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家人
金泽海嚷嚷道:“有什么好怕的,那是小祖傻,要换我,哪能让别人骗。”
父亲用筷子敲着金泽海的头:“就你能,你能怎么不象你哥一样考大学。”
金泽海立时哑了,耷拉着脑袋闷头啃蟹,金泽滔说:“我想,过了这月,就让小洋到东源来,我合计和别人一起做个生意,小洋帮我一起看管着不是也放心。”
母亲大吃一惊:“你还要上班,做什么生意,再说做生意要本钱,家里还哪有钱。”
父亲是个教师,有点余钱早供二兄弟念书了,金泽滔不指望从家里搂钱:“都有打算,这你们就别操心,责任田的事还是早点定下来,小海你还是得走大学的路,你不笨也不蠢,你就是懒。”
母亲笑得眼睛都眯花了:“小滔这话在理,小海的事得你来操心,是打是骂反正你也顺手。”
金泽滔汗了一下,那都是小时候穿开档裤的事情了,现在哪还能随打随骂的。
晚饭吃好不一会,伯父过来了,还带着小祖,母亲客气地要重开一席,给伯父拦住了,照例是问了一下金泽滔的工作,然后感叹生意不好做,等过了十月就退了店,准备到新疆看看,听说那里鞋店有市场。
金泽滔自然明白他的心思,说:“不急,小洋过了这个月去东源我看看帮他找个活,等你们安定了再说。”
伯父有些愧疚,连说那敢情好,等找好店铺生意好一定带着小洋出去,连一口热茶也不喝就走了,小祖倒是一句话都不说,但神情也是挺尴尬。
金泽洋有点愤愤:“听说小祖妻弟也正托伯爷出去找门路,小祖是铁定带了他小舅子也不愿带我了,伯爷是瞧不起咱家。”
母亲倒想得开:“都是亲眷,撇不开情面,跟咱家好说,跟媳妇难交代,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哥带你去东源,离家也近,有什么事叫一声也能回应,不是更好,就不计较了。”
父亲一锤定音:“就这样吧,收完这季晚稻,把田包给你叔,跟你伯爷一样,也不要租粮,把卖粮数给缴足就行。”
父亲也是三兄弟,还有一个妹妹,嫁到北方,很久无音信了,伯父为商,叔叔务农,父亲从教,感情一直都不错,虽然都有点农民式的小狡黠,但大体都算通情达理。
既然都说定了,父亲和母亲提了一小篮子鱼虾,母亲还特地挑了盒西洋参口服液,金泽滔就陪着父母到叔叔家把事情谈定。
叔叔住在同一个大院子,从自家小院子出去拐个弯就到了,金泽滔主要是看望爷爷奶奶。二老七十不到,身体一直硬朗,无灾无病,前世也都是无疾而终。
叔叔孩子小,而且农活重,二老还能操劳,就一起帮忙干些家务活,因为由叔叔赡养着二老,父亲和伯父就每月贴些钱,也算是帮小叔贴补些家用。
叔叔是个拘谨的小农民,见金泽滔一家三口提着东西上门,有点手忙脚乱,爷爷奶奶见了金泽滔就欢喜得合不拢嘴,奶奶拉着金泽滔的手就开始碎碎念了:“心肝儿,宝贝儿,都工作了还惦记着奶奶,真是奶奶的乖孙子,单位里有没有人欺负你啊,薪资高不高,有没有相好的女孩……”
换作前世,金泽滔早就落荒而逃了,但现在只有被唠叨的温暖。爷爷毕竟是做过村支书,有点见识,瞪了奶奶一眼:“都是大人了,还心肝儿,宝贝儿的,小忠都烦你,小滔能受得了吗。”小忠是叔叔儿子,还在父亲的中学念初中,和小海算是校友。
金泽滔笑说:“不碍事,我还就喜欢听奶奶的念叨,小忠呢?”
奶奶笑得牙床都露了出来:“还是我小滔儿贴心,小忠见你爸来了,早不知溜哪去了。都说女儿是妈的贴心小棉袄,我孙儿就比花囡囡贴心。”
屋里所有人都头疼了,花囡囡大名金盏花,二十年前跟一下放到村里的城里娃远嫁到北方去了,说是远嫁其实就是私奔,隔了三年来过一封信,然后就杳无音讯。
奶奶要是一念叨到老姑就会痛哭流涕大半夜,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家里人也慢慢淡忘,金泽滔记忆中根本就没有姑姑的印象,就是在前世,直至二老离世,也不见这个从未谋过面的老姑现身。
在后辈子孙心中,失了音信的姑姑成了传说中的亲人。但金泽滔心中还是隐约有种想法,有机会一定帮奶奶找找女儿,无论死活,总得对老人有个交代,其实父辈一直没断过这念想,伯父借走南闯北的机会也曾经寻找过,但都没有线索。
第二天,金泽滔直奔邵友来家,邵友来是他从小学一年级就同桌的同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都是同班同学,十一年的同窗在金泽滔所有同学中是唯一一个,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在镇上一家工程队找了份看护工地的工作。
邵友来个子不高,人却分外瘦,似乎营养不良,但再过二十年,他还是一样的瘦,有个外号叫老瘦。没有上过大学,却极爱读书,读杂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能说个大概,不知根知底的人看他架着副金丝眼镜,谈吐不俗,一般都能把他当个专家学者什么的。
在前世,邵友来四十岁前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之后借了一笔不菲的高息资金冒险投资了一个房地产项目,一年后就摇头一变成了千万富翁,在金泽滔重生前也迹没几年,但感情一直很好,互有来往,闲暇时经常一起谈天说地。
这是个有想法有思路但就缺少机会的人,邵友来见到金泽滔自然也欢喜,互相调侃了几句,金泽滔就说明了来意,他把东源砂洗绣衣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并把开办砂洗厂的想法说了,现在做砂洗绣衣服装的还刚刚兴起,正是办砂洗厂的良机。
邵友来低头沉思了一会:“我得去东源看看,从西桥的情况看,砂洗绣衣有人做,但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气候,如果真如你说的,东源的砂洗绣衣业已经薄有基础,有基础就有客户,这个事情就好做了。”
金泽滔暗暗点头,笑说:“明天你就和我一起去东源,你去三水镇看看,那里是砂洗绣衣的祥地,有人做衣,有人卖衣,有稳定的进货和销货渠道,如果行,就别耽搁时间,看场地,办工商执照,找人那都是你的事情。”
邵友来尖细的下巴扬了起来,当仁不让:“这是当然,但关键的问题怎么解决?”
金泽滔挥挥手:“资金不用担心,已经在岔口村基金会借到五万元钱,过二天就可以办手续取款了。”
邵友来眯细着眼睛:“这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得有设备有人才。”
金泽滔哈哈笑了:“有钱就有机器,有钱就有人,这社会不缺机器不缺人就缺钱。前期先干,机器和人我来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