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清定对铸造火炮这方面还是略知一二的。
在工业革命之前,不论东西方,铸炮的方法都是殊途同归。例如泥模和铁模的铸炮方法在明清时期,东西方都有广泛的运用。
泥模铸炮法,是用舂得非常熟的粘土所制成的模具后,进行慢慢阴干,或者使用炭火进行徐徐烘透。只是制造模具的时间非常的耗时,至少一个月,最长达三个月。而且,泥模铸炮法是一模一炮,根本无法进行重复使用。更为致命的一点是,一旦模具未干透或者是粘土未舂熟,就会铸造成残次品。
至于失蜡铸炮法则是先用泥模填充火炮的内芯,在干透后抽出来,再用蜂蜡一层一层涂在泥模之上,形成火炮的模型。在外面再涂上泥模,形成外范。等两层泥模都干透,进行加热烘烤后,中间蜡膜全部融化流失去,使得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铁液,便铸成了火炮。
然而,失蜡铸炮法的缺点是,只能在冬季进行使用,一旦气温高一些,还不等泥模干透,位于中间的蜡膜就会发生融化。
但铁模铸炮并非真的用钢铁制成,而是用泥范合成的泥模能连续使用,故而被称之为铁模。其方法是用泥范铸造铁模;用合瓦式两铁模对接铸造火炮;铸造后清理按瓣次序,剥去铁模,再用铁丝帚、铁锤收拾内膛。
铁模铸炮有六个优点:
一、方便整合,不像泥模铸炮法那样必须靠时间来等待阴干;
二、一模多铸,成本低、工时少,可谓是用一工之费而收数百工之力,用匠之省无算;
三、减少表面清理,镟铣内膛的工作量;
四、铸造模型不含水分,减少气孔的发生;
五、用后收藏维修方便,若是战事紧迫,还能很快进行投入生产,以应急需;
六、加快了生产速率。
不过,凡事都是一柄双刃剑。
既然铁模铸炮有优点,那必然也有缺点——铁模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的过程中存在冷凝过快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是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即白口铁。
白口铁相较于灰口铁来说,硬度高且脆弱,难以削磨,使得火炮的整体性能下降,在使用时非常容易震裂炮身,炸膛的风险也就更高了。只能通过加厚炮壁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加厚炮壁的结果却使得火炮愈发的笨重,难以移动。
对此,还有一种较为讨巧的铸造火炮方法——铸造双层铁炮。
这种铸造方法就是先用熟铁锻造内层炮管,然后在此基础上外层使用普通的铸铁进行浇铸,这样外层的铸铁仅仅只是起到加固内层熟铁炮管的作用。即便是有所瑕疵,也不会影响整体的使用。
当然,在铸造双层铁炮的基础上还有内层铁芯,外层铜体的双层炮管的铸造方法。这些都在明朝末年时期非常的流行。在成品率和质量上都比单一的铸造火炮方法要好很多。
只是,铸造双层铁炮的方法上也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双层铸造法将会导致所制造出来的火炮重量较重,一般只能作为固定火炮进行使用,无法用于野战,且口径还无法做的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