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憨包子和小丫头 > 1小丫头小时候的故事2(第2页)

1小丫头小时候的故事2(第2页)

下次那家再打孩子的时候,妈妈和奶奶就冲过去干涉别人的"死法"了,爸爸一见,也抱着艾米跟了过去。

几个人把那孩子藏在身后,叫他父母别打了,有话好好说。结果还没劝几句,就被那家两口子好一顿训,说早就看不来你们教育小孩的方式了,把个孩子像供祖宗一样地供着,告诉你们,棍棒底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才,娇儿不孝,娇狗爬上灶。我跟你量死了,你们那孩子长大了肯定不孝顺你们。

奶奶说:"你打打屁股上肉多的地方,吓唬吓唬他就行了,你连皮带都用上了,把孩子背上抽得一道道的,你这是朝死里打呀?"

那家的妻子说:"奶奶,我看在你年纪大的份上,不好说你,但是我劝你还是把自己的事管好了再来指教我们吧。"

艾米年纪小,但她知道爸爸妈妈奶奶是在为她挨别人训,她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孝顺我的爸爸妈妈奶奶,证明他们不打我是对的。

(10)

艾米家没什么家具,但有很多书柜,柜子里有很多小说,古今中外的都有一些。艾米专爱看那些超过她年龄的书,同龄的孩子还在看童话的时候,她却爱上了章回小说。她很小的时候就看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红楼梦》《聊斋》《镜花缘》《金瓶梅》等等。

但艾米看书很马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认识的字乱读,不懂的词乱猜。那些打打杀杀、勾心斗角的描写,她都是一带而过。一看到两边摆下阵势,要开打了,艾米就率先鸣金收兵,翻到下一页去了。

艾米看了这些个章回小说,就东鳞西爪地学了一些词语,很爱到处用。跟父母说话,一口的章回小说腔调,动辄"娘子青春几何","小生这厢有礼了"。写作文的时候,也乱用一气,经常冒出"有诗为证","且按下不表","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东西来。语文老师看了,哭笑不得。

艾米写了作文,总要count一下用了多少个四字成语,用得多,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用得不多,就千方百计地塞几个进去。因为一知半解,闹下不少笑话。

话说一日要写《记一次运动会》,艾米就写:"同学们到了操场,就脱衣解带——"。语文老师在"脱衣解带"下画了横线,说"这个词不能用在这里"。

艾米很不开心,拿回去要父母主持公道。父母看了,哈哈大笑,说老师说得对。艾米仍然坚持说:"同学们是脱了衣服赛跑的嘛,他们能脱,为什么我不能写呢?"

至于什么"艾米从小受到父母宠幸","一番云雨之后,草地更加葱绿"之类的笑话,更是"枚不胜举"了。

(11)

艾米的奶奶说:"看了《西游》打哈哈,看了《三国》奸心大,看了《聊斋》做鬼梦,看了《封神》说神话。"

奶奶没说看了《水浒》怎么样,但艾米特别喜欢《水浒》,她那时读作"水许",被爸爸纠正过了,也不愿改,搞得一家人都读作"水许"。爸爸说有时给学生讲课时都说成"水许"了,学生笑翻了,他还不明白人家在笑什么。

艾米最羡慕"水许"里面鲁智深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放。看得投入,便模仿起来。放学回家,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掼,坐在饭桌前,吆喝道:

"主人家,将酒来!"

爸爸在厨房炒菜,系着个围裙,出来抱歉说:"客官,小的正忙着。"又对书房的妈妈叫,"小二,来看看这位客官要什么。"

妈妈得令,跑到客厅来,问:"客官今日要点什么?"

艾米大大咧咧地吩咐:"小二,把上好的卤牛肉给洒家切二斤来!温三斤酒,大碗筛上。"然后摸出几团废纸,掼在桌上,"小二,收下这些碎银两,不用找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