任,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所以被沿海百姓尊为海神。
从北宋到明朝,天妃就得到朝廷多次册封,从原来的夫人一直加封到圣妃,其中最晚的一次册封是洪武五年,明太祖下诏册封其为“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不过当地百姓还是习惯称之为天妃。
其实,天妃作为民间神祈,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根本就无需朝廷的认证,万磊这一次来拜祭天妃,主要也是激励福建人扬航海精神,勇于向海洋进,甚至还鼓励福建人向隔海相望的小琉球岛进行殖民。
所谓的小琉球,其实就是台湾,明初对这个海岛了解很少,错误地认为这个海岛比琉球岛小,所以官方才以小琉球来命名,不过福建沿海的百姓却以台员来称呼之。
明朝廷对小琉球可谓是十分之不重视,只是在澎湖地区设了一个巡检司,后来还朱元璋还将其列为不征之国,而可笑的是,小琉球上住有很土著部落,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王朝出现,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国,也从来没有对明朝进行过朝贡。
现在大华民国建立,自然不会像明朝廷那样闭目塞听,万磊早早就派人到小琉球去摸底,现当地的土著分为平地人和山地人两种。平地人聚集在沿海平原地区,与中原有交流,有一些人还懂得汉语,可以说是熟番。而山地人聚集在中部的高山上,民风彪悍,蛮横得紧,是十足的生番。
熟番比起生番来,自然要好对付一些,万磊已经有计划,在两年内对小琉球用兵,先征服西部的平原地带,再向中部进军。当然,在用兵之前,还是先要搞好统战工作的,所谓兵马未动舆论先行,万磊让福建人多到对面去做生意,跟当地人交朋友,多多地培养带路党。
当一切准备就绪,就是海军高歌猛进之时,大军所到之处,自然是顺者昌逆者亡,不主动投降的,全部拉回来当农奴,万磊可不会对那些土著心慈手软的,更不会直接给投降的土著公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