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初赫鲁晓夫楼的设计参数,其中的每一个参数都经过了当时的苏联设计师们严密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和测算,确保每一厘米的空间都恰到好处的够用。
当然,设计虽然是这样的,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尺寸却是不够用的,而这也是赫鲁晓夫楼被诟病最多的地方之一。
所以珀菲科特在将自己记忆中赫鲁晓夫楼的户型结构绘制在纸上之后,她便将这些数据放大了20%。
虽然看起来不多,但至少相对来说使用起来不会那么逼仄。
除了这些之外,对建筑结构也要进行修改,比如说独立卫浴对于赫鲁晓夫楼来说是必要的,但对于珀菲科特设计的地下庇护所来说并没有那么的必要。
毕竟时代是不一样的,在苏联时代你说独立卫浴那是刚需,但对于18世纪的工人来说你说独立卫浴?奢侈了。
而且从庇护所的整体设计考虑,厨卫都是没有必要单独设计的,这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说到底珀菲科特设计的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庇护所,它最大的作用是解决极寒末日环境下人类的生存问题,至于生活质量的好坏,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何况珀菲科特也不是没有预留扩展的空间,完全可以等庇护所建立起来了,一切都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拓展,从而提升庇护所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这之前,先考虑如何活下去吧。
所以明确了这个概念之后,珀菲科特便将每一个单独居住空间的独立厨卫都取消了。
不过她也还是保留了这部分空间,只是将其单独隔了出来,并且留下了供水管道和下水道口,还是给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留了一点余地。
至于庇护所居民的饮食和洗浴需求,以及厕所的问题,珀菲科特则采用了公共设施的设计,将它们全部集中起来,用以为一整个街区提供服务。
不过根据珀菲科特的设计规划,这或许叫扇区更合适一些。
按照珀菲科特的设计,以一百户为单位,设计成一个由三种不同规格的房屋组成的扇形区域,然后在这个扇形区域里设施公共食堂、公共浴室和公共厕所,从而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
而一层庇护所由三个扇区构成,也就是一层容纳三百户家庭。
当然除此之外还会修建其他公共设施,不过那些按照珀菲科特的规划就是一整层共用,而不是分给单独一个扇区。
按照现在峡湾镇一百户家庭有五百人来计算,也就是庇护所一层将居住一千五百人左右。
而想要容纳一万人,则需要至少需要修建七层这样的结构。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