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情绪管理之道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应、满意与否,适应、协调者成功,反之则受挫或失败。艺术很难显性化,所以无法简单学习,常常需要感悟和体味。实务、手艺需要操练才能习得,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管理者必须亲临实际才能体验到管理知识的运用技巧和感悟管理的真谛、享受管理知识和艺术融合的快乐。管理智慧依赖于哲学和思想理念上的升华,即管理的哲学在思、在凝练和聚合。

管理学是对管理活动的研究,目的是指导和提升管理水平。管理学研究的产出是管理知识,管理知识应该包括管理的科学知识、管理的经验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理论。管理的科学知识是符合科学规范的知识,主要是管理科学研究的产物,具有普适性。管理的经验知识是管理艺术、经验的归纳总结,具有一定范围的实用性,对应于上述与环境有关的知识和特定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理论是经过证明或验证的关于管理的主张或逻辑体系,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中都包含有相关的管理理论。

许多与环境和情景有关的管理知识,可能随着时间和管理情景的变迁而失去价值。因此,许多贴有流行标签的管理理论或方法可能会因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失去现实意义。但类似于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管理的知识也有其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这些东西并不会随时间而失效。另外,许多与情景和人有关的管理理论、感悟、智慧、哲学,也可能会随历史的积淀和经历的丰富而不断发展、深化和升华,能够沉淀下来的精华甚至会绽放更富历史、更真知的光彩。

是否存在只适用于某个地域或者文化的管理理论

这个问题的由来和答案同样在于管理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中存在有某国、某个文化的理论,如中国式的哲学、中国式的书法理论,因为它们关注的是一系列价值命题,如善恶、美丑,不同文化的理论具有其明显的偏好和特征,不过即使在这些理论中也不是完全没有科学的成分。管理学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性研究对象,无论是东西方文化,其研究的管理问题都可一样描述,分析一样的要素,那些起源于日本的TQM、JIT技术同样可以用于美国的生产企业,只不过我们需要关注这些理论的适用前提。管理学的艺术特征并不足以让东西方的人们从事不一样的管理活动。

。←虹←桥书←吧←

第24节:领导与管理(22)

现阶段流行的管理比较研究,其基本逻辑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对某个理论、假设的作用方式或者程度的差异,从而提醒管理者作出相应的权变。即使是这样的观点,也遭到了许多实践者的批评,如韦尔奇在《赢》一书中提到,GE在全球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是完全一样的,他们优异的业绩似乎表明当地文化的差异并没有对企业运营造成多大影响。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科学方法对理论建设的贡献远远超过了思辨方法:其一,科学研究方法正不断地向管理知识领域中延伸,随着许多思想的成熟、新方法得到证实,管理科学成分的比重也在加大;其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框架也正是在西方分析式(近于科学)思想模式下发展起来的,那种发现、提出、鉴别具体问题的研究能力是我们强调综合、整体性的东方思维所不具备的;其三,在价值命题的取向上,管理学也不是如艺术学科那样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偏好,管理学的价值命题在越来越多的范围上取得了共识,如追求满意、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等,东西方的差异也许仅仅体现在如对待冲突、权力等态度的差异。

因此对于中国式管理、东方管理等提法我是不赞同的,曾在《管理学家》杂志2007年第七期上专门组织了对“中国式管理”的批判,我也不喜欢别人将我们发展的“和谐管理理论”称之为中国式的管理理论,充其量算作为中国人发展的、受中国文化启示和影响的管理理论。就管理学研究而言,我不认为存在什么哪国、哪个文化的管理理论。

(感谢韩巍博士、肖宏文博士研究生与作者的讨论及

对本短文形成中的贡献!)

学习管理、感悟管理、操练管理、享受管理

如今,市场上经管类图书可以说琳琅满目、鱼目混杂,时髦的名词和概念一浪接一浪滚滚而来,不断从一个新理念游荡到另一个新理念,传播给大众的管理概念和口号不断翻新,读者的阅读成本和选择成本不断上升。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时期,出版商往往提供给读者的不再是精神食粮,而是噪音和思维杂质,常常使希望阅读和学习提升的管理者无所适从,找不到精神皈依。任何一门学问,如果割断与自己的历史的联系,就只能是一个临时的避难所,而不再是一座宏伟的城堡。

针对这样的情况,借助德鲁克系列作品的推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正式向全国各出版媒体发出新闻通稿,号召大家回归经典,阅读经典。并以身作则,出版了这套华章经典系列,分设3个子系,即管理、金融投资和经济。

作为管理研究战线的一员,我为此而高兴,也为受邀给该系列作序而荣幸!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迅速提升,特别是管理知识更是日新月异,丰富多彩。我们知道,大部分自然科学的原理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失效,但因许多管理的知识与环境和管理情景有关,可能随着时间和管理情景的变迁而失去价值。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经典管理系列的出版是否还有现实意义?坦率地讲,许多贴有流行标签的管理理论或方法可能会因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失去现实价值,但类似于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管理的知识也有其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这些东西并不会随时间而失效;另外,正由于管理有许多与情景和人有关的理论、感悟、智慧的结晶、哲学的思考,反倒会像老中医一样,随历史的积淀和经历的丰富而发展和深化,绽放更富历史、更真知的光彩。换句话说,不少创造经典的大师可能已经走了,但其思想和智慧还活着!不少浮华的流行概念和观点死了,但其背后的经典还闪闪发光!在这套管理经典系列里,我们可以追本溯源,也依然可以欣赏到对现代管理有着基础支撑作用的管理思想、智慧和理论。

§虹§桥§书§吧§BOOK。

第25节:领导与管理(23)

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其中的知识又分为三类:与环境无关的普适知识(Context…free knowledge)、与环境有关的知识(Context…bounded knowledge)、特定环境下的知识(Context…specific knowledge)。科学概括了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通过总结和提炼,将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知识,而这些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所以管理的科学知识可以传递、流动和学习。但由于管理的大部分知识与环境和对象或管理情景(Management Context)有关,学习和应用时一定要关注与管理情景的适应性,不能简单拷贝和套用;艺术则体现了管理中的个性特点,也即面对同样的问题和环境,不同领导者和管理者可以作出不同反应,且这些反应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应与否,适应、协调者成功,反之则受挫或失败。艺术很难显性化,所以无法简单学习,常常需要感悟和体味;而实务、手艺需要操练才能习得,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管理者必须亲临实际才能体验到管理知识的运用技巧和感悟管理的真谛、享受管理知识和艺术融合的快乐;而管理智慧依赖于哲学和思想理念上的升华,即管理的哲学在思、在凝练和聚合。所以,管理的知识在学,管理的艺术在琢磨、感悟,管理的经验在操练,而管理哲学在思想和升华,但思想的基础是学习、感悟和操练。

观察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不难发现:有的企业家、管理者忙的焦头烂额,被事务困扰的痛苦不堪,结果事业做得还不好;有的企业家、管理者却显得轻松自如、潇洒飘逸、举重若轻,而且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是什么使他们的行为大相径庭,结果天壤之别?一般的回答是能力差异。我不否认人和人之间的能力差别,但更想强调能力背后的心态、思维方式、理念问题,即怎样看待管理?怎样面对问题?怎样定位人生?管理因与人有关,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竞争和博弈的环境下,因而管理永远都是复杂和富于挑战的活动。要做好管理,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者,除了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许多素质和技能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热情,即首先要热爱管理,将管理视作为自己生存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去体验管理和享受管理;其次,管理永远与问题和挑战相伴。我经常讲,没有一个企业或单位没有问题,管理问题就像海边的礁石,企业运行状况良好时,问题被掩盖了,企业运行状况恶化时,所有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实际上涨潮时最容易解决问题,但此时也最容易忽视问题,等退潮时问题都出来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也过去了。面对管理问题,高手似乎总能抓住少数几个关键问题,显得举重若轻,大量小问题也会随着大问题的解决而消失。但低手却经常认认真真面对所有问题,深陷问题网中,结果耽误了大事;另外,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战胜自我,征服一次管理难题,实际上不仅是人生的一种体验,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检验。若能这样看问题,迎接管理挑战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成为一种愉悦和人生享受。因此,从管理现实中我们也能体会到,管理的有效性和真正驾驭需要管理知识、艺术、经验和智慧的综合运用。

◇欢◇迎◇访◇问◇。◇

第26节:领导与管理(24)

高水平的管理有点像玩杂技,杂技演员高难度的技艺在常人看来很神奇,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实际上是建立在科学规律和演员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对其创造性的运用上。管理的神奇也主要体现在管理者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以及其组织和环境的情况对基本管理原理的创造性应用上。

因为“管理是管理者的生活”,我经常劝告管理者要“享受管理”,而要真正做到,除了正确的态度和高的境界外,还需要领悟管理的真谛。而要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还需要学习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管理知识的来源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知识是自己亲身体验领悟而来,这样做过程太长;间接知识通过学习或培训取得,这样过程较短,成效较快,两者相辅相成。

管理知识浩如烟海,管理技术和技能多如牛毛,而且随着时代和环境以及文化的变化,同一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还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这就使管理知识的学习变得很难把握,许多人不知道看什么样的书,有的人看了书或听了课后的体会是书看明白了,课也听懂了,但仍不知道怎样管理!实际上管理的学习同经济学、自然科学等一样,首先在于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论。如管理面对的是实际的企业、组织和人,一般规律对他们有用,但他们往往也有独特性,这也使管理具有科学、艺术、实务、思想等多种属性。所以,首先不能僵化地看待管理知识,在理解和运用管理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其使用对象的特殊性;其次,管理者手中能够应用的武器有两方面:科学的、带有普遍性的技术、方法,以及与人有关的随情况变化的涉及心理和行为的具有艺术特色的知识和经验。前者容易通过书本学习,后者则要通过实践或案例教学学习和体会;第三,管理重在明确目标以及其后的围绕目标选择最佳或最满意路径,而完成这一任务除了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外,最基本的是要学会和善用成本效益分析工具;最后,三人行必有吾师也,无论成功与失败,任何管理实践中也蕴涵着知识和经验,所以,对于管理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增加自己的管理知识和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善于观察组织、人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勤于思考和提炼,日积月累也是重要途径。这样讲来,似乎管理的知识宽泛、芜杂,缺乏系统性,与经济学、理学相比,管理知识确有此特点,但也有其基本规律和系统性,这本著作以近似于手册的形式给出了管理的基本知识。

有人形象的比喻,管理类似下棋,基本的管理知识类似于对弈的基本规则,各种管理技能和成功的管理实践类似于总结出的各种棋谱,而实际的管理则由这些基本规则、各种棋谱演变出更加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局势,水平接近者的比赛赛前谁也难以确定一定会怎么下或肯定能赢。因此,管理的学习在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要演化出神奇的管理实践需在此基础上去悟、去享受!

←虹←桥←书←吧←。

第27节:领导与管理(25)

……

这里,作为序我没有对系列经典本身给予太多介绍,重点谈了如何学习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最后达到享受管理。是因为,大师的伟大、经典的重要均无需介绍,而我们面对的经典内容之丰富多彩,再美的语言也难以精确刻画,只有靠读者自己去学习、去感悟、去思考、去探寻其真谛和智慧,我只是提供了我自认为研究和实践管理的途径和境界,希望这些文字有助于读者对管理的阅读、理解和思考!

(“华章经典·管理”出版序节选)

醒得早为什么起不早

众所周知,我们处在速度制胜的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当今市场竞争不只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意即赢得市场竞争最后胜利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抢先战略”。实践也反复证明,在其他诸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谁抢占商机,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速度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关于慢的抱怨,例如“醒得早起得晚”,即比较早地意识到某件事情重要,却迟迟不能行动起来,结果贻误战机,失去竞争优势。令人聊以自慰的是,在重视速度的年代,其中还有一点是快的,这就是意识、思想,也即“醒得早”。但从管理的角度看,还需要后一部分,即“起得早”,动得快,还要“走得好”,才能真正实现目标。因此,对于许多企业家或领导来讲,除了思想敏捷外,重要的是解决“起不早”的问题!

一些企业界朋友常邀请我参加其年终总结大会,我发现许多企业今年计划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仍是去年报告中喊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年过去了要老调重弹呢?20世纪90年代末我去一个财务状况很好的企业,他们告知我企业已经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和土地,决定搞药业。结果在中国药业发展最好的几年时间里该企业几乎没有动静,数年后我再去该企业问及此事,他们说缺人啊,正在进行,快有眉目了!?此类现象不胜枚举。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醒得早而起不早?

要起得早,关键是要动起来,而且要动得快!实现动和快是有条件的,这就是系统或组织内部的互动!

我们可以从一个门牌的小故事对此有所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