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化名「黄员外」,高俅化名「高二」,两人穿着简朴的衣衫,来到了上海滩。这一日天色将晚,晚霞映照在大江上,江水波光粼粼,而在远处的天际线上,一片与大宋任何地方都截然不同的建筑群映入赵佶的眼帘。
赵佶站在小丘上,遥望着上海滩,那些七八层高的钢筋水泥楼房鳞次栉比,外观独特,气势非凡,尤其是在苏湖大平原上格外显眼。从外滩一号到外滩三十二号的天际线,犹如一道现代奇观,拔地而起,蔚为壮观。赵佶虽是见多识广的皇帝,但在看到这样的景象时,仍不免心中惊叹。
「黄员外」笑着对「高二」说:「高二啊,这些楼房真是奇特,竟然高得如此,朕当年在汴京也从未见过这等建筑。此地的繁华,恐怕远超开封。」
高俅也望着眼前的建筑群,心中惊骇不已:「太上皇,臣亦是从未见过如此繁华的景象,这些高楼大厦,若非亲眼所见,简直难以想象!不知这上海滩到底如何打造出如此繁荣。」
赵佶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思量。他从江北一路南逃,亲眼见过沿途的饥民、流民,那些人面黄肌瘦,目光呆滞,毫无生机。相比之下,眼前的上海滩,百姓们却红光满面,精神饱满,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商贾,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完全没有北方战乱中的惶恐不安,甚至连开封内城的富贵人家也不如。
「黄员外」和「高二」缓缓步入外滩的边缘地带,这里是一个农田和民居交错的区域,显然不属于上海滩的商业中心,而是外城的简易居住区。赵佶抬眼望去,这些简易民居虽然看似简陋,但整齐有序,许多房舍外还悬挂着明教的旗帜,显示这里是由明教管理的区域。
赵佶停下脚步,低声问道:「高二,这些民居好像是新建的,看着似乎并非大宋官府的手笔。」
高俅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房舍,点点头:「太上皇明鉴,这些房舍的风格与大宋传统建筑不同,确实像是近期新建的。再看那些往来商贾和百姓,虽说只是普通人家,但他们的精神气色远胜于我们北方的百姓。想必这里的经济状况极为富庶。」
赵佶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方郡主果然有一套,这片土地原本应是贫瘠的江南乡村,如今在她手下竟能如此繁荣。看来,朕先前对她的估计还是低了些。」
两人继续前行,渐渐接近上海滩的商业区。随着脚步的推进,四周的环境也逐渐发生变化。简易民居的外围是大片田地,而这些田地看起来显然比一般农田更加整洁、富有生机。赵佶停下脚步,指着眼前的一片田地说道:「高二,你可看出这些田地有何不同?」
高俅眯着眼仔细打量,发现田间作物生长旺盛,显然管理得当,且道路两旁有着明教派来的管理人员在指导农民劳作。他恍然大悟道:「太上皇,这些田地虽看似普通,但管理得井然有序,显然这里的农田并非无序自发种植,而是经过统一规划和管理的。」
赵佶点点头,心中暗暗惊叹:「如此有条不紊,必然是经过精心设计。难怪这片土地能够养活如此多的百姓,方梦华果然是深谙治理之道。」
再往前走,赵佶发现田地间的道路宽敞笔直,远处的楼房鳞次栉比,商业区的繁华程度已然可以与开封的市场相媲美,甚至超过了大宋任何城市的繁荣景象。货船停靠在沿江的码头上,各类商船络绎不绝,而大量商贾和服务业者则在码头与商区之间往来穿梭。
街道上,各类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茶肆酒楼、珠宝行、丝绸铺子、杂货店一应俱全,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正在运转。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活力,生意兴隆,熙熙攘攘的人群络绎不绝,完全不同于赵佶之前看到的那些贫瘠荒芜的地方。
赵佶站在街头,目光掠过这些忙碌的景象,心中升起一丝复杂的情感。眼前的上海滩已经与大宋北方的局势完全隔离开来,仿佛是另一个国度,一个远离战火与饥荒、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
他轻叹一声,低声道:「高二,若朕的开封也能如这般繁荣,何愁大宋天下不稳。」
高俅听到赵佶的感慨,知道太上皇心中对江南的治理已有深刻体会。他低声劝道:「太上皇,方郡主治下的繁荣景象实在难得,若能与她结盟,未来大宋或有望重振。」
赵佶沉默片刻,随后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朕会再见她一面,到时候再做打算。」
此时的赵佶心中已有了一个新的盘算,他要深入探究这片土地背后的秘密,同时也要看看,方梦华到底是如何在乱世中创造出这片繁荣景象的。
赵佶与高俅一行人步入了上海滩的商区,繁华的街道上人头攒动,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两人虽装扮简朴,但仍是北方人打扮,与周遭南方人穿着的不同。赵佶出逃时本是低调行事,如今却仿佛成了人群中的异类,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新奇事物。
他们走进一家货栈,赵佶打算买些布料,掏出几枚「宣和通宝」铜钱递给店家。那店伙计接过铜钱,眉头微皱,随后掏出一把同样是「宣和通宝」的铜钱递了回来,但这些铜钱上似乎泛着不一样的光泽,比赵佶手中的更加光亮,仿佛被特别处理过。
赵佶愣了愣,随口问道:「你这铜钱,怎的与我手中的有些不同?」
伙计笑了笑,带着几分调侃的口吻:「黄员外这是从外地来的吧?这些是我们上海滩的「宣和通宝」(经过化学处理)光鲜亮丽,可比北方的铜钱好用许多。」说罢,伙计又从柜台下掏出几张印着复杂花纹的纸币递了过去:「再加上这些明海银钞,足够找钱了。」
赵佶接过纸币,端详一番,皱起了眉头:「这纸画是何物?」
高俅站在一旁,也满脸困惑地凑过来看,惊呼道:「太上…黄员外,竟然还有这般用纸代币的做法?」
伙计见状,忍不住笑了起来:「二位,看来真是乡巴佬进城。‘明海银钞’是我们这边通行的大额纸币,能在这里的银行和商行兑换成银两,方便得很,难道在你们那儿还没见过这东西?」
赵佶尴尬地笑了笑,心中有些不快,却不好发作。心想自己堂堂一国之君,竟被店伙计嘲笑是乡巴佬,实在是奇耻大辱。他虽从前也曾听闻过北宋发行过「交子」,但那不过是四川一隅的事,没想到方梦华治下竟将此法推广得如此彻底。
高俅则悄悄低声对赵佶道:「太上皇,这纸币虽然新奇,但也确实方便,若能推广于大宋境内,恐怕国库会受益匪浅。」
赵佶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这方梦华确实有些手段。」说罢,便和高俅匆匆走出货栈,不愿再受店伙计的嘲笑。
他们继续在商区里漫步,忽然听到前方一片喧嚣。只见街道的另一侧,聚集着一群衣着光鲜的人,他们或是翘首以盼,或是面露喜色,激动地喊着:「升了!升了!」而另一边的人群则愁眉苦脸,不停地叫嚷:「跌了!跌了!」
赵佶和高俅对视一眼,心生困惑,高俅猜测道:「太上皇,他们这是在呼喊什么?莫非是哪家人正在生孩子,所以叫‘生了’?可为何又有人喊‘爹了’?」
赵佶也是一头雾水,皱着眉头看了看四周,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一名正在旁观的人见他们的神色迷茫,忍不住轻蔑地笑道:「两位又是外头来的吧?连股市都不懂,真是乡巴佬。」
高俅被这番话激得脸色涨红,愤愤道:「股市?这是何物?」
那人得意洋洋地解释道:「这可是我们上海滩最热闹的地方,所有的商行、作坊、乃至船运公司,都在这儿挂牌交易。你看到的那些人在喊‘升了’,是因为他们的股票值钱了,赚大钱了。至于那些喊‘跌了’的,呵呵,恐怕他们要亏本了。」
赵佶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方梦华的商贸制度之一。他微微眯起眼睛,暗自思索:「这种买卖之道,竟能调动如此多的商贾与百姓,也难怪上海滩如此繁荣。这股市之法,若能推广至大宋,怕是国力更盛。」
但转念一想,这种繁荣也潜藏着不稳定的因素,若股市大跌,民心恐怕也会动摇。赵佶心中暗暗警觉。
两人最终没在那喧嚣的人群中多作停留,继续向前走去,心中都带着几分复杂的情感。赵佶看到的上海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贸城市,更像是一个独立于大宋之外的新兴世界。他不禁开始怀疑,方梦华的治下,是否有一天会与大宋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