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后世出版社羡慕异常,几十万册销量的杂志在这时代只能算中小的月销量,月售百万的好多,甚至月销几百万册的也并不少见。
余知远选择投稿茶花杂志正是因其是家大的文社,该社创刊发行的《茶花》杂志刊登的文章不但风格多样,而且发行量也很大,每月发售量高达近三百万份,是一份受众面广,颇受读者喜欢的期刊。
将写的稿件寄掉后,走出邮电所的余知远决定去市中心看看、游览一番,看到不远处正好有公交站台,随之转身向那走去
在旁边的公交站台没等多久,双节加长的5路铰链公交车缓缓的驶了过来,等车在站台停靠好,他和其他几个一样趋步上车。
因为是星期日,又还不是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这趟公交车车厢内没有多少人,上了车的余知远很幸运的得了个靠窗的座位。
等公交开动后,一个中年女售票员走过来站在余知远边问“那个站下?”
“广场下。”余知远回到。
“八分钱”
售票员说完等着眼前这个一看就像学生,气质却显得比年龄更成熟,容貌也英俊的余知远付钱。
接过余知远付给的一角,女售票员找回两分钱和车票后转身向下个刚才上车的人去收车费。
余知远则将车票和钱收好放进口袋,开始随着慢悠悠行驶的公交车观赏车窗外的街景。
看着马路两边净是三四层盖瓦的老旧房屋,余知远感慨这时候的洪城虽为省会城市,但城市建设大概比后世的一些县城都不如。
除了城建,商业经济也非常的不繁华,街边店铺稀少还大部分狭小简陋,稍好些的都是供销社网点。
除了店铺,街边有门让进的都是些工厂、机关单位、居民大院和很少的几个招待所、旅馆一类。
至于娱乐场所、公园、大的百货大楼等则得要到市中心才有。
不过也正是这些景象给了后人所说的满满年代感。
走过几站,向市中心行进的公交车开始下的人少,上的人多,车厢变得拥挤起来,等刚过S府大院时女售票员便高声叫道“广场要到了,要下车的准备下车了,到时关门就不管了啊。”
起身准备到站下车的余知远听了心里颇是感慨,这报站提醒真的太有时代特色了,虽说是提醒和报站点,但售票员话语里就是那么透着股态度恶劣和蛮横。
不过要是让他来评价的话,这个女售票员的服务态度可以算是挺好的了,那些跑城乡间的客车才是真的普遍恶劣,鼻孔朝天的售票员、司机就差把我是你爹写在脸上了。
面对坐车的农村乡亲,他们会可能因为看你不顺眼,又或者心情不好,甚至懒得停车等各种原因进行拒载,日常途中与乘客起冲突更是如家常便饭。
这样的情况说到底主要是资源配置不充足,竞争更是没有的原因导致的,使得有些售票员面对质疑时竟然一脸不屑的说“你要服务是吧?老子来服务你滚下去”
在余知远的回忆中公交车停在了广场站的站台边,随大家下车后他先步行去到纪念碑前绕着大理石雕画看一圈,再在正位对着苍劲字体凝视,然后深深的鞠躬,发自内心的深深感激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后代们所做的牺牲和伟大贡献。
从纪念碑高台下来,他又走到马路对面的观礼台,站在顶层高台将广场周围的景象尽收眼底,静静的开始欣赏这时代的省会市中心景象。
在这个城市的最中心地带,左边的S府大院各种大小车辆在门口进进出出着。
右边隔着八一大道则依次排列有华侨友谊大楼、百货大楼、新华书店和省展览馆、服务大楼等大型建筑。
那些到新华书店买书,进百货大楼购物、游玩,到展览馆和服务大楼内聚会的人员成群结队,不停的在这些场所门前涌进涌出,一副非常热闹、人流如织的街景。
这就是还未大拆大建时的洪城市区中心,余知远将这些景象欣赏一番后从上面下来,穿过马路开始到对面那几个场所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