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人提醒的话,几乎很难让人察觉到,扬州实际上已经爆发了叛乱,并且在不少人眼中,这座城市已经脱离了天朝的统治。
起码,从表面上来看,这座城市似乎并没有和过去有着太大的区别。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吵闹了些。
三天后,纺织工们解除了闭门令,开始允许人们上街,但特意强调了此时扬州属于紧急状态,过去一些轻罪,此时如果被抓住审判,则会被给予劳动改造二十年起步的重罚。
他们告诫人们——主要是那些并不服从于纺织工们的管理,并且在各自家中都储备了大量物资和军备的士人们——等到之后李先生到来,他们也会特意要求这段时间审判的结果必须原样执行,所以不要期望在纺织工们退去后,受罚者就能回来了。
没那种可能。
虽然卓后人不知道这帮纺织工哪来的信心觉得朝廷一定会认可一群起义造反的乱民定下的刑罚,但现在扬州都造反了,却迟迟没有军队介入,这种诡异的现象已经足以彻底打破他对于明朝的认知了,所以。。。。。。
也许纺织工们说的是真的呢?
总之,扬州过去的景象开始一点点的重现了,商人们没有过多犹豫,便联系上了此时控制扬州的联委会。
这是由于之前几天的冲突和三天全体戒严期间,纺织工们对于各个工坊的清查,导致商人们在扬州的人脉网络被极大的破坏,大部分商人无法找到自己过去稳定合作的工坊主,因此只能找上联委会作为中介,代为联系工坊,以获取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而联委员则通过这一手段,迅速的掌握了大部分订单的垄断权利,在有意识的倾向立场上,向部分彻底驱逐了工坊主,和过去大批工坊高层管理人员,转而由中底层劳工自行管理的工坊提供订单,剩下的订单则多给了过去在劳工待遇方面较好的‘优秀工坊’。
这样一套下来,只不过一周的时间,大部分被联委会刻意忽视的工坊便无法忍受了,相当一部分工坊为了生存,只好向联委会妥协,答应联委会要求的,提高劳工待遇和向劳工放权的条件,来获取到订单。
大工坊还能依靠着过去的累积强行支撑下来,而小工坊则多半只有破产和妥协两个选择。
但这并不能长久。
虽然在大学时期,大半的时间都拿去陪那些二代们玩耍了,但卓后人也是懂得一些基础常识的。
劳工待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生产效率能够成正比的得到提升,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生产效率都不是靠着劳动者们的热情和积极就能轻而易举的提高的。
本质上,劳动者的积极性在生产效率这方面应该是某种满足条件——只有满足一部分的积极程度,生产效率才会达到最低程度,而更高的积极性却不会对生产效率有更大的帮助。
这也就是说,在提高劳工待遇的情况下,大部分工坊的人力成本随之上升,可产能却并未上升太多,那么,商品单个的成本就会开始上涨。
如今只是因为商人们的惯性才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这些商人已经习惯在扬州收货,若是到其它城市,没有人脉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不少商人会害怕自己被当地人坑害。
可若是商品成本开始上涨,利润下降,那么这些商人再怎么害怕,也会开始转向寻求其它城市的商品的。
扬州眼下似乎已经恢复的商业繁荣,又能持续多久呢?
反正徐举人每一天都在咒骂,诅咒着那些纺织工们能够尽快完蛋。
徐举人也能够随意出行了,他是议员,理论上也是有工作的。。。。。。虽然卓后人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徐举人是那种坐吃山空的败家子来着。
每一次徐举人出门的时候,那些纺织工都会以护卫的名义派来两个人看着徐举人,实际上大概就是监视。那些护卫者不在乎徐举人的地位和身份,甚至对徐举人有一种嘲弄的态度,让徐举人更加不愉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