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重生之文学巨匠 > 第68部分(第1页)

第68部分(第1页)

其实,逃票的人最怕的不是挨揍,反正是逃票看电影,又不是多大的事情,被人打的话,顶多是在屁股上踹两脚,逃个电影票而已,算不得是什么大事情,嘻嘻哈哈也就过去了。

他们逃票的最害怕的就是被逮住后,被人在脸上做“记号”,用来涂抹在逃票者脸上的油墨,不用专门的清洗剂一时半会儿根本就洗不下来,没有一周的时间就别想洗干净

若是逃票被抓住,被小孩子在脸上抹一道子黑印子还能接受,要是遇见调皮捣蛋,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被摁住在脸上画个小乌龟、小长虫什么的,那以后可就没脸见人了。

就因为李飞阳想出这么一个损招,没少被附近的“观众”们私下咒骂,等闲人不敢浑水摸鱼。

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存着侥幸心理的家伙,老想着机灵点,跑得快一点,只要跑到看电影的人群之中,那么多人,谁还能找到自己?

这次跑过来的这几个家伙估计就是这么想的。

这几个逃票的家伙,跑得倒也真快,后面几个体育班的家伙,平常跑步的速度已经不算是慢的了,但是和这几个潜力大爆发的家伙相比,还是有点差距。

本来几个人打算是要跑到电影反面的人群中去,只要进去了,就不会再有人来大张旗鼓的四下,这逃票也就算是成功了。但是因为这种事情出来的多了,现在电影的反面还有几个维持秩序的学生在附近转悠。

正闲的的百无聊赖之际,突然看到几个慌慌张张跑过来的家伙,都是精神大振,提着小棍子吆喝着就跑到几人的前面拦截。

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几个逃票的家伙慌不择路,向侧面跑去。

因为最近唐城干旱,为了解决乡下的生产生活用水,市里面的打井队打了不少机井,打井要用到水泥管子,一节一节的水泥管从地下连成一个大圆筒子,一个水井这才算是成型。

因为唐城一中的操场非常大,征得学校同意后,有一块地方被划成了水泥管子摆放的地方,如今这些水泥管子摆放在一起,首尾相接,如同一个个巨大的无头无尾的灰白色的怪兽,大张着嘴巴,懒洋洋的躺在操场的一侧。

现在几个逃票的家伙就跑到了这里,看到水泥管子,都是大喜,哧溜哧的都钻了进去。这水泥管子管口如同巨大的席子卷成的圆筒,成年人的身躯钻进去毫不费力,很顺滑的就进去了。

几百个管子连在一起,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进入了那一段管子,就更不用说抓捕的事情了,两帮抓人的学生都有些挠头发愁。

拿着棍子敲了一阵子水泥管子的外壁,也没有发现什么动静,几个人又懒的钻进去抓人,嘻嘻哈哈商量怎么办。

谢夫之也在抓捕的人群之中,眼看抓人有点麻烦,“呸”了一声,大声道:“算你们赢了,都出来吧!你们可以出来看了,他奶奶的!”

李飞阳定下的规矩是,只要有人有本事能够脱出几个学生的拦截,那么就算是他们胜利了,胜利者自然有权利享受他们的胜利果实。现在谢夫之几人没有抓住他们,也就算是他们几个胜利了,既然是胜利了,也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看电影了。

电影前面的几百个学生都是嘘声不断,嘲笑谢夫之几人的无能,有人更是高声叫道:“你们行不行?不行的话,以后换成我们班里来抓逃票的,也太无能了。”

谢夫之抓人从没有用过全力,此时闻言也只是一笑,骂道:“奶奶的,一帮孙子就知道喊,老子电影都没有看,光顾着卖票了,哪知道查票的几个家伙这么笨!连几个人都抓不住!”

“还有你们,吵吵个屁啊?有本事你们去校门口卖票查人!”

学生们又是一阵哄笑,不理睬谢夫之。

李飞阳见此,对身边的汉剧团团长邵紫龙笑道:“我现在想起来一个剧本,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看一下?”

邵紫龙精神大振:“是什么曲目?叫什么名字?”

李飞阳道:“名字就叫做卷席筒吧。”

第一百零六章 量身定做

在李飞阳的前世,卷席筒是hn的一个剧种,也叫做曲剧,后来不知怎么的成了豫剧的一个分支了。

卷席筒的唱腔和豫剧相差不大,语速相对较慢,是非常考验唱功的一个剧种。

使得卷席筒的名扬天下的是一个叫做海连池的戏曲演员,他拿手的戏剧的名字就叫做卷席筒,其中里面的主角小仓娃这个名字,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已经活到了许多那个年代的人的心中,不比那个叫做唐城的七品芝麻官的名声小。

本来曲剧是一个很小的剧种,但是在此人精湛的演出表演之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使得曲剧这个剧种被许多人记住。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本来知之者甚少,但是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是一个天才,便使其发散出了极为耀目的光彩,使得闻名海内外。

就好比是sd成武的民间小调包楞调,一开始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个乡间小调。

但是这个小调却是改变了一个人命运,改革开放之后,一个考试了好几次的女孩,去了好几家剧团都没有考上的姓彭的小女孩,最后为了出人头地,给自己找一条通往前方的路,她学习了包楞调。后来她唱出了水平,唱出了名气,一路唱着唱着,走出了自身所在的小县城,成了著名的歌唱演员,成了歌唱艺术家,最神奇的是,她后来竟然成了新时代的国母,她是建国以来,第二个搞舞台艺术出身的国母。第一个就是演员出身的开国之君的最后一任妻子。

可以说,没有包楞调,就没有后来的著名的彭姓歌唱演员,也就没有后来的国母。

包楞调成就了国母,后来国母自然也会成就包楞调。这就典型的物以人兴,人以物成。

当然了,海连池没有国母的影响力,但是他的专业水准却是毋庸置疑的,hn曲剧就在他这个著名的戏曲《卷席筒》的播映之下被海内外的华人所知。

到现在,李飞阳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卷席筒》里面的一段经典唱腔: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