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太守府内员外郎接过荀彧的命令后就连忙前往各大世家传话。
三日后,戈阳城内的气氛异常紧张。
三大世家的家主带着各自的亲信,陆续抵达了会场。
荀彧坐在首位,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的众人。
他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道:“今日召集各位前来,是为了商讨河东郡的未来。”
“如今新政初行,却遭到恶意诋毁。我希望在此了解各位对此事的看法。”
薛家家主率先发言:“荀太守,我薛家并非有意为难。只是这新政,实乃动摇我等根基之举。还望荀太守三思啊!”
其他两位家主则默不作声,薛家家主见其余两家家主不肯出面说话,很是生气。
指着柳家家主和裴家家主骂道:“今日你们默不作声,他日祸临己身必将无人为你们呐喊。”
荀彧抬手示意薛家家主安静,他沉声道:“我明白薛家族长的担忧,但新政乃是为了造福河东百姓。太傅只是希望你们让出一些利益罢了,若是不然以太傅的脾性你们也是知道的。”
“若是一味迁就你们世家大族,岂不失了公正?”
“倘若百姓饥不果腹,人人自危,揭竿而起有多少大族因此受害。”
薛家族长听了荀彧的话感觉确实有些道理,内心暗自思索。
“新政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我等世家也并无什么害处,甚至可以大力发展商业,培养人才。”
“但若要是董卓掀桌子不谈了,直接灭掉薛家又想哪里说理去呢?”
于是薛家家主略带歉意地说道:“太守所言极是,是我考虑不周了。”
荀彧说道:“薛家家主能想到这一点就好,坐下来好好谈,我也是世家之人不过割让点利益罢了,又不至于伤筋动骨。”
听了荀彧的话其余三家家主眼线一黑,内心吐槽。
“你清高,我们每家都有近几万亩地,交个地税就够朝廷吃喝大半年得了,这还不伤筋动骨?”
但三家之人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荀彧见此事并无争议又说道:
“希望诸位好自为之!若是在有最近这样的事情,我不妨挥一挥宝刀,看看是否生锈。”
说完荀彧和三家家主也带人离开了,三家家主听了荀彧最后的警告,也是有点胆战心惊。
得知消息的河东郡大家族长回到府上后便吩咐自家族人。
“要切实跟随新政的步伐,大不了让出点利益,去发展商业。”
与此同时,荀彧也收到了董卓的来信,信中先是表达了对荀彧的关切和对河东局势的担忧。
而后董卓又提到,希望荀彧能让世家早日完成学堂这一工程,为朝廷吸纳更多人才。
荀彧看了这封信,感慨他与董卓心中所想一致,都是让大汉幽而复明,于是荀彧决定河东新政彻底自主运作后,自己就投奔董卓,为其出谋划策。
想至此荀彧开始全力推动新政的实施,他与各大家族协商,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方案。
在荀彧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受益于新政,河东郡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司隶其余各郡百姓也有迁徙到河东郡这里。
与此同时,荀彧也着手筹备建设学堂。他邀请了各地的名师,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致力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年时间转瞬而逝,河东郡的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河东郡的百姓们安居乐业,商业逐渐兴起,文化教育也蓬勃发展。
洛阳内地位逐渐稳固的董卓也感叹道:
“这一年河东的繁荣,离不开荀彧的辛勤付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