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何成跟校方领导促膝长谈了许久。
通过这次沟通,或者说从这次沟通开始,基本上明确了两件事情。
首先,就像何成说的,星辰集团要开启一场全新的高校合作计划了,这一次,星辰集团将重点围绕几所特定的大学开展合作。
一方面,何成将和这些大学开展大范围的科研项目合作,而且针对科研合作这件事情,星辰集团会提供大量的科研支持。
比如会为这些大学的科研项目提供相对充足的资金,比如帮这些大学采购更好的科研设备,又比如为这些大学匹配科研资源。
另一方面,何成将跟这些大学一起制定深入且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能力更全面,认知更深刻,实践能力更强大的学生。
而基于何成现在对合作大学的筛选标准,这些由星辰集团和高校共同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管以后会不会进入星辰集团,大多都会流入华夏科研市场,在华夏的各个领域绽放自己的光芒。
不过这里有个除了何成没有人知道的事情,那就是何成并不是真的因为过去几年跟各大高校合作积累的经验才总结出一些问题,从而决定开启这样一场全新的高校合作计划的。
事实上,何成从一开始就知道存在这些问题,但何成还是要做之前那样的投入,主要是想看看有没有可能找到解决之法。
然而何成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这个年代很多高校人才想要出国留学,并且出国后不想回来的情况并不是一家星辰集团能够改变的。
所以何成现在也不想再去实验了,毕竟后续几年是星辰集团的关键发展期,不如早点集中资源,踏踏实实的跟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开始全新的合作。
至于那些人才流出比较严重的高校,何成后续会把重心放在单纯的科研项目合作上。
何成的这个决定显然是自私的,但作为星辰集团的老板,作为华夏人,为公司的发展而自私,为国家的发展而自私,那又咋的了呢?
其次,这是何成第一次对外透露自己想要进入航天产业的想法,而在这件事情上,何成绝对不只是想一想,他就是要进去。
之所以想要进入航天产业,自然有一些商业的目的,同时也有一些配合的目的。
何成前世虽然对航天产业的研究不多,但因为华夏航天产业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好到米国航天产业的忠实粉丝只能死咬着全球最大动力火箭出自米国来给自己寻找心理支撑。
从而完全无视了新时代的航天发展路线早已多样化的现实,就比如米国的火星开拓方案是从蓝星发射火箭直奔火星,那肯定得要大动力火箭。
但华夏的方案已经变成了在月球上造发射中心,然后从月球发射火箭去火星了。
又比如说航天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方向也在不断扩张,就拿空间站来说,能够做出全球最大动力火箭的国家,肯定有自己的空间站吧?
所以何成多多少少总会去了解一些关于华夏航天产业的过往。
而在了解的过程中,何成看到了一段很现实,很无奈,却又很激励人心的事实。
那就是西方国家在航天产业上对华夏的各种限制和封锁,其程度完全不亚于在半导体产业上的限制和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