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什么毛病,明日起做个大件的瞧。”
廷珑听无可无不可,于偷懒耍滑方面的理论基础是很深厚的,据看来,子的才艺归根到底需要人的捧场,掌握手好针线并不是成为个贤妻良母的关键性技术,穷人家兴许要靠娘子卖绣活填补家用甚至维持生计,富贵人家不过是用个训练姑娘清净自守、恪行本分、磨时间、磨性子罢。姚氏对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按部就班的教会,约略能拿的出手就不再督促,就是母亲自己也不过是无事消磨时才动动手,所以并不当做回事,崔大姑既然叫做个大件,正好待在房里继续做自己的事,省的还要过来做教学配合。
笑微微的答应下来,崔大姑又问道:“九姑娘的嫁妆绣齐备没有?”
廷珑听话愣,随即摇摇头,倒也知道出阁前子般要亲手绣婚房的床帐、被面、枕头、门帘之类的日常使用,只是直觉得嫁人离还远着呢,就是母亲也不曾过事,所以,别绣齐备没有,件也是没有的。
崔大姑见摇头,道:“既如此,挑样嫁妆绣吧。”
廷珑方才还在心里庆幸崔大姑不知道监工,想着管叫绣什么,自有紫薇几个在,却不想崔大姑也十分狡猾,竟叫绣嫁妆,可见还是防着叫丫头代劳的。
不过也没什么,早晚的事,绣就绣吧。又陪着几句话,铃兰就进来回道崔大姑的晚饭送来,廷珑帮着摆桌,留崔大姑单独用饭,自带着人去前面。
才进正房,就见姚氏团喜气的正和张英在房里读信,廷玉也已经端端正正的坐到桌前,廷珑忙笑眯眯的上前去挨个行礼,然后走去姚氏下首坐在,看着母亲满脸笑容,凑趣道:“京里来信,是出什么好事?把太太高兴的样?”
姚氏笑看廷珑眼,道:“三舅舅来信,清芷的婚事已定,许的是大理寺卿卫家的少爷,听是个年少才高的,原先在京里去他们府上也见过回,样貌年纪正配清芷那丫头,亲事做的极好。”
廷珑听顾不上为清芷高兴,先拿眼睛去看父亲,见他脸上也笑吟吟的才放下心来,原来,清芷的婚事张罗好些日子,因外祖现如今执掌九门,身份敏感,有几家来聘的,都因或是掌兵或是几个潢贵胄的门下而不曾许,如今外祖既肯将清芷许给卫家,父亲也像是比较满意,看来大理寺卿卫家立身还算中正。
廷珑放下心来又凑到姚氏跟前翻检信件,想要看清芷和清芳可单独给寄信不曾,姚氏见乱翻,照着手背上拍下,才指指后头博古架,廷珑过去看,见果然有两封清芷和清芳写给自己的信,打开看,竟通篇都是恭喜定亲的话,不由就笑,推算下,可知是母亲过年时写信给京里的,笑回接着往下看,就见那清芷十分可恶,又提起当年莲翘出去的那句“看见它时时想起来,也记得咱们小时候的情分”。末还道:“如今们情分可深去,再不用记起小时那事来。”廷珑边看边笑,几乎可以透过信纸看见清芷那脸的戏谑,只恨路途遥远,不能亲手去撕的嘴,就想着等回信的,看怎么笑话那丫头寻个人家寻半年,嫁的般艰难。
因京里来信,张家顿饭吃的喜气洋洋,廷玉和廷珑也觉出父母快活来,十分贪恋家人在处的滋味,用过茶还不肯散,姚氏就提起山下大房廷瑞媳妇儿快生,大太太捎信过来给崔大姑媳妇儿身子沉重,些日子不敢离人,上回提的那事儿叫稍等等,姚氏随口出来,叫廷珑回去告诉崔大姑声。
廷珑答应,还想跟母亲崔大姑叫绣嫁妆,见父亲和廷玉两个都在,到底不好意思开口,憋在肚里回去,派个小丫头去崔大姑房里将大伯母捎来的口信跟遍。
晚上挑灯写两封回信给清芷和清芳两个,因没收到清芬的信,又在回信中打听番的近况,才停笔歇息。
第二日,廷珑将信带去给母亲,偷空将崔大姑叫绣嫁妆的事跟母亲讲,姚氏听,叫人去库房取匹大红的洋缎,道:“针线动的少,早儿做也好,旁的东西若是赶着用,叫针线上人替做出来也不打紧,单百子帐、百子被两样需自己亲手做的才见诚心,既然崔大姑叫绣嫁妆,就做起来吧。”完,又使人去量床好让廷珑照着尺寸裁。
廷珑才知道给自己陪嫁的床都已经备好,惊讶的眨眨眼睛,半晌道:“太太什么时候备下的,怎么不知道?”
姚氏揽着廷珑,闻言笑道:“娘的小闺不知道的还多着呢。”
廷珑听话,心里真是百般滋味,想辈子都不离开家,又觉得太矫情,到底,只是往母亲怀里拱拱。
中午,照旧在母亲房里歇晌,睡醒后叫丫头捧着布匹回房,先照着床的尺寸裁开锁边,才去书房找百子图的花样出来,挨排用炭条勾线,描花样子,配线,忙活到晚上才消停的开始动针线,绣第个童上去。
如此,廷珑每日下午只在房里做活,因是必须要做的事,倒也心境平和,并不焦躁,也不抵触,时常看着大红床帐上粉白脸庞的小人心里还有些甜蜜。
崔大姑自打来张府,除头日去过上房,往后日三餐都是送到房里,竟是步也没出过小姐的院落,此时已是憋闷的狠,光憋闷也就罢,更着急的是,身上还有本府同知冯家托的两桩儿亲事不曾结,大太太那边因长媳生产脱不开身,张家太太虽日日有空,却直不曾过来跟闲话两句,又不好不经主人召唤自己闯去,倒弄得无处下爪。
侍疾
却说姚氏这些日子总是懒懒的犯困,先还只当是刚开春,季候上不适,也没大留心,后来竟沉重起来,终日疲乏的不行,又添了夜间少眠、盗汗的症候,请了大夫来瞧,开的都是些滋阴降火的方子,说是阴虚,只要照方吃药,少劳少思,慢慢将养就还不碍的。
廷珑自从崔大姑给她安排下功课,一直在房里消消停停的做活,此时因母亲有恙,便撒开手去,连厨下也不去了,每日只一心一意的在正房伺候汤药,兼帮着母亲料理家务。
这一日晌午,姚氏才刚吃了药歇中觉,成贵家的就走过来回事说外头请的针线班子来了,廷珑问过芍药,知道是府里针线上人手不够,另请的人来做阖府上下春夏两季的衣裳,便点了点头,叫成贵家的把人先领去抱厦,等她过去见见。
她这边一吩咐,那边紫薇早轻手轻脚的去打了温水来安在外头脸盆架上,过来服侍了她净面,重新梳了头,才由着芍药相陪一同过去抱厦那边。
一行人才进屋,那针线班子领头的妇人就热切切的直奔过来,满脸带笑请安道:“姑娘好,有些日子没见,姑娘身量可见长了。”
廷珑见她认得自己,细看了两眼却有些眼生,成贵家的见了就在一旁提醒道:“姑娘许是不记得了,这是卢嫂子,去年秋天来过咱们府里做秋冬衣裳的。”
廷珑听说,方笑着让座,道:“我说怎么看着有些面善,原来是卢嫂子,这一向可好?”
那卢嫂子听见张家小姐温言问候,不及落座又忙忙笑道:“劳姑娘费心惦记,这一向都好,只是年前年后又是节又赶着换季,忒忙煞人,竟耽搁到这时节才腾出工夫过府来请太太、姑娘的安。”
廷珑听她殷勤,笑道:“那定然是卢嫂子好针线,要不怎就这么些人赶着去请。”
这卢嫂子经营好大一家绣坊,专门承接本地大户人家的针线,自觉了得,此时听张家小姐也肯夸赞一声好针线,脸上掩不住自得,欢喜道:“去年府上的活计就是我们接的,承蒙不弃,还能入太太跟姑娘的眼,今年又召唤我们过来,这就是天大的脸面了。”又笑道:“不是我夸嘴,满桐城的小娘子也没有几个比我们坊中绣娘手巧的,就是贵亲,有什么精细活也没少照拂我们,这不,前几日刚去了贵亲那边做阖府的衣裳,因有几件是做给大奶奶肚子里的小少爷的,大太太特意吩咐叫做的细致些,小孩子家娇嫩,怕边角有不服帖处再磨着小金孙,为这,咱们特特煮软了料子,又将那一般丝线分做两股,一针一线缝起来,一身小衣裳倒比件寻常见客衣裳还费工,这才耽搁了过这边来。”
廷珑知廷瑞嫂子有孕,听卢嫂子说已经给孩子准备好了衣裳,才知道已经快生了,就十分好奇,却不便细问,只支棱着耳朵听她往下说;那卢嫂子因张家小姐态度沉稳,说话讨喜,对答同大人一般,就忘了她是小姑娘,此时见她笑微微的不往下接话才明白过来,笑着打岔道:“看我,就知道鼓噪,说起来没完,倒把正事忘了。”说着从随身的包袱里抽出本厚厚的册子,递了过来,道:“姑娘,这里头都是今年京里时新的样式,姑娘选选可有中意的……”说完,忽然想起张府就是去年才从京里回来的,脸上一红,就住了嘴。
廷珑看出她尴尬来,只做不知,所谓时尚总在远方和进口的路上她是明白的,何必那样尖刻给人家没脸,显示自己见闻广博。从紫薇手里接过册子,廷珑低头翻了翻,见前面几页都是大妆礼服,乃是有品级的官员命妇穿戴,之后是吉服,成套的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再往后才是常服,真正的样式繁复,种类繁多,光裙子也不下二三十种,廷珑知道母亲一贯爱这些,不光自己爱打扮,也最爱打扮她,就不急着挑选,想着先定了下头人的份例,等姚氏醒了,正可以叫她亲自挑来解闷,于是合了手中册子问芍药道:“不知咱们家往年春夏衣裳是怎么做的?”
芍药见问,就道:“都是有定例的,各处管事每季是三套换洗、一匹尺头,大丫头和随身的小厮单减去尺头,余下的都是两套换洗,只在衣料上做区分,姑娘要看,我就去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