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赵成就带着大包小包,坐上了回村的公交。
赵家村离城里不算太远,公车转牛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拿着东西,光靠两条腿真不方便,还好离得不远。”,走在土路上的赵成,忍不住吐槽道。
赵成发迹也就是这三四年,之前往村里送东西,他都是等着村里人来看他,托人顺路带回去。
这次考虑到可能受旱灾影响,给村里多带了些粮油副食,把他累的不轻,东西不沉,但个头大,拿着困难。
乡间土路,不比城里,虽然也有维护,但到处坑坑洼洼,让赵成走的更加难受。
严冬的风呼呼的吹着,打在赵成脸上,也吹开路上的枯叶,露出干燥的土地。道道裂缝,交错纵横,稀疏的麦苗,绵软的点缀在上面,无声演绎着旱情的到来。
赵成远远的看到了村口的人影,加快了脚步,赶了过去。
“小成回来了,这次呆多久?”,村长赵成厚,住在村口的平房,平日就喜欢搬把椅子,坐在村口,今天阳光好,又把他引了出来。
赵成把东西都放下,直起腰,舒了口气,说道:“叔,这次就请了一天假,明天下午回去。”
赵成厚把赵成带进了门,坐在青石板上,就开始滔滔不绝。
“我也不跟你客气,要不是你,今年咱们村,恐怕不少人要挨饿,隔壁李村,不少人都去城里借粮了,没下文,八成是没借到多少。”
“要不是听你的,搞公社,一起吃大锅饭的时候,村里人都有节制,没有大吃特吃,恐怕也要去借粮了。”
赵成笑得很灿烂,他当时在饭桌上,隐晦的提了一下粮食不足的问题,就是害怕有了公社之后,大家敞开肚子,顿顿吃肉,毕竟不是自己家的,少吃就是吃亏。
还好村里人听劝,明事理,也没被报纸上亩产万斤的新闻骗到,这才安稳的度过这一年。
但是,想到后面一年难过一年的粮荒,赵成也觉得棘手。
村长看出赵成有心事,想着让他出去转转,看看村子,说道:“你回来还是住你原先的家,房子孙家娃子给你照看着,我待会儿让他去打扫一下,晚上一起在我家吃。”
孙家娃子,本名孙卫国,赵成的发小,当年两人听三国入迷,还效仿桃园三结义,来了个结拜,后面赵成没钱上学,也是孙卫国家先出的钱,
“卫国可能没来得及跟你说,他爸上个月病了,现在干不了重活,家里活都是卫国在干。”
赵成闻言,急切地问道:“奎叔怎么伤病的,他身体不是一直挺好吗?”
“上个月太冷,受了凉,隔天就发烧了,村里的赤脚医生给开了药,但病根是落下了。”,赵成厚伤感的说道。他这个年纪,对这种事感同身受,毕竟已经不年轻,扛不住,现在再小的病,都是大事。
“那我先去看看卫国。”
赵成话音未落,就急忙跑出门去,留下村长在原地,一边感叹,一边欣慰。
。。。。。。。
“卫国,家里出事也不通知我,还是不是兄弟!”
赵成脚刚踏进院门,声音就到了屋里,屋里的孙卫国闻声,直接跑了出来。
“成子,你这是回来了。”,孙卫国面色泛红,有些拘谨,但又明显看得出欣喜。
“我不回来你是不去找我,奎叔出事,也不通知我一声。”
赵成说着话,抬腿往屋里走去。
进了屋,还是能感觉到寒意,但总归是不冻手了。
“我爸病都好了,别一惊一乍的。”,孙卫国跟在赵成身后,带上门,挡住了寒气。
“小成回来了,自己找地方坐,先暖暖手。”,孙奎说道。
赵成看着奎叔转身烧水的背影,从前健硕的身子,现在明显的瘦了。
“奎叔,不用忙,这瓶莲花白您先喝着,我找卫国有点事,先出去说。”
没等奎叔回答,赵成拉着孙卫国,出了屋门。
“卫国,奎叔这病明显没好利索,医院也不远,怎么不去城里看病?”,赵成皱着眉头问道。
孙卫国不好意思的笑着,“病都好了,就是现在天冷,等开春多补补就没事。”,说完,又不断跺着脚,同时往手上哈气。
赵成看着尴尬的孙卫国,笑骂道:“这时候跟我见外了,我读书找你借钱的时候,可没这么见外。”
“行了,别说了,跟我去村长家帮忙,晚上来接奎叔,到村长家里,一起吃个晚饭,我有事跟你商量。”
赵成转身就走,孙卫国快步追上去,两人并排着,往村长家走去,路上传出了阵阵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