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凯文提出的问题,徐建军也没忙着发表自己观点,而是引导着他自己给出应对举措。
这家伙毕竟从事这个行业多年,要不是胸有成竹,估计不会在徐建军面前提这些问题。
徐建军放权给他组建团队,可不是想把对方当成提线木偶的,独当一面,在这里证明自己的价值,才是各取所需的最佳模式。
“那些跑到这边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旅游观光的游客,这辈子也许就这一次,我们负责招待的好好的,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仅此而已,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去整理储存客户资料。”
“而大型集团的高管,过来考察,有很大可能会有项目落地,如果把这些人笼络成为咱们的固定客户,将来还会带更多的人到这里住宿。”
“至于外国政要或者知名人物,他们对安全有着较高的要求,咱们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也能他们成为酒店的忠实客户。”
徐建军见他思路清晰,点头表示了肯定,但是却又给他添了一项。
“别小看国内客户,现在能住的起高档酒店的人也许很少,在你的概念里不值一提,但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积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对高消费有旺盛的需求,他们才是未来的主力军。”
如果是别人说这些,李凯文肯定会嗤之以鼻,开什么玩笑,国内刚刚脱离贫困,连饭都是才能吃饱,这种酒店,住一晚甚至要用掉一些人一年的工资,谁会脑子发热到这里消费。
不过徐建军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里,容不得你反驳,李凯文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徐建军的说法,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徐建军对此也没介意,实际情况摆在那里,多解释反而显得自己啰嗦。
巡视了一圈,最应该看的账目,他却始终没有提及,让早就准备好的李凯文有些抓耳挠腮,甚至想主动汇报,结果等到徐建军带着一家人离去的时候,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话题。
李凯文当初肯接手这个项目,是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上升空间几乎被封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过来的。
内地的情况他知之甚少,但印象基本都是负面的。
不管是港府宣传,还是千方百计到港岛讨生活的北边人,都是同样的论调。
但是真正到这边之后,他才发现这里跟自己印象中有很大差距,刻板印象害死人啊。
好在李凯文调整的快,善于融入新环境,才没有闹太多不愉快。
在他全程参与酒店建设的过程中,总算是见识到内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力度和效率。
而酒店正式营业之后,又让李凯文见识到了内地无穷的潜力。
一家好几百房间的高档酒店,开业之初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时间,入住率几乎都是满的,这样火爆的场景,就连港岛那边也很难出现。
他刚刚一直想着在徐建军跟前汇报一下财务状况,其实也有意显摆一下最近成绩的意思。
因为业绩太亮眼了,照这样发展下去,之前定的五年回本计划都太保守了,三到四年就能提前完成这个目标。
如果他把这样的情况告诉港岛同行,他们估计都难以置信。
都说港岛机会多多,其实那里早期是被英资买办把持各行各业,近来是被各大家族蚕食对方不得不退出来的行业。
这里面的明争暗斗,不是普通人能够参与进去的。
反倒是刚刚全面开放的内地,有着更多可能性能够创造。
自己现在这个身份为接触顶层提供了便利,肯定不能轻易舍弃,何况徐建军这样现成的大腿,如果不抱紧就太可惜了。
就连在港岛发展多年,颇有根基的冯家都向这位徐老板抛出橄榄枝,自己这样的小角色更是得珍惜机会。
把本职工作干的无可挑剔,让对方看到自己能力,有其他机会的时候才有可能带上自己。
徐建军自然不会想到,他自己都没开始施展画大饼的神奇功法,已经有人自己套上缰绳,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