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
许如山推开大门,一阵凉意迎面袭来,汗流浃背的身体就像是喝了一罐冰汽水一样,透心凉。
农村的房子大多如此,一是密度小地方大空气流通快,二是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会吸收掉大量热量,三是房子低矮土壤会吸收部分热量,四是现在的农村房子大多是土砖青瓦结构室内空间大不密封,所以农村房子夏天更凉快。
许如山家的房子与大多数人家的还不一样。
左边是厢房改造出来的厨房,连着祖屋。
客厅原来是一条巷道,许爸那一代有兄妹六人,三男三女。
三兄弟里许爸爸排行第二,往上是长子,往下有老幺,他夹在中间最是难受,爷爷不疼姥姥不爱,可谓是人嫌狗弃的。
所以当年分家时,房子没着落,田地也是两兄弟挑剩的,家里欠的外债倒是大部分落在了他头上。
分家了,一家四口人总得找个地方吃饭睡觉生活吧,当年实在是没办法了,老大也就是许如山的大伯出了个主意,算是没办法的办法。
就这样,在许伯父的建议下,把祖屋前面靠右的那间厢房划给了许如山家,改成了厨房。然后由家里出面把祖屋右边的巷道加盖了一间房,中间再用单墙分开,前面作客厅用,后面则用木板隔出了两个房间来。
一间许爸许妈住,一间再用布帘隔开作为许如山兄妹俩的房间,就是这样,许如山一家才算有了安身之所。
一张断了一条腿的小木方桌,加上两张高矮不一的长条凳和一个小马扎,这就是许家当年分家后,许如山家的全部家当。
这些年许如山兄妹能活下来,并且还能健健康康长那么大,全靠老天爷保佑。
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许爸爸,这个双水源最大的奇葩。
许妈妈眼里的许爸爸,是这样的:
双手不沾阳春水,两耳不闻村邻事,少出门不持家不事农,常宅家一心只读圣贤书。
许如山这会回忆起来,还觉得特别有画面感。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许妈妈披着星光起来,喂完猪做好饭就会来叫家里人起来吃早餐。每当饭后,就催促许爸爸出门下地干活。
每天都要上演的对话是这样的:
许妈妈:“孩子他爸,今天地里该除草了(有时则是今天田里要施肥),趁太阳还没上山天气凉快赶紧出门干活。”
许爸爸一般会这么回答:“急什么,哪有那么早天都还没完全亮就催人干活的,你先去吧,我看会书,等一会太阳出来了就来。”
许妈妈听完这话也不计较,自己先出门干活去了。在地里等啊等,这一等就等到了早饭时间,回来家里一看,哟,自家丈夫还在看书呢,连房门都没踏出半步。
吃完早饭,又要出门干活了。
许妈妈就会说:“孩子他爸,快点出门,这天气那么热,地里的菜都晒涝了,快点跟我一起去菜地浇浇水。”
这时,许爸爸就会贴身掏出爷爷留下来的唯一一件遗物[怀表]出来看一眼说:“从此刻到下午两点吃午饭前,这个时段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太阳那么大,去干活谁受得了啊,你先去,我看会书,等太阳小点了就来。”
许妈妈又先出门去地里等了。这一等又是好几个钟,一直等到饭点,回家一看,哦豁,当家的还在看书,只是把看书地点从房间挪到了客厅。
接着是午饭后,许妈妈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的催促道:“他爸,这会太阳没那么大了,抓紧时间下地干活去,不然今天的活要干不完了。”
许爸爸这时候就会先走出门外看看太阳说:“这会太阳那么大,我先看会书,你先去,等太阳落山就来。”
就这样,许妈妈又先一步出门了。
等时间来到三点多四点,许爸爸这才会合上书,老老实实的出门去干活,毕竟是一家之主,活还是要干的,只不过多干和少干还是有区别的。
可你以为仅仅这样就结束了的话,那就小看许爸爸把他想得太简单了。
按照这会农村的常态,下午干活的时间是最长的,一般天不黑人是不会回来的,但许爸爸除外。
每天下午6点,许爸爸一定能准点到家,比后世许如山上班打卡还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