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华夏朝代顺序 > 第30章 惠帝发现人彘真相(第1页)

第30章 惠帝发现人彘真相(第1页)

那时候,虽然惠帝还未到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但他的心地非常善良宽厚,与吕后的性格截然不同。他看到戚夫人被迫舂米受罚,就觉得太后的做法有些过分了。等到赵王如意一到京城,惠帝料想太后不会轻易放过他,便决定亲自出宫去迎接赵王,并与他同住,以防太后在暗中加害他。于是,惠帝没有等太后的命令,就乘着辇车出宫去迎接赵王。巧的是,赵王刚好到达,惠帝就拉着他一起上了辇车,一同进宫去见太后。太后一见到赵王如意,心里恨不得立刻杀了他,但因为惠帝在身边,她不能突然发作,只能勉强说了几句客套话。惠帝知道母亲吕后不高兴他保护赵王如意,但还是把赵王带到了自己的宫里。幸运的是,惠帝当时还没有娶皇后,所以他让赵王安心地住下,对他的饮食起居都照顾得非常周到。惠帝真是一个好兄长,只是可惜他性格有些软弱。赵王很想见见自己的亲生母亲戚夫人,但惠帝只能好言相劝,告诉他自己会慢慢想办法让他们相见。毕竟赵王还年幼,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做主,又害怕太后生气,所以只能含着悲伤过日子。太后一直想找机会害死赵王,但又不方便和惠帝明说,惠帝也不好直接劝谏太后,只能时刻保护着赵王。

俗话说,明处的敌人容易防备,暗处的敌人难以提防。尽管惠帝非常疼爱他的弟弟赵王,并且对他格外关注,但终究难以做到万无一失,赵王还是有可能被人在暗处加害。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惠帝即位的第一年十二月中旬。那天,惠帝趁着隆冬时节的好天气,打算去射猎。由于出发时间还早,赵王还在床上睡着没有醒,惠帝不忍心叫醒他,心想只是离开半天,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于是毅然决定外出射猎。然而,当惠帝射猎归来时,却发现赵王已经七窍流血,不幸去世了!惠帝紧紧抱着赵王的尸体,大哭了一场,然后无奈地吩咐身边的人,按照王的礼仪来安葬赵王,并追赠他为“隐王”。之后,惠帝暗中调查赵王的死因,有人说是被毒酒毒死的,有人说是被掐死的。虽然惠帝很想查明是谁下的毒手,但他心里明白,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太后。作为儿子,他不能怪罪自己的母亲,只能无奈地叹息。不过,惠帝还是查到了帮助太后做恶的人,就是住在东门外的一个官奴。于是,他秘密地命令官吏去搜捕这个人,并将其处斩,这才算是为弟弟出了一口恶气。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太后,秘密进行的。

没想到悲伤的情绪还未消散,新的恐惧又突然袭来。这时,一个皇宫里的侍从遵从太后的命令,前来引领惠帝去参观所谓的“人彘”。惠帝以前从未听说过“人彘”这个词,心中充满了好奇,于是立刻跟着那个太监,走出了皇宫。太监带着他穿过曲折蜿蜒的走廊,来到了一个深长的宫廷小巷,然后匆匆走进了一间厕所。他推开厕所的门,指着里面对惠帝说:

“陛下,这里面就是‘人彘’了。”

惠帝朝厕所里面望去,只见那里有一个人的躯体,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脚,眼睛也被挖空,只剩下两个血肉模糊的洞。那个躯体还在微微地动着,嘴巴张得老大,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声音。惠帝看了一会儿,心里又惊又怕,不由得缩回了身子,转过头来问那个侍从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侍从吓得不敢明说,一直等到惠帝回到宫中,再三追问,侍从才不得不说出那是戚夫人。话还没说完,惠帝就已经被吓得几乎要晕过去。他好不容易镇定下来,想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侍从凑近他的耳边,低声告诉他戚夫人被砍断了手脚,挖出了眼珠,耳朵被熏聋,喉咙被灌药弄哑,之后才被扔进了厕所,遭受了极度的折磨直到死去。惠帝不等侍从把话说完,就急切地追问“人彘”这个名字的含义。侍从回答道:

“这是太后下的命令,我们这些下人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惠帝忍不住惊呼道:

“我的母后真是太狠心了,竟然让我先父的爱妃遭受如此惨痛的折磨而死!”

但说这些也无济于事。说着,他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随后,他走进寝室,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悲伤,却无处发泄。他索性不吃不喝,时而哭泣,时而发笑,最终患上了一种痴呆症。侍从看见他神情异常,觉得不便再逗留,于是就回去向太后禀报了。

惠帝连续几天都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太后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前来探望。她发现惠帝的状态就像个傻子一样,于是立刻召来了医官进行诊断。医官告诉太后,惠帝得的是心神不宁的病,给他服用了好几剂安神解忧的药后,他才稍微恢复了一点精神。但每当想起赵王和他的母亲,惠帝又会忍不住哭泣起来,泣不成声。吕太后又派侍从去探望惠帝,惠帝对侍从说:

“你替我向太后禀报,这种事情不是人能做出来的。我作为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还是请太后自己决定一切吧!”

侍从回去向太后禀报了惠帝的话。太后并不后悔杀了戚姬母子,只是后悔不该让惠帝去看“人彘”。她随即咬紧牙关,决定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不再顾及惠帝的感受了。

吕太后在害死了赵王和他的母亲之后,就让淮南王刘友去接替赵王的位置。同时,她还把后宫里的妃嫔们,有的关起来,有的贬为庶民,全部清理掉,这才觉得出了以前积压在心头的恶气。只有赵国的丞相周昌,在得知赵王去世的消息后,非常自责,觉得自己没有能够保护好赵王,辜负了高祖对他的信任。因此,他整天都闷闷不乐,后来干脆称病不上朝,也不再关心朝廷上的事情了。吕太后对周昌的事情没有再过问。到了汉惠帝在位的第三年,周昌因病去世,朝廷赐予他“悼侯”的谥号,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这也算是报答他当初力争保护太子不被废黜的功劳。吕太后又担心列侯们会有异动,于是下令加固都城,多次征调壮丁,每次征调的人数都多达二三十万。由于男子人数不足,甚至还用妇女来补充。经过好几年的努力,都城终于建成。这座都城周长六十五里,城南的形状像南斗星,城北的形状像北斗星,建造得非常坚固。当时的人们都称它为“斗城”。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耗费无数民脂民膏的基础上的。

在汉惠帝二年的冬天十月,齐王刘肥从封地前来朝见。刘肥是汉高祖的庶长子,年龄比汉惠帝大了几岁,所以汉惠帝自然以兄长的礼遇对待他,邀请他一同进入皇宫,拜见太后。太后表面上装作很关心的样子,但内心却又起了杀心,想要加害齐王刘肥,真是心肠歹毒。恰巧这时汉惠帝想要为刘肥接风洗尘,便命令御厨准备了丰盛的酒菜,让太后坐在主位,齐王刘肥坐在左侧,自己则坐在右侧,就像一家人团聚一样。刘肥没有客气,径直在左侧落了座。太后见状更加愤怒,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齐王,心中暗骂他不顾君臣之礼,竟敢和我的儿子以兄弟相称,还堂而皇之地坐上座。太后眉头一皱,心生一计,于是借故说要更衣,回到了内室,把心腹侍从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然后又重新出来入座。惠帝满脸和气,正和齐王叙说着兄弟情谊,劝他多喝几杯,齐王也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一连喝了好几杯酒。随后,有侍从呈上了两杯据说是特别酿造的美酒,放在了桌子上。太后命令齐王喝下去,但齐王不敢随便喝,于是站起身来,捧着酒杯,先向太后祝寿。太后自称酒量不行,但还是坚持让齐王把酒喝完。然而,齐王还是没有喝,而是转手把酒敬给了惠帝。惠帝也站起身来,想和齐王互相敬酒。好在桌子上还有两杯酒,他就把其中一杯给了齐王,另一杯则拿在自己手里,正要喝下去的时候,没想到太后突然伸出手来,一把夺过他手里的酒杯,把酒全部倒在地上。惠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仔细一想,肯定是酒里有毒,心里非常愤懑。齐王看到太后举动奇怪,也把自己的酒杯放下,假装喝醉,向惠帝和太后道谢后就匆匆离开了宴会。

回到客馆后,齐王用金子贿赂了宫中的侍从,打听清楚后,得知那两杯酒果然是毒酒。这时他心中既喜又惧,虽然暂时逃过一劫,但终究担心无法安全脱身。他反复思考,却想不出什么解救的办法。无奈之下,他召集了随行的官员,与他们秘密商议对策。这时,一位内史提出了一个建议:

“大王如果想要安全回到齐国,最好是主动割让一些土地,献给鲁元公主,作为她的汤沐邑。鲁元公主是太后的亲生女儿,如果她的封地增加了,肯定会让太后非常高兴。太后一高兴,大王就可以趁机告辞回国了!”

幸好有了这个计策。齐王按照计划行动,上书给太后,表示愿意把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不久之后,他就收到了太后的赞扬和答复。于是,齐王再次上书请求离开京城返回封地,但这次却没有得到太后的批准。齐王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只好再次召集内史等人商议对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写在奏章中,提出愿意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并按照对待母亲的礼节来侍奉她。让同父异母的姐姐成为自己的母亲,真不知道这个主意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篇表章送上去之后,真的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仅仅过了一夜,就有许多宫监和宫女带着酒菜,匆匆走进齐王的住处,传达消息称太后、皇上以及鲁元公主马上就要到了,要为他举行饯行宴。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连忙走出住处去恭敬地迎接。不一会儿,就看见皇家的车驾到了,齐王跪在门外迎接,直到皇家的车驾进入大门,他才敢起身跟随进去。吕太后慢慢地从车上下来,牵着惠帝和鲁元公主的手,一起登上大堂入座。齐王先恭敬地向太后行了礼,然后又走到鲁元公主面前,按照新定的母子礼节与她相见。这一举动引得吕太后满脸笑容。鲁元公主虽然和齐王年龄相仿,却也毫不羞涩地自称母亲,开玩笑地称呼齐王为儿子。整个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非常欢乐。等到入席就座时,太后坐在上首,鲁元公主坐在左边,惠帝坐在右边,而齐王则坐在下面相陪。大家边喝酒边聊天,气氛轻松愉快,再加上一班随行的乐师,他们跟着车队一起来,吹奏着各种乐器,音乐声既优雅又动听。太后看得很高兴,听得也很舒心,之前对齐王的怨恨都烟消云散了。他们一直喝到太阳快下山了才结束宴席。齐王送走太后一行人后,趁机提出辞行,连夜准备行李,天一亮就出发,离开了这个危险的地方,飞快地回到了齐国都城。他感觉自己就像死后又活过来一样,非常庆幸能够活着回去。看来他的命不该绝,所以才得以逃脱这场劫难。

在那年的春天正月里,兰陵的一口井中,相传出现了两条龙的影子,人们猜测可能是一条年老的雌龙和一条年幼的雄龙。不久之后,又传来陇西地区地震数日的消息。到了夏天,又发生了大旱。这些种种的异常现象,人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吕后擅权,触怒了上天,所以遭到了天谴。这是新学派所不认同的说法,但在我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常常把天象和人间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所以这里特别记录下来。等到夏天结束,秋天到来的时候,萧相国萧何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惠帝亲自去看望他,发现他瘦得皮包骨头,连起床和躺下都需要别人帮忙,惠帝心里明白,萧何的病已经很难治好了。于是,惠帝带着唏嘘之情问萧何:

“如果你不在了,谁能接替你的位置呢?”

萧何回答说:

“没有人比陛下更了解我了。”

惠帝突然想起了高祖生前的遗嘱,便接着说:

“曹参怎么样?”

萧何在床上叩头说:

“陛下说得非常对,我死而无憾了!”

惠帝又安慰了他几句,然后才回宫去了。过了几天之后,萧何竟然因病去世了,被朝廷追赠为文终侯的谥号,并让他的儿子萧禄继承了酂侯的爵位。萧何一生都勤勉谨慎,不敢有丝毫的放纵和懈怠。他购置田地和房屋时,总是选择那些偏远荒凉的地方,而且即使房屋墙壁出现了损坏,他也不让家人去修缮。他曾经对家人说:

“如果后世子孙中有贤能的,就应该学习我的俭朴节约;如果子孙不贤能,那么这样做也免得被豪门大户抢占了去!”

后来,萧何的子孙们相继继承了他的爵位,虽然有时会因为过错而受到朝廷的责罚,但总不至于家破人亡、身败名裂。这都要归功于萧相国以俭朴治家的好处,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教训和启示。

齐国的相国曹参,在得知萧何病逝的消息后,便吩咐手下人准备行装。手下人好奇地问他要去哪里,曹参笑着回答说:

“我很快就要进京去当相国了。”

手下人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曹参的吩咐去准备了。等到行装都准备好了,朝廷的使者果然前来,宣布召曹参进京担任相国。这时,手下人才知道曹参早有预见,不禁对他赞叹不已。曹参原本是一名出色的战将,但自从他出任齐国相国后,便一心一意地追求治理之道,重视文化的发展。为此,他召集了齐国的一百多名儒生,向他们广泛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然而,儒生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让他感到无所适从。后来,曹参得知在胶西地区有一位名叫盖公的老者,他年高德劭,深受人们尊敬,而且从不依附于权贵。于是,曹参特地准备了一份厚重的礼物,派遣使者前去聘请,并且以极其诚恳的态度去迎接他。幸运的是,盖公接受了聘请,来到了曹参这里。曹参对他非常热情,设宴款待,并且详细地向他请教治国之道。盖公平日里专门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他回答曹参的问题时,始终围绕着黄老思想的核心,大意是说治理国家不应该过于繁琐,而应该采取清静无为的策略,让民心自然安定下来。曹参对盖公的观点深感佩服,于是主动把正堂让给盖公居住,自己则搬到厢房去住。曹参完全按照盖公的教导来制定政策,实施举措。结果,这些政策深得民心,曹参也因此被誉为贤相。自从曹参来到齐国担任相国,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现在,他接到了朝廷的召令,需要前往京城任职,于是就将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继任者来接管。在交接的过程中,他特别嘱咐继任的相国说:

“你今后在管理国家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监狱和市场这两个方面,千万不要轻易地去打扰他们,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继任的相国听了之后,有些不解地问道:

“难道一个国家的政务,除了监狱和市场之外,其他的事情就都不重要了吗?”

曹参接着说道:

“事情也并非完全如此。只是监狱和市场这两个地方,容纳了很多人。如果我们一定要一一追查,那么那些奸邪之徒就没有立身之地了,他们很可能会因此闹事,这就是所谓的‘庸人自扰’。所以我才特别叮嘱你这一点。”

曹参认为,惩治奸邪不能过于急躁,但放任奸邪也是不对的。曹参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既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不足之处。继任的相国听了之后,才没有提出异议。于是,曹参向齐王告别,随同使者前往京城,拜见了惠帝和吕后,接过了相国的印信,并在当天就开始处理政务。

那时候,朝廷里的大臣们私下里都在议论纷纷。他们都说萧何和曹参两个人都是从沛县的小官吏做起的,原本关系特别好,亲密无间。但是后来,曹参因为立下了很多战功,得到的封赏反而没有萧何多,心里可能对萧何有些不满。现在曹参入朝做了相国,大家猜想他可能会因为以前的不愉快,而故意改变萧何的政策。所以,大臣们都互相提醒,生怕会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变故,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和家庭。就连相府的属官们也是整天提心吊胆,总以为曹参一上任,肯定会有一番大的人事变动。没想到曹参接手掌管相印后,好几天都没有任何改变。又过了些日子,还是一切照旧。他甚至发布了一个公告,说明在任用人才和处理政务上,都会完全按照前任相国萧何的规矩来办。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担心会有大变动的官吏们才放下心来,纷纷称赞曹参为人宽厚、有度量。曹参表面上不动声色,安安稳稳地过了几十天,然后才开始慢慢地对下属进行考察。他发现了一些喜欢追求名声、喜欢做表面文章、玩弄法律条文的人,就罢免了几个,然后从各个郡国选拔了一些年纪较大、为人谨慎厚道、口才不太好的文吏,把他们招到幕府下,让他们担任下属官吏。从此以后,曹参就整天喝酒,好像不怎么关心政务似的。

有几个在朝廷里做官的僚佐,自认为很有本事,想要向曹参提出些建议或讨论国事。曹参呢,也没有拒绝他们,但每次一见面,就邀请他们一起喝酒。一杯接一杯,非得把人灌醉不可。当这些僚佐想要谈论起政务来的时候,曹参就会用话打断他们,不让他们说下去。僚佐们没办法,只能闭上嘴,等到喝醉了才离开。古人有句话,说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会跟着学,这速度比影子跟着形体还要快。曹参既然喜欢喝酒,他的下属官吏们也都纷纷效仿,都跑到相府后园旁边,聚在一起喝酒。当酒宴进行到一半,有人开始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传到了园子外面。曹参虽然听到了这些声音,但他却像没事人一样,没有任何反应。只有两三个贴心的官吏,觉得这样不太合适,他们误以为曹参没有听到这些声音,于是故意邀请曹参去后园散步。曹参来到后园,悠闲地欣赏周围的景色。就在这时,一阵欢声笑语恰好传了过来,那明显是属吏们在宴会上嬉笑的声音。但曹参却毫不在意,反而让身边的人把酒菜拿来,就在园子里找了个地方坐下,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还与那些属吏们的歌声相互应和。这真的让人感到非常奇怪,大家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觉得这事很不寻常,确实是一件怪事。曹参不仅不禁止喝酒,就连属吏们在工作中犯了点小错,他也会替他们打掩护,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属吏们自然是感激不尽,但朝中的大臣们却觉得十分惊奇。有时候,他们入宫向皇帝汇报事情时,就会顺便把曹参平日里的这些行为,简单地禀告给皇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