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十六年后,这枚刻有“昭”的玉佩被呈上,落在先皇胞弟,东方拓翌的手中。
东方拓翌紧紧握着那枚玉佩,良久,在那朵栩栩如生绽然开放的兰花芯蕊上用力一按,凸出的小点被按下去,玉佩底座啪嗒一声轻响,整枚玉佩从中间断开,花与字分离,东方拓翌显然并不意外,里面薄如蝉翼的一张纸条静静嵌在兰花那一半玉凹处的缝隙中,他颤抖着手将它打开——
吾子昭明:
夏霜百草,萋萋不坠。
期惑长乐,勿复宁安。
此话之后,一朵玉兰印在右下角。
东方拓翌注视良久,闭上了眼,皇嫂,这是你的愿望吗?
勿复宁安,勿复宁安。
昭明的真实身份,在皇兄和你同意将他和帝师之子交换时,就注定永生不得为世人所知。你不愿昭明姓安,难道要他改为谢姓吗?
眼前的福王东方昭明,本该在宁国侯府做他的帝师之子才对。
当年的一个决定,到底要多少人去背负这份代价?
齐王两家,又是齐王两家,如果不是当年夺嫡惨烈,齐王两家作为二皇子背后助力虎视眈眈,皇兄与皇嫂的亲生孩儿又何须因为只是哥儿身份,就不得不秘密送往宁国侯府和帝师之子互换身份?
可惜,这一招狸猫换太子最后却因为皇嫂心腹背叛被泄露了出去,趁皇兄不在,皇嫂秘密接了昭明来宫中之际,二皇子那群人和心腹里应外合,最终导致皇嫂不得不携子出逃,最后下落不明。
第66章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史书记载,建安元年,谢皇后产一子。帝后节俭,宴未大办。
时夺嫡余党未净,皇后谢氏心腹反叛,值谢皇后与帝师之子宁段瑞玩乐之际,于余党两面夹击,围攻皇后寝宫,守卫力薄不备,遭叛兵围攻,不敌,谢皇后最终出逃,下落不明。
建安二年,百官上奏睿帝开后宫,临幸佳丽三千,帝勃然大怒,言谢皇后下落不明,甚或尸骨未寒,绝不开放选秀,并下诏为谢皇后清心三载,百官死谏殿前,帝不为所动,极刑威逼之官,血流刑场,以儆效尤。朝中震动,莫敢再言。
此后七年,帝身边再无一人。
建安十年,西周来犯,东陵不备,重镇大庸沦陷,一时兵败如山倒。遂帝亲征,夺回大庸,重创西周,却重伤未愈,驾崩于野。
建安十三年,幼帝年方十三,登基为皇,帝胞弟安王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