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华夏朝代顺序 > 第32章 吕太后的权谋天下(第1页)

第32章 吕太后的权谋天下(第1页)

吕太后听说审食其出狱后,心里非常高兴和欣慰,于是多次邀请他到宫里来。但审食其心里害怕再次遇到麻烦,所以不敢贸然进宫。可宫里的太监却不停地纠缠他,再三催促,让他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悄悄地跟着进了宫。一见到吕太后,审食其简单地聊了几句后,就想告辞离开。但这位老妇人,因为已经好久没见到审食其了,现在好不容易见上一面,怎么可能轻易让他走呢?她先是拉着审食其一起喝酒解闷,接着就和他一起进了帷帐,共度良宵。除了享受欢乐之外,他们还秘密商量了如何处理后续的事情。不得不说,这位老妇人真是聪明绝顶,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让惠帝住在别的地方,并且有人从旁监视他,这样他就不会来多管闲事了。审食其听了这个计划后,也非常赞同。

各位听众请注意,惠帝在十七岁那年继承了皇位,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他刚好二十岁。在普通士大夫的家庭里,子弟到了二十岁(弱冠之年),通常都会给他们安排婚事。更何况惠帝是一位要守护国家基业的皇帝,为什么他即位三年了,还没有听说册立皇后的事情呢?这是因为吕太后有她自己的想法,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办。她看中了鲁元公主生的女儿,模样长得还算标致,性格也很温柔,打算把她嫁给惠帝,结成亲上加亲的关系。只是可惜这个女孩年纪还小,暂时不方便举行婚礼。到了惠帝统治的第三年,那个外孙女其实还只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从年龄上讲,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但吕太后却借着公事的名义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急不可耐地命令太史去挑选吉日,最终选定了惠帝统治的第四年元月份,要举行册立皇后的典礼。惠帝心里明白,这个女孩和自己年龄相差近十岁,而且鲁元公主是自己的亲姐姐,姐姐的女儿就是自己的外甥女。舅舅和外甥女结为夫妻,这简直就是乱伦啊。但太后只考虑自己的私情,完全不顾辈分的差别。惠帝想和太后理论,但又怕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所以就只能将错就错,任由太后去操办这件事。这真的是一种盲目的孝顺啊。

转眼间就到了那个重要的日子,鲁元公主和她的丈夫张敖为了女儿的婚礼忙得团团转。原本吕太后和惠帝是住在长乐宫的,但这次为了筹备册立皇后的盛大典礼,吕太后却特意选择在未央宫进行一切安排,并举行隆重的仪式。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让惠帝搬到另一个宫殿去住,这样吕太后就能安心地和审食其享受他们的快乐时光了;二是让外甥女(即将成为皇后的那个女孩)留在惠帝身边,让她暗中监视惠帝,防止他轻易相信外面的流言蜚语。这就是吕太后和审食其在床上悄悄商量出来的巧妙计划。这个计划实施后,外面的人还没有任何察觉。虽然舅舅和外甥女结婚在名义上有些不妥,但大家都认为这是皇家的私事,与国家大事无关,所以没必要去争论,免得自找麻烦。因此,大家都保持沉默,只是各自准备丰厚的礼物,送到张敖的府上,为新皇后增添嫁妆。到了婚礼当天,大家都聚集到张府祝贺,等到新皇后坐上华丽的凤辇,又一齐簇拥着她进宫,一同参与册封皇后的仪式。皇家的大婚仪式自然有一套繁琐的礼节,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册封皇后的仪式结束后,皇帝和新皇后就像龙凤配一样和谐美满。新皇后长得娇小玲珑,十分可爱,虽然可能没能完全达到皇帝的心意,但皇帝抱着她时,觉得她就像一块温润的美玉,柔软又香甜,只是可能还带着点孩子的稚气。惠帝对此也就接受了,没有太在意。紧接着,又举行了皇帝的加冠礼,宫廷内外的官员们忙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命令各郡国选拔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勤劳耕作的人,并免除他们的赋税和劳役。此外,朝廷还将之前一些没有废除的严苛禁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废除。秦朝时曾经禁止民间藏书,一旦发现就要处以灭族的极刑。但现在,朝廷允许百姓储藏书籍了,这样一来,一些珍贵的书籍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不至于完全失传。这也是朝廷为了扶持儒家教育而做出的无奈之举啊。

自从惠帝搬到未央宫居住,与原先的长乐宫相隔了好几里路,因此每隔几天去朝见母亲时,来回都挺费事的。吕太后心里其实挺高兴的,巴不得惠帝能十天半个月都不来打扰她。但惠帝非常孝顺,总是想着要随时去探望母亲,而且他也能察觉到母亲的心思,所以更加尽心尽力地尽孝。他考虑到未央宫和长乐宫分别位于东西两侧,中间要经过几条热闹的街市,皇帝的车队出行时,往往需要清场,禁止行人通行,这会给百姓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于是,惠帝特别下令建造一条复道(这是一种架空的走廊),从武库的南面开始,一直延伸到长乐宫,复道两边都筑有围墙,这样他就可以每天方便地来回于两宫之间,而不会影响到外面的百姓了。当时,惠帝紧急召集工匠,要求他们限期完成复道的建造。就在这时,叔孙通进宫向惠帝进谏说:

“陛下新建的这条复道,正好挡住了高祖皇帝衣冠出游的必经之路,这样做岂不是对祖宗的大不敬吗?”

惠帝听后非常吃惊,连忙说道:

“我一时疏忽,没有仔细考虑周全,才犯下了这样的错误。我现在马上就下令停止建造。”

叔孙通却回答道:

“作为君主,不应该有轻率的举动。现在复道的建造工程已经启动,并且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怎么能再下令停止呢?”

惠帝有些不知所措,问道:

“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叔孙通又建议说:

“为了陛下考虑,只能在渭北地区另外建造一座原庙,让高祖皇帝的衣冠出游时改道渭北,这样就不必每个月都经过这里了。而且,广泛建造宗庙,也是尽孝的表现,没有人会对此提出批评的。”

惠帝听了叔孙通的建议后,原本的惊慌转为喜悦,他再次下令让有关部门去增建一座原庙。这个“原庙”的名字,意思就是重新建造一座庙。以前,高祖的陵墓就建在渭河的北面,陵墓外面还有一个陵园。高祖生前留下的衣冠和法器等物品,都被收藏在一个屋子里。按照以前的规矩,每个月都会把高祖的衣冠取出来,放在皇帝出行的车驾上,再由有关部门护卫着,到高庙去出游一次,这个仪式就被称为“游衣冠”。但是,高庙位于长安城中,高祖衣冠出游时经过的路线,恰好与惠帝所建的复道是同一条路。因此,叔孙通才会提出这样的谏言,并替惠帝想办法,确保两边的路线不会互相冲突。叔孙通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揣摩惠帝的心意,迎合他的想法,并善于领会和执行他的意图,但这并不值得后世效仿。等到原庙即将竣工,复道也已经建成的时候,惠帝就可以经常自由地前往长乐宫了,吕太后也无法再阻止他,只能任由他来去自如。不过,吕太后自己也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以免露出什么破绽。

之后,两座宫殿里频繁发生怪异灾难,火神似乎特别关照这里,害得宫女们时常提心吊胆。从惠帝四年的春天一直到秋天,宫里总共发生了三次大火。长乐宫里的鸿台和未央宫里的凌室(就是藏冰的屋子,冰室失火真是奇怪)先后被烧毁。还有织室也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损失无法估量。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宜阳地区下起了血雨,十月份打雷,冬天里桃李开花,枣树结果,这些都是古往今来很少见到的。也都是阴盛阳衰的预兆。

过了一年之后,相国曹参因为生病去世了,朝廷赐给他“懿”的谥号,他的儿子曹窋继承了平阳侯的爵位。吕太后回想起高祖生前的嘱咐,打算任用王陵和陈平为丞相。她考虑了两三个月,时间已经来到了惠帝六年,于是她决定让两人分别担任职位,废除了相国的名号,特别设立了左右两位丞相的职位。其中,右丞相由王陵担任,左丞相由陈平担任,同时还任命周勃为太尉,共同辅佐王室。不久之后,留侯张良也因为生病去世了。张良原本身体就不好,加上他目睹了高祖屠杀功臣的残酷场面,便以生病为由,选择深居简出,避免卷入宫廷斗争。他平时常找借口说自己在学仙术,因此不吃五谷杂粮。等到高祖去世后,吕后因为张良曾经帮助保全了惠帝的皇位,所以对他特别优待。吕后曾经邀请张良参加宴会,强行让他吃东西,并对他说:

“人生在世,就好像骏马跑过狭窄的缝隙那样短暂,你又何必如此自找苦吃呢!”

吕后也是抱持着及时行乐的心态,所以乐于寻找欢乐,甚至与人私通。张良则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饮食习惯,照常加餐。然而,最终他还是因病去世。吕太后为了表示对他的特别哀悼,赐予了丰厚的丧葬礼品,并追赠他谥号为“文成”。张良曾经跟随高祖到谷城,从山下得到一块黄石,他视这块黄石为圯上老人(指张良的师父,曾给他《太公兵法》)的化身,特地在家中设座供奉。他临终时留下遗嘱,要求将这块黄石与他一同葬入墓中。张良的长子张不疑按照惯例继承了留侯的爵位,而他的次子张辟疆当时只有十四岁,但吕太后为了感激张良的功劳,破例授予他侍中的官职。谁知道那些有功之臣和尊贵的亲戚们,一个接一个地离世。留侯张良刚刚安葬完毕,紧接着舞阳侯樊哙也去世了。樊哙不仅是吕太后的妹夫,还是高祖时期的得力老臣,所以朝廷对他的丧事自然给予了特别的优待,追赠他谥号为“武”,并让他的儿子樊伉继承了爵位。吕太后还常常把她的妹妹吕媭召进宫里,陪她聊天解闷,以缓解她的忧伤。姐妹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是人之常情。但话说回来,这些终究比不上吕太后自己享受的快乐啊。

好不容易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这时已经是惠帝在位的第七年了。在农历正月初一的时候出现了日食,到了农历五月,日食现象几乎遮蔽了整个太阳。到了农历八月,惠帝病情严重,无法起床,最终在未央宫中离世。文武百官们纷纷来到惠帝的寝宫为他哭灵。只见吕太后坐在床榻旁边,嘴里一边唠叨着,一边似乎在哭泣,但脸上却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大家偷偷地观察她,心想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今年才刚刚二十四岁,在位时间也只有七年,就这么年轻地离世了,实在是太可怜了。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太后在哭诉的时候脸上却没有眼泪,显得如此冷漠无情呢?大家一时间都猜不透太后的心思,等到惠帝的棺材入殓完毕,便陆续离开了寝宫。侍中张辟疆是个生性聪明、从小就有见识的人,他也跟着大家进进出出,但唯独他能看透吕太后的隐情。他直接来到左丞相陈平的住处,私下对陈平说:

“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现在她虽然在哭,但看起来并不哀伤,难道这背后没有深意吗?你们是否揣摩出了其中的原因呢?”

陈平一向以智谋着称,但这次也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一听张辟疆这么说,反而觉得有些惊讶,于是顺着他的话问道: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张辟疆回答道:

“皇上驾崩后,因为没有成年的儿子继位,太后担心你们这些人会另有打算,所以她才顾不上哭泣。但是,你们这些人手握大权,如果被太后无端猜疑,必然会引来灾祸。不如我们向太后建议,立刻任命吕台、吕产为将领,让他们分别统领南北两军,并且给吕家的其他人也授予官职,让他们在中央任职。这样一来,太后就会感到安心,你们自然也就能避免灾祸了。”

但是,让吕氏像刘氏一样掌握大权,这真的合适吗?张辟疆毕竟还是个孩子,没有考虑到整个局势的复杂性。

陈平听了张辟疆的话后,感觉很有道理,于是告别了张辟疆,进宫去向吕太后禀报,请求任命吕台和吕产为将军,分别掌管南北两支禁军。吕台和吕产都是吕太后的侄子,他们的父亲是周吕侯吕泽。南北二军一直是宫廷的卫队,南军负责守卫皇宫,驻扎在城内;北军则负责守卫京城,驻扎在城外。这两支军队原本是由太尉统一管辖的。但如果让吕台和吕产分别统领,那么都城中的兵权就将被吕氏家族完全掌控了。吕太后只关心自己的母族,而不顾及刘邦的家族,所以当陈平提出建议时,正合她的心意,她立刻就按照提议去做了。于是她开始专心致志地哀悼儿子,每次哭泣都声泪俱下,与之前的表现大不相同。二十多天后,惠帝的灵柩被安葬在长安城的东北角,距离高祖的陵墓有五里远(也有说法是十里远),这个陵墓被命名为安陵。群臣恭敬地为惠帝上了庙号,称为孝惠皇帝。惠帝的张皇后毕竟还年轻,没有生下过孩子。吕太后却想出了一个计谋,她暗中从后宫里抱来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放到张皇后的住处,假装这个孩子是张皇后生的,然后把这个孩子立为太子。但是吕太后又担心太子的亲生母亲将来会泄露这个秘密,于是干脆把她杀了,以绝后患。这个计策虽然狡猾,但是怎能逃脱上天的惩罚呢?惠帝安葬完毕之后,吕太后就把那个假冒的太子立为了皇帝,人们称他为少帝。由于少帝年纪还小,吕太后就开始亲自管理国家大事,临朝听政。史官们因为知道少帝的真实身份不明,所以在史书中就省略去了这部分内容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汉朝的统治毕竟没有断绝,所以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就暂时用吕后的纪年来表示。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吕后是汉朝的太后,她的地位是跟随汉朝皇帝的;二是吕后亲自管理国家大事,这在汉朝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所以史官们特别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希望以此来警示后人。从史官们记录汉朝诛灭吕氏家族的事情来看,他们的笔法可以说是非常严谨了。吕太后临朝听政后,更是想封吕家人为王,这激怒了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他决定与吕太后据理力争。

这位大臣率先站出来反对说:

“高皇帝(刘邦)曾经召集大臣们,宰杀白马,歃血为盟,誓言若非刘家人不得称王,否则天下人将共同打击,绝不让其势力蔓延。现在那歃血的誓言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血迹都还未干,怎么能违背这个约定呢!”

吕太后怒目而视,发现这位敢于直言反对的大臣竟是右丞相王陵。她一时之间想要反驳,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急得头上青筋暴起,脸颊也涨得通红。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察觉到吕太后神色有所变化,于是他们一起顺着太后的意思说:

“高皇帝在平定天下后,曾经分封过自己的子弟为王。现在太后您临朝称制,分封吕家的子弟为王,这有什么不行的呢?”

吕太后听了这话,怒气才渐渐消散,脸上露出了笑容。而王陵则是气得胸口发闷,只恨自己势单力薄,对方人多,不方便再继续争论下去。退朝之后,王陵与陈平、周勃一起走出朝廷,他立刻对二人说道:

“想当年,我们和高皇帝一起歃血为盟,你们两位也是在场的。现在高皇帝驾崩才不过几年,太后毕竟是女性君主,她竟然想要封吕家人为王。如果你们就这样顺从她的意思,违背了当年的盟约,那么将来你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见高皇帝于地下呢?”

众多人的唯唯诺诺,也比不上一个敢于直言的人。陈平和周勃微笑着对王陵说:

“今天在朝廷上,我们确实不如你那样敢于当面直言争辩。但是将来在安定国家、确保刘氏后代地位方面,恐怕你就不如我们了。”

这其实是他们在勉强为自己解嘲,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后来安定刘氏江山的话是有先见之明的智谋。王陵没有立即相信他们的话,而是怀着不满的情绪独自离去了。

大约过了十来天,太后就发布了诏令,任命王陵为少帝的太傅。王陵明白太后这是要剥夺他的相权,觉得不如趁早抽身,还能保全自己的名声,于是他就上书称病,请求辞职回家。后来他在家中安然去世,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了。关于王陵的事情就到这里。王陵被免职后,陈平就被提拔为右丞相,至于左丞相的职位,则是由那个受宠的臣子审食其来担任。审食其本来就没有做丞相的才能,仍然在宫中混日子,名义上是监督宫廷官员,实际上是讨好太后。不过太后特别宠爱他,所有朝廷大臣的奏章和事情,往往都要由他来决定,所以审食其的权势和威风,比以前更加嚣张了。吕太后进一步查明,御史大夫赵尧曾经为赵王如意出谋划策,并推荐周昌担任赵国的丞相。现在,吕太后掌握了大权,就诬陷赵尧玩忽职守,治他的罪,剥夺了他的官职。然后,她召来上党郡的郡守任敖到朝廷,任命他为新的御史大夫。任敖以前曾担任沛县的狱掾,曾经竭力保护过吕后。因此,吕太后这次对他破格提拔,算是报答他以前的恩情。与此同时,吕太后还追封她的生父吕公为宣王,长兄周吕侯为悼武王,这算是为吕氏家族将来称王称霸打响了前哨。吕太后担心人们心中不服,于是先从其他地方着手,特别册封了先朝的老臣郎中令冯无择等人为列侯。接着,她又找了五个人的儿子,强行说他们是惠帝的儿子,并给他们封了爵位:一个叫刘强的,被封为淮阳王;一个叫刘不疑的,被封为恒山王;一个叫刘山的,被封为襄城侯;一个叫刘朝的,被封为轵侯;一个叫刘武的,被封为壶关侯。恰巧这时鲁元公主去世了,吕太后立刻封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并追封公主为鲁元太后。真是奇怪,张偃的父亲只是侯爵,而他却能被封为王,这真的是“子以母贵”啊。吕太后想要封吕家人为王,便暗中派大谒者张释去向左丞相陈平等人暗示,希望他们能提议立吕家人为王。陈平等人因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只能顺着太后的意思,上书请求将齐国的济南郡划出,设立为吕国,封给吕台为王。吕太后有了这个由头,就顺势封吕台为吕王。但吕台却没有福气长久享受这个王位,受封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如果他晚死几年,就不能避免将来可能遭遇的杀身之祸,这对他来说,也算是莫大的幸运了。吕太后对吕台的去世深感悲痛,于是命令吕台的儿子吕嘉继承他的爵位。此外,她还封了吕种(吕释之的儿子)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吕平是吕后姐姐的儿子,因此随母姓吕)。同时,吕禄被封为胡陵侯,吕他被封为俞侯,吕更始被封为赘其侯,吕忿被封为吕城侯。甚至吕太后的妹妹吕媭,也被封为临光侯。这里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吕太后不直接封女眷为“女王”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