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正要和苏大人聊及此事呢。”
如此这般,刘延寿将前日疫情之事道来。
苏辙听得啧啧称奇,表情惊讶。
“也不知家兄从何处结识这石小友,竟然能立下此功。”
“刘大人此番平定疫情,想必不日必将高升,苏辙在此恭贺了。”
刘延寿哈哈大笑,下巴微微抬高,颇为得意的叹了一口气。
“唉,只是那朝中乃新党当政,这番疫情之事,章惇之流不继续追求已然是上上大吉。升官?怕是想都难想喽!”
苏辙默然片刻,突然开口。
“那位小友既然是石姓,莫非是来自那家书院?”
刘延寿目光闪动,笑道:
“苏大人也想到了?没错,本官也觉得他是出自那家书院。”
苏辙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若是出自那家书院,有如此才能,便也解释得过去了。”
“或许,家兄将来北归之希望,便在这石小友的身上也不一定。”
雷州,递角场。
此处为雷州最南端的港口,几十艘大小船只落帆停泊于此。
有渔民摆摊于码头之上,和附近村民行商讨价还价,口沫横飞。
石坚牵着妹妹的手,一路跟随苏轼等人穿过诸多渔民的热情招呼,打量着箩筐之中的海鱼。
和后世相比,倒也颇多眼熟种类。
片刻后,众人来到一艘帆船之前,带着行囊等物,登了上去。
船夫是个打着赤脚的精壮男子,脸庞黝黑皮肤粗粝,身材约莫一米六左右。
接过文书之后核对一番,又和引领一行的雷州官吏交谈几句,然后便扬帆起航。
船帆呼呼鼓动,船只渐渐离开了递角场码头,进入大海之中。
苏轼立于船尾,看着远去的陆地,一时间不由百感交集。
“此去经年,不知能否得全躯归蜀,葬于家乡?”
回想一生经历,自乌台诗案后起起落落落落落,苏轼老怀伤悲,越发叹息不已。
石坚的声音突然响起。
“东坡先生何必如此感怀?石某可以肯定,不过数年,先生当可北归。”
苏轼有些惊讶的看着石坚。
“帅哥小友,为何如此肯定?”
石坚笑了笑,并未作答,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琼州,乃石某家乡。于东坡先生而言,乃是贬谪荒野。于石某来说,却是重回故土了。”
说话间,最后一点陆地也在视线中消失,凡目之所及,尽是碧海蓝天。
海浪起伏间,船只穿梭其中,朝南而去。
苏轼沉默片刻,突然开口道:
“老夫此生不曾到过琼州,敢问帅哥小友,那里是一个什么地方?”
石坚笑道:
“一年夏日三百天,另有六十天春秋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