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回到自己的连队。连长见他们回来了,非常高兴,激动的赞扬唐青山:“真是好样的,把伤员和枪支都背回来了,一样也没丢! ”不久唐青山同志于1934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党。当了一班班长,兼连队党支部书记。
1934年秋,红四方面军转战川东北,为创建与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频繁的战斗,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在这期间他参加了著名的 反六路围攻等战斗。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很快由班长提升为排长。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为配合、迎接红一方面军北上,集中主力在苍溪、阆中、南部一线,向田颂尧部发起攻击。唐青山同志排作为渡江第一船,最先冲上了嘉陵江对岸,他带领全排勇士,一鼓作气,追击敌人,打得守敌落花流水。
后来,部队又西渡涪江,在中坝、江油等地打了几仗,在中坝附近的一次战斗中,唐青山同志腿部负了伤。这是他第一次负伤,伤好后,便由排长提升为九连连长。
三,三次过草地雪山
为了同中央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春末,离开了江油、中坝地区,继续向西转移,经北川、理县、抵达小金地区。在小金附近的一次战斗中,唐青山同志第二次负伤。不久,部队来到马尔康附近,在一处原始森林里露营。唐青山同志和战士一起和衣睡在一棵参天大树下,天亮醒来,发现身旁几个战士,因瘴气中毒牺牲了。唐青山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告别了战友,用绷带把右臂吊在脖子上,开始了极其艰难和痛苦的长途跋涉,忍着伤痛,第一次在茫茫的水草地上,整整拼搏了七天,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到达了包座地区。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张国涛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活动,四方面军又调头南下,唐青山同志随同大部队不得不第二次过草地,重返川北,继而转战于懋功、达谁等地。
第二次走出草地后,唐青山同志的伤,在不停的奔波中,却奇迹般地痊愈了。这时,他被调到八十一团八连当连长。
敌人见我军调头南下,急忙调集各方人马,前来围追堵截,红四方面军主力,分几路征战,翻越夹金山,打到天全、芦山、宝兴一带 。在一次战斗中,唐青山同志的头部又负了伤。伤虽不太重,可至今,头皮里还留有一小块弹片。这次伤后不久,在大川的一场激战 中,唐青山同志的腹部又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这次可伤得不轻,无法行走,只好由担架抬着,同一部分伤员在一起,被送到小金地 区的虎边,这里是二十七师卫生部的所在地。这样,他又第二次翻越夹金山。伤好后,重返前线,第三次翻越夹金山,接着,随主力 部队二次北上,再次翻越夹金山。因此,对唐青山同志来说,是三次过草地,四次过夹金山,特别是第三次过草地时,他腹部的伤沿未完全康复,组织上考虑到唐青山的身体状况,已无法适应战斗部队的工作,便把他留在师的卫生部里当政委。这时,唐青山同志所 在的二十七师改为教导师。在过草地之前教导师政委易汉文同志,把唐青山找去,当面交待,由他担任师收容队队长,负责三过草地的收容任务。1936年7月中旬,部队从乾宁地区出发后,他带领临时组建起来的收容队,抬着30多付担架,赶着50多头驮东西的牦牛和一部分马匹,紧跟在行军队伍的后面,经过二十来天长途跋涉,才走到草地边沿。一路上,他们抬着伤员,并不断收容着病号,以及因体力不支而掉队的人。特别是进入一望无边的茫茫草地以后,他们克服了极度劳累、缺粮、断水、以及恶劣气候等种种困难,先 后共收容上千名病号和掉队的同志,埋葬了百余名牺牲的战友遗体,胜利地走出草地,跟上了部队,完成了收容任务。
1936年10月,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会宁与中央红军的大会师,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可是,自次之后,唐青山同志本人与西路军的数万红军将士一样,又经历了一段十分坎坷的道路。他再一次成为大难不死的幸存者, 饱尝了在祁连山的风雪严寒中东藏西躲的游击之苦,也经受了长达半年之久的马家军“补充团”集中营生活的严峻考验。后来,在党中央的积极营救下,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气候下,才集体返回延安,回到党的怀抱。
四,抗日寇奋勇杀敌
唐青山同志于1937年冬进入延安“抗大”,成为第三期插班生,并于第二年接着参加了第四期的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参加过批判张国涛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斗争,聆听过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教诲。1938年秋天,他“抗大”毕业后,便奔赴抗日战争的第一线。组织上决定,由唐青山同志任指导员,带领“抗大”四期的一部分毕业学员,从瓦窑堡出发,到翼鲁边新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去作,向一一五师首长报到。
他们这批去前线的学员共一百多人,大都是经过长征考验的骨干,其中还有12名女同志。一路上,他们没有带武器,徒步行军,东渡黄河,翻越吕梁山脉,通过一道道封锁线,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克服了种种困难,辗转千余里,于1939年初,在晋东南屯留以北的一个村庄找到一一五师师部。罗荣桓同志亲切接见了他。之后,唐青山同志便随一一五师主力进军山东,他先后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七团三营教导员,沂蒙游击大队政委、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一营教导员等职,在鲁南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反顽战斗。后来又调任滨海军区海陵独立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到1945年,又回到六八六团当团长。在八年抗战的峥嵘岁月里,唐青山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青口战役、甲子山战役和残酷的反“扫荡”、反“蚕食”中,又两次为人民流过血。他永远不会忘记,1941年5月30日,在攻打小官庄日军的战斗中,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右肺穿过,从左侧腰部钻出来,把背在身上的驳壳枪带也打断了。顿时,鲜血直流,昏死过去。当他从昏迷中苏醒时,已经是第三日的下午了。当时,战争环境艰苦,条件恶劣,他被安排在山区一位房东朱大爷家里养伤。经过朱大爷全家四口人一个月的精心护理、照顾,才使他从“死神”手里又挣脱出来。当他刚能拄着拐仗行走时,又返回了部队。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是“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重返前线后,更加英勇无畏,率领部队顽强奋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五,为解放全中国东奔西战
1945年8月14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
企图吞噬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到处“摘桃子”,建立他们的黑暗独裁统治,面对这种局面,唐青山同志所部奉命抡进东北。出关后,他先后担任人民自治军一师一团团长,团政委,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和四平保卫战,该团在战斗中屡建战功,受到总部嘉奖。
在解放战争中,唐青山同志所在部队于1946年9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一纵队一师一团,他率领该团在纵队的统一指挥下,曾三下江南,战斗的足迹遍布吉黑大地的松花江畔。在1947年1月的张麻子沟伏击战中,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敌人伤亡惨重,在雪地上到处乱窜。在追歼残敌时,唐青山同志身先士卒,在身边只有一名通信员和一名警卫员的情况下,截住几名逃敌的去路东篱击毙。这一仗,敌人无一漏网,被全部歼灭。在1947的夏季攻势里,唐青山同志率领他的第一团,担任四平攻坚战的正面突破任务,经过一夜激战,被敌人吹嘘为“固若金汤”的四平,大门被撬开了,全团从四平西南角的屠宰场方向撕开了一条口子,一举突破敌人苦心经营一年多的防御阵地,并经过三天的反复争夺较量,一步步向纵深渗透和发展。战后,一团的一营及另外四个连队被纵队授予英雄单位荣誉称号。
1947年8月,唐青山同志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一师副师长。第二年的4月,又调到二师任师长。这时,他同一位抗战末期参加革命的女同志吴玉清结了婚。同年秋,他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后,部队于1948年11月改编,唐青山任东北野战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副师长,并奉命先遣入关,参加了伟大的平津战役。在攻打天津的战争中,他和其他师领导一起指挥全师部队担任主攻任务,并于总攻时最先打开了突破口,受到上级的通令嘉奖。平津战役后,各路大军又挥师南下。唐青山同志参加了渡江战役,打过长江后,为追歼逃敌,剿灭残匪,又转战湘西。直捣广西,就这样,从东北一直打到大西南,其战斗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
1949年3月,唐青山同志接任一一三师师长,并被选为军党委委员。
六、壮心不已再立新功
1950年,唐青山同志被调往武汉学习文化,同年底,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由于文化基础差,他的学习生活紧张而艰苦。经过四年的刻苦努力,辛勤耕耘,他不仅完成了军校学员的学习任务,还兼任第一班的班主任,协助学院做了许多工作。毕业考试,他政治科目5分,军事科目4分,(当时考试时实行的是5分制)以良好成绩获得了大学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唐青山同志于1954年8月调到陆军第三十九军任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在任职期间,先后组织部队参加了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庄河海防实兵演习等多次重大的军事演习。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1955年授衔时,唐青山同志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1年春,唐青山同志被任命为沈阳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80年1月,任沈阳军区司令部顾问。
1981年8月,唐青山同志已古稀之年,组织上批准他离职休养。唐青山同志老伴贤良,儿孙满堂,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渡过清闲舒适的幸福晚年,可他“壮心不已,不愿苟安”。在战争年代他先后6次受伤,是二等乙级残废;在和平时期,特别是70年代以来,又因胃癌、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先后动过9次手术,可谓伤残之身。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孜孜不倦的学习,不遗余力地为革命发挥余热。对一些重要的会议活动,凡需要他出席的,他都积极参加;需要他阅读的有关文件、材料,更是从不拉下。自1982年以来,还认真回忆,积极提供了一批党史材料,他在有关同志的协助下,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段整理成一篇篇回忆史料,先后撰写出《心向延安》、《回忆毛主席在延安‘抗大’三期的活动》、《回忆罗帅二三事》、《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印在心头的足迹》、《难忘的反‘蚕食’斗争》和《回顾四平攻坚战斗》等10篇。
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的那样:
老来病魔久缠身,
残体又添新刀痕;
蜡头不灭雄心在,
愿将余辉献人民。
5、一一五师在鲁南
作者 梁必业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妄图以武力吞并我国大好河山。在中华民族处于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我党于事变的第二天发表了庄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极力压制爱国军队和人民的抗日积极性,推行其妥协退让政策,致使日军的铁蹄迅速踏进北平、天津等地。
平、津失陷后,日军又分兵向南进犯。徐州失守后,山东完全沦为敌人后方。留驻山东的日伪军,总数近五万人,主要是控制城市、重要港口及铁路交通线,还无力向广大城乡进攻。由于我党坚持抗日的主张影响之大,广大人民救亡图存的要求异常迫切,我党领导山东人民,纷纷发动武装起义,组建了人民抗日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于一九三八年底组成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是联结华北和华中的纽带,可以由此南下华中,北逼平津,且与晋察冀和太行山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了迅速开展山东根据地的游击战争,毛主席在一九三八年十月间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提出:“派兵去山东。”罗荣桓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央军委又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指示十八集团军部,命一一五师师部率三四三旅进入山东、淮北的新老黄河间,包括津浦铁路东、西,胶济铁路南、北的广大地区。当时任一一五师政委的罗荣桓和代理师长陈光同志,率领师部及六八六团于十二月由晋西出发,向山东挺进。一路上,我们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痛歼日军,粉碎了敌人对泰(山)西的九路围攻,取得了梁山歼灭战的重大胜利。一九三九年五月开始,师部率领六八六团主力分批由泰西地区,东越津浦铁路,进入新泰、蒙阴、费县、泗水等县的边区。十月进入费县南部的抱犊崮山区,与由我党发动和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会师。从此,我军打开了发展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
在此期间,一一五师的三四四旅和三四三旅的六八五团,则由军委和集总直接指挥,分别进入鲁豫及苏皖地区。萧华同志则率三四三旅一部于一九三八年九月进入冀鲁边地区。
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和教导大队一部,早在一九三七年冬平型关战斗后,由聂荣臻政委率领,在晋察冀根据地坚持抗战。
南下郯城、码头,是地方党组织和地方部队早已提出的任务。郯码平原是苏鲁边境上最富庶的地区,是联系山东和苏北、华中的枢纽。它控制沂、沭两条河流的中段,直接逼近陇海铁路。因此,南下郯码对于巩固以抱犊崮为中心的山区根据地,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当时,郯码地区的形势相当复杂,日伪军为了在郯码一带站住脚跟,一面修筑临沂至郯城、郯城至码头两条公路,一面在郯城、码头、李家庄、傅庄、华岩寺等地设置据点,建立伪政权。这些据点多由伪兴亚救国军、伪保安队等占据。当地的国民党顽固派头子梁钟亭、阎丽天之流勾结敌伪,进攻我军,肆无忌惮地镇压人民抗日运动,致使人民群众苦难深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拯救受苦受难的民众,组织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运动,一一五师抽调了部分主力,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向郯码进军。一九三九年十月,我军配合山东纵队的陇海南进支队攻克了临郯公路上的伪军据点李家庄,接着于十一月底又向破坏抗日工作、杀害我工作人员的顽固派所盘踞的码头镇进行反击。阵阵的寒风袭击着进行的队伍,队伍中有许多同志还没穿上面衣,有的虽然已经穿上了自己用羊毛絮成的棉袄,也只剩下挤在一起的几个羊毛球,根本不能御寒,但战士们抗日救国的热忱,打汉奸,解救老百姓的求战精神战胜了寒冷。经过急行军后,我们于拂晓渡过了沂河,一过河就是码头镇,先头部队以猛烈的炮火压住了敌人,机关炮吐着愤怒的火舌,地方武装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在已抄袭了敌人的侧翼,在我军的猛烈的打击下,敌人崩溃了,逃窜了。
我军占领了码头镇后,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叫工作,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