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经过长时间交流,终于达成了初步协议。
与此同时,李升在西北边境的表现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到达后立即投入到新的战术训练中,经验丰富的老兵最初有些质疑,但李升用事实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一天,紧急预警声突起,敌军悄然逼近。
李升毫不犹豫地指挥部队运用新战术反击,迅速稳定了阵线。
战后,边境总指挥赞叹不已:“李将军,今日之胜,全赖于你的英勇与机智。”
李升微微一笑,心中感到无比荣幸。
而在大明的各大书院和学府之间,全国性的学术竞赛掀起了一股热潮。
年轻学子们争相报名,梦想借此机会脱颖而出。
朱雄英亲自审阅过的参赛作品不计其数,而其中几篇充满创新精神的作品特别吸引他的注意。
在最终评选的会面中,他感慨道:“这些才俊,正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竞赛的成功不仅引发了知识界的思考,也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赵杰与邻国达成互惠协议,确保边界安全,以及发掘出一批学术新星,朱雄英的远见和领导才能愈加显露。
他在朝中逐渐赢得了更多大臣的支持。
赵杰回国后,迅速地将与邻国达成的初步协议呈递给朱雄英。
宫殿内,一场紧张而热烈的会议正在进行,文武大臣济济一堂,纷纷对这份协议展开讨论。
“赵大人果然不负所托,”
一位年长的大臣率先说道,赞许之余,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美好合作的期待,“这将会对我们的边境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位年轻的官员也接过话头,“是啊,特别是文化交流方面,这也许是提升我们国力的重要一步。”
朱雄英坐在主位上,稍作沉吟,姿态端正,目光却流露出一份坚定,他开口道:“诸位,此次协议虽然只是一个开端,但足以让我们看到广阔的前景。双方的互惠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更是文化、学术上的交融。”
这时,李升也被紧急召回京城。
他刚抵达,即刻被朱雄英召见。
两人在书房中促膝长谈,朱雄英对李升的边境表现赞不绝口,“李将军,你在边境的英勇表现不仅确保了安全,更振奋了人心。”
李升谦逊地回应,“殿下过奖了,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
“我已经有了新的计划,”
朱雄英继续说道,“准备让你统筹接下来的国防事宜,我们需要依靠你的智慧,来进一步加强国防。”
李升挺直了背脊,深知责任重大,他郑重地点头,“殿下放心,我定不负众望。”
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学术的重要性,朱雄英计划亲自主持下一届全国性学术竞赛。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学术繁荣的憧憬,为此特别邀请了海内外的学者参与评审,希望通过公平严谨的评选,激励更多的青年才俊。
在朝会中,朱雄英目光炯炯地向众臣说明他的计划,“唯有学术兴盛,才能培养出能真正推动国家发展的人才。”
“殿下所言极是,学术不仅仅是书生案牍之事,更是安邦治国的根本。”
另一位忠诚的老臣点头称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