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在生产力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推行共产主义,其结果显而易见,只能遗憾宣告破产。
但她还是不甘心,既然上天给她机会来这么一遭,又贵为一国公主,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利,那她是不是该为这个时代这里的百姓做些什么?
如今百姓面对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温饱,古人言仓廪实而知礼节,你难道要指望一群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百姓给你给讲人权,讲平等,讲精神文明?
坦克炸弹她造不出来,即使能够制造,她也不确定拿出超出这个时代太多的东西是好是坏,因为你不确定,掌握这一技术的人究竟会把它用在何处。
于是她便想到了后世几种高产的农作物,她没有袁隆平的本事,研究不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只能把目光放在原本就不需要多精心培育的粮食上。
这样以来,出海便在所难免,一个方面是想要引进一些高产粮食作物,造福百姓,另外一个方面还是要告诉众人,莫要坐井观天,世界很大,海外还有另外一番天地,眼光该放长远!
事实证明,这个带头作用效果很不错,几乎超出了她的预期,她带回来的粮食让许多百姓填饱了肚子,带回来的财富丰富了国库的同时还散发着另外一个信号,告诉众人,海外到处是黄金。
不要总盯着眼前那点子利益,这点东西算什么?
所以许多的世族纷纷开始组织造船出海,组建自己的船队,这便壮大了周室的水军力量。
看到过外面的世界之后,眼光不一样了,人自然就会寻求改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然而然的过渡,虽说还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可比之之前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最起码没事儿找事儿的人变少了,勾心斗角永远都不可避免,但无意义的争端确实在减少。
也是,大家都在忙着挣钱,哪里有时间管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毕竟谁先占据市场,谁就能最先挣大钱,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如今这个带头作用已经奏效,船队也已经初见规模,并逐步开始完善,她也不用再事事亲力亲为,且孩子们大了,父母也老了,是时候回京安定下来。
之前觉得这个皇宫处处充满黑暗,像个牢笼一般,如今再看竟透出几分亲切来。
她曾在御花园里赏过花,在荷塘边喂过鱼,凉亭里喝过茶,暖阁里烤过肉,几乎处处留下过她的脚印,如今再看,满满都是回忆。
长公主摇头笑一声,也许自己真的老了,竟然开始回忆过去,转头看看一脸天真懵懂的女儿,如今也出落的亭亭玉立,她确实老了,儿子女儿都到了成亲的年纪,她还能不老?
感觉到母亲的目光,如玉一脸茫然的看过去,似乎是在询问有什么事情么?
长公主微微一笑,伸手为她整理一下头发,“要见到外祖母了,玉儿开心么?”
如玉眼睛一弯便是满脸的笑意,使劲点头,“开心,外祖母想娘亲,见到您会更开心。”
长公主笑着捏捏她的鼻子,其实她心里什么都明白,这也许就是性子越简单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就愈发敏锐,如玉几乎是凭借着本能来判断着外界的反应,却往往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
迎接她们的是太后身边的王嬷嬷,王嬷嬷是太后身边的老人,长公主小时候太后一直很忙,几乎是王嬷嬷看着她长大,感情自不必说。
这不,王嬷嬷看到长公主的时候就已经激动的红了眼眶,上前给长公主请安,被长公主一把扶住,“嬷嬷何须如此多礼,几年不见倒是与我生分了。”
王嬷嬷连忙摇头,“礼不可废!”坚持要给长公主行礼,之后才感慨的道:“公主终于回来了,老奴还以为有生之年再难见到您,如今看到您平安无事,老奴已经无憾!”
这话长公主就不爱听了,“您说这话多不吉利,我可不爱听,要是您真这般认为,那我不如就一直不回京了。”
王嬷嬷连忙认错,“是老奴的不是,太后一直挂念您,您若是当真不回京,老奴可没脸再去见太后。”话是这般说,脸上笑意遮挡不住。
长公主虽然贵为嫡公主,一向受宠,却一直待下人极为宽厚,遇到这样的主子是他们前世修来的福分。
听到这话长公主这才笑着询问她身体如何,王嬷嬷笑着回话,“劳公主挂念,老奴身体很好。”
“母后近些年可还好?”
“好,都好,就是时常挂念您,一直盼着您早日回来,昨儿个听到您回京的消息,激动的一夜未睡。”
长公主面露惭愧,“是我不孝!”
王嬷嬷连忙安慰她,“太后知道您这是为了江山社稷,她就是心疼您。”
说着话便进了仁寿宫殿内,太后看到长公主的身影便已经红了眼眶,相视一眼,长公主心中也颇为激动,要去行礼的时候被太后一把抱住,伸手拍着她的背,“你还知道回来?”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长公主见母后这般,也忍不住眼中含泪,母女二人犹如寻常百姓那般,再不管什么太后长公主,这一刻任性的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这一幕让人看着莫名伤感,又是伤感又是喜悦,如玉默默的上前给娘亲和外祖母擦眼泪,太后和长公主一见面便激动的抱头痛苦,在身边人的劝说下好一会儿才收了泪。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