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不能忘却的川军 老梁观世界 > 第10章 第四次战役13不得已放弃汉城(第1页)

第10章 第四次战役13不得已放弃汉城(第1页)

1951年3月9日,西线汉江防线已被全面突破,中线第42、第66军也撤出一线防御阵地,退至凤风尾山、鹰峰山、梅花山、五音山之线。

3月10日,中朝联合司令部进一步强调要贯彻积极防御的作战原则,构建“控制要点要道、隐蔽疏散、宽大纵深、前轻后重”的防御体系。针对敌军猛烈的炮火和大量使用坦克进攻的情况,明确提出了防御兵力部署、工事构筑以及火力组织的具体要求。

关于前沿兵力不宜过多配置,火器尽量集中于前梯队的指示,后来被总结为“兵力配备前轻后重,火器配备前重后轻”,并成为志愿军这一时期防御作战的重要指导原则。

从3月10日开始,第一梯队各部队按照预定计划边战边退,逐步向北转移。与此同时,第二梯队部队在指定区域展开,准备接替防御任务。

志司不仅从战略和政治的高度进行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还在战役战术层面作出了部署,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以应对这次运动防御行动。

放弃汉城是这一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且敏感的举措。

第四次战役打响时,汉城曾被确定为必须坚守的目标。

1月28日,中央在电报中指示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指出:敌军企图在当前形势下重新夺回仁川和汉城南岸的桥头堡,并封锁汉江,使汉城处于炮火威胁之中,随后再提议停战和谈。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允许的。

乔大叔对此表示赞同,他回电指出:从国际角度来看,阻止敌军占领仁川和汉城,以便中朝联军对敌方进攻部队进行重大打击,这一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2月3日,西线美军突破了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汉江以南的第一道防线,继续向第二道防线推进。4日,志司致电中央,指出在汉江以南执行阻击任务的第50军,及第38军第112师已经伤亡过半,难以继续坚守现有阵地。

如果东线主力能够成功反击原州、横城,那么可能会迫使进攻的敌军停留在汉城,甚至将其逼退至水原、利川一线以南。然而,如果反击不顺,敌军可能会向三八线进攻,届时不仅汉城难保,连适合防御作战的洪川、春川枢纽也不得不放弃。

当天,金日成前往中朝联合司令部,了解前线局势及联司的作战计划。金日成的看法是,如果第四次战役无法推进到大田和安东一带,能够坚守汉江南岸的防线也算不错。

显而易见,金日成对于放弃汉城是极为不愿的。

有人提出不应将第38军这样的重要部队留在汉江以南进行消耗战,志司回应道:“政治形势决定了我们不能过早放弃汉城,否则我们该如何应对?”这表明,对于汉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能不放弃,但也不能过早放弃”的矛盾。

2月7日,西线的志愿军撤至汉江以北,汉城已进入美军远程火炮的射程范围内,守城条件已完全丧失。

随后,中央指出:我军计划让美军推进至三八线南北地区,在政治上,敌军若再次占领汉城,越过三八线,难免会引发一番波动,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可以说,到这一阶段,撤离汉城的决策已基本敲定,唯一的问题是如何把握撤退的时机。

根据志司的设想,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机动防御将把临津江口至白积山一线作为最终控制线,形成一条由东南向西北延展的半侧面阵地,吸引敌军深入到汉城和东豆川公路两侧地区。

随后,部队将从东北向西南发起进攻,力图将敌军切断在汉江以北,或者在敌军半渡汉江时,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那么撤离汉城就成为“引诱敌人深入,将汉江置于敌人背后,再次发起进攻”的战役计划组成部分。

鉴于美军在重新占领汉城后可能迅速北上,从而对整体反击部署产生影响,志司还决定:“我军在三八线以南的作战计划,要在汉城地区尽量沿汉江北岸抗击,时间拖得越长越好。”

换句话说,即便撤离汉城,也要打上一段时间再撤,充分利用汉江作为屏障,以便实现三八线以南争取两个月时间的整体战略部署。

直到美军展开“撕裂者行动”,于3月11日推进到清溪山和龙门山一线,志愿军才全面撤离汉江北岸的阵地。

第50军主力撤退至汉城东北的回花里和磨石隅里一线以北;第38军主力则转移到加平以南的祝灵山、松罗山等阵地。从这一天开始,汉城实际上已处于无人防守的状态。

当日上午9时,志司向中央军委发电:“为了持续打击敌人,缩短我们的防御线,并争取时间,我决定放弃汉城,采取机动防御策略,以保存有生力量,并引诱敌人主力穿越三八线。”

同时,还通知金日成:“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消灭敌人,不必过于在意某些城市的暂时得失。”驻守在汉城附近的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直到13日晚才全部撤离汉江阵地,比志愿军各部撤退的时间晚了两天。可以想象,该部在采取这一行动时,那种难以舍弃的情感。

3月14日清晨,中朝军队完全撤离汉城。15日下午3时,美军第3师与韩国第1师进入汉城。而在此之前,美军第1骑兵师已占领洪川。

在中朝军队撤出汉城的当天,中共中央发电报给各中央局、分局及各大军区,强调指出:鉴于我军此前几次通过诱敌深入取得胜利,群众对此次后撤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反应。然而,消息公布后,仍需在口头宣传中多加解释说明。

对外宣传时,统一了说法:

“在敌人尚未被大量歼灭之前,他们的进攻不会停歇。我们抗美援朝的任务,是与朝鲜人民共同击败美帝国主义,解放朝鲜。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集中力量大量歼灭敌人,而不应过于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若汉城能继续掌握在朝鲜人民军手中,固然理想,但如果在守城与歼敌之间无法两全,根据我们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经验,选择后者无疑是最为有利的策略。”

李奇微对重新夺回汉城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兴奋。他在自传中提到:

“撕裂者行动的目标不仅仅是收复首都或占领新的领土,更在于俘虏和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同时缴获并摧毁其武器装备。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行动未能完全成功,因为敌军在向北迅速撤退时,仅进行了阻滞战斗。”

这表明,李奇微并未因占领汉城而得意忘形,他依然专注于打击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并因此进一步扩大了“撕裂者行动”的范围。

根据李奇微的计划,“撕裂者行动”的主要目标并非汉城,而是在中线的洪川-春川一带。随着洪川和汉城的相继攻克,李奇微决定在中线继续加强攻势,趁势夺取被视为此方向“最重要据点”的春川;同时,在西线以临津江为目标继续推进,试图再次寻找机会消灭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

在战术设计方面,空降兵出身的李奇微决定采取一个果敢的策略:在地面部队发起攻击的同时,派遣空降部队从中朝军队的后方进行空降。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用地面进攻的“铁锤”,然后在空降部队提供的“铁砧”上将敌人击溃。

此刻,志愿军正在按照计划进行前后梯队的交替作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