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见朱元璋语气有所缓和,又趁机哀求道:“徐大将军跟着元帅多年,战必胜,攻必克,劳苦功高,这一次就原谅他吧!”
朱元璋听后,沉吟了半晌,才指着徐达大喝道:“这次就饶了你,以后你军中再发生欺压百姓之事,定斩不饶!”
虹桥书吧。
第29节:办事敢发火,展示魄力(2)
说罢,朱元璋拂袖而去。
松了绑的徐达又恢复了大将军的威风,他当场宣布:“以后打仗,一不许烧房,二不许强抢,三不许欺凌百姓,四不许调戏妇女。违者砍头示众!”
朱元璋随后下令:今后取城池,不得虏人妻女入室抢劫,违者斩!
此后,朱元璋的军队,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经过这几次整顿,朱元璋在军中取得了绝对的威信,无论将领与士兵都很听他的话。为他以后打天下奠定了基础。
无独有偶,清代的禁烟大臣林则徐也是这样的一个人。
林则徐为福建福州人,出身封建士大夫家庭。嘉庆进士,入翰林院,以才能优异和作风清廉闻名。
19世纪初,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止鸦片入口的法令,贿赂清朝官吏,勾结中国私贩,肆无忌惮地进行走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世纪最初二十年中,英国每年平均自印度输入中国鸦片四千余箱,以后迅速增加,至鸦片战争前夕已达三万五千五百余箱。另有少部分鸦片是美国烟贩从土耳其贩运来的。此外,沙俄自30年代也从中亚向中国输入鸦片。由于鸦片输入激增,中英贸易发生了显著变化,英国由入超变为出超。从30年代起,在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中,鸦片占二分之一以上,英国每年从中国掠走白银达数百万两,鸦片税收还成为英属印度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源。
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鸦片问题在清政府内部引起激烈争论。道光1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请取消鸦片输入的禁令,准许鸦片纳税后公开买卖。这种弛禁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中腐朽集团的利益。1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祸害,主张严惩鸦片吸食者,以抵制鸦片输入。这个主张得到一些开明官僚的支持。
正当道光帝举棋不定的时候,林则徐痛感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上书支持黄爵滋,力主禁烟。他愤怒地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他的一番话提醒了道光帝,道光帝于是下了禁烟的决心。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与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
到广州后,林则徐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不久,林则徐又外商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后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0多万斤,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了英国侵略者沉重打击,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
林则徐深刻地认识到,不管做人还是做事; 敢于亮明自己的态度,坚持原则很重要。其实,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仅不会得罪人,人们反而更加敬重你。老粗就是如此,坚持原则,不循私情,敢于发火,自然能成大事。
虹桥书吧。
第30节:办事下手狠,敢于下重手
办事下手狠,敢于下重手
生活中很多人做事,虽然看准了,却不敢下手,即便下手,也是心慈手软。老粗做事看准了就下手,而且又准又狠;而且有至死方休的气势。朱元璋就是老粗办事敢于下重手的代表人物。
朱元璋“刚猛治国”的作风是他最大的特色,他一生都信奉“乱世用重典”的思想。
历史上,为了维护统治,杀不服从自己的人,杀反对自己的人,杀开国功臣的皇帝不少,如勾践,刘邦,赵匡胤,但像朱元璋杀那么干净彻底,杀得一个不留,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绝无仅有之事。
朱元璋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在戎马生涯中学了不少历史知识,他深知功臣对于国家稳定的危害。史学家赵翼评价朱元璋道:“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处,却指出了朱元璋的本性。正因为办事下手狠,敢于下重手,大明的社稷才固若金汤。
我们来看看他下手狠,敢于下重手的办事风格。
朱元璋在清除威胁皇权势力的过程中,胡惟庸党案与蓝玉党案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残酷的,光被杀身死的人就有几万。
朱元璋首先拿胡惟庸开刀,胡惟庸当时是丞相……他是靠李善长的推荐当上丞相的,是个精于拍马奉承、玩弄权术的小人。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同乡(都是定远人),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归附红巾军。洪武三年,因李善长的提携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不久,为中书省左丞。以后又拜右丞相,继而为左丞相。由于他逢迎有术,深得朱元璋宠信,形成一人独相的局面。正如《明史》所说:“帝以(胡)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他自恃与李善长关系非同一般,有这样的元老重臣为后盾,胡惟庸更加胆大妄为,全然不知道自己死期已近。
胡惟庸的专断独行,使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明朗化了。胡惟庸之前,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不甚明显。胡惟庸为相七年,大权独揽,使朱元璋觉得大权旁落,朱元璋想,此人精于算计,不灭掉他,大明的江山就会受到威胁。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宣布以“擅权植党”罪处死胡惟庸。
洪武二十三年,即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罪状又升级为“谋反”。朱元璋唆使亲信精心策划,唆使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无中生有地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串通谋反。
有了虚构的证据后,朱元璋才下命令,他说:“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这实质上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人同时被杀,李善长时年已经是七十七岁的人了,赐死给予全尸,算是朱元璋对这位功臣的酬劳。
与此同时,朱元璋又策划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顿时,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来,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株连蔓延达数年之久。
接下来的蓝玉案让朱元璋的老粗本性更加锋芒。蓝玉人称常胜将军。洪武二十年升为大将军,两年后进封谅国公。皇恩浩荡之下,蓝玉忘乎所以,骄横跋扈,使朱元璋感受到了将权对皇权的威胁,萌生了铲除之心。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朱元璋以此为由,对武将势力大肆绞杀,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为了显得名正言顺,朱元璋特地下手诏,颁布《逆臣录》,其中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
通过“胡蓝案”,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朱元璋试图以此来通过巩固自己的皇位,使大明江山传祚无穷。
老粗做事只管达到目标,没有效果的话不说;没有效果的事不做;该下手就下手;该撤就撤。
做事有要狠,不是说在做事过程中为达到目的而使用不光明的手段,而是做事时先下手为强的胆略,行动前深谋远虑的眼光。如果留心观察一下那些优秀的人,我们会发现他们做事多谋善决,雷厉风行,想得到做得到,从不落人之后,从不拖泥带水。也只有这样做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