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诺贝尔传书籍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埃里克·伯根格伦

阿恩·蒂塞利厄斯①的序言

在瑞典和它以外的地方,人们对于阿尔弗里德·诺贝尔本人、他生前的工作,以及他所创设的资金的兴趣,看来都在显著增长。诺贝尔基金会有关他的出版物的所有不同语种的版本都已绝版了。此外,相当多的新材料已经出现。因此,基金会一直有一种愿望:对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性格和生平,对他的遗嘱和基金会组织,对奖金颁发机构和它们的工作,以及对广大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方面的主要情况,作出简明扼要的阐述——

①阿恩·蒂塞利厄斯,曾于一九六○年至一九六四年任诺贝尔基金会的董事长。他曾长期在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任生物化学教授,并于一九四八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金。——译者注

现在由于有了埃里克·伯根格伦先生撰写的这本传记,这种需要从而得到了满足。伯根格伦先生因为熟悉在诺贝尔基金会的档案室和图书馆珍藏的、以及从别处得到的原始材料,所以能够得心应手地撰写出一部关于诺贝尔本人、他的

成就和临终遗嘱的简捷爽朗的传记。基金会对伯根格伦先生表示感谢,因为他明了易懂和引人入胜地处理了这些题材,并且成功地把迄今没有发表过的大批新材料也包括进去了。他还以最有趣的创作手法,涉及了诺贝尔性格中的矛盾因素,同时从这一新的角度,阐述了这些矛盾是怎样被结合到他一生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去的。

基金会的执行主席尼尔斯·斯塔尔先生对诺贝尔机构、奖金颁发及经济管理方面的情况,也提供了一篇事实性和消息性的文章。

本书有意先用瑞典文和英文出版,然后再以尽可能多的其他语种出版。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它才能充分达到提供关于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全部情况的目的。这位伟大的瑞典人,他不分国籍、种族和宗教信仰,以他的奖金鼓励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那些有价值的贡献;别的事情暂不多述。总之,他对于人类的进步是深信不疑的。

阿恩·蒂塞利厄斯

引言

自从一九○一年诺贝尔奖金首次颁发以来,该项奖金及其获得者已经引起了整个文明世界的兴趣。一八六七年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开始进入市场,从此以后,一种崇敬的光轮便环绕在这种黄色炸药周围。作为举世闻名的专利品之一的黄色炸药,早已成为猛烈力量的象征;对于它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也几乎家喻户晓。

然而,人们对于黄色炸药的发明者及这种奖金的创始人、瑞典人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了解,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尽管在一八九六年他去世不久曾有人联系他的遗嘱和发明,写过一些关于他的文章,当今,他的名字也每年都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而风靡于世,但是,大多数公众对于诺贝尔本人及其出身,祖先和意向等,却知道得很少,这不仅是由于诺贝尔一生对自己保持最大的沉默,而且也同后来关于他的传记文学出版得较少较专有关。因此,很多人就只能含糊不清地联系黄色炸药,灾难和暴行;联系俄国的石油,以及联系财富与诺贝尔奖金而知道他的名字。除此这外,通常是一无所知的。

这当然是很不够的,还需要取得比较广泛全面的了解。阿尔弗里德·诺贝尔是一位最杰出的开拓者,对他的了解就不应仅限于用他的财富创立的奖金,而且还应该知道他的人格,以及作为开拓新里程的发明家及国际工业家等等的情况。

诺贝尔有着很有趣的祖先,他才华横溢的独特个性也很迷人。他的几项发明创造曾经明显地在炸药技术方面,并且通过炸药技术而在采矿、工业和运输方面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众多的领域里也逐渐地起了梦想不到的巨大促进作用。

通过他的遗嘱和他给人类留下的遗产,阿尔弗里德·诺贝尔这位理想主义者和以四海为家的人,为后代维护了人类某些最宝贵的文化价值:科学、文学与和平。

他一生厌恶战争,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战争是“恐怖中的恐怖,各种罪恶中的魁首。”他的本意在于,他所发明的黄色炸药及后来发明的各种爆炸品,能被用于和平事业。的确,当他活着的时候这些东西也很少用于战争。不明真相的一般公众往往不愿或不能接受这一观点。因为各种烈性炸药长期以来被局限于战争和破坏范畴,对这些东西的发明者,自然也就要依此类推了。

当一八九六年他的遗嘱公之于世的时候,其中那些如此明显冲突和矛盾的因素,例如烈性炸药和暴力,文化与和平,都突然被认为是集诸一体,即阿尔弗里德·诺贝尔身上。这也就自然要招来许多常常充满着问号和怀疑的文章。

随着诺贝尔死后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一九○一年第一次奖金颁发之后,加之为后来各种版本奠定了基础的他的第一部传记在一九二六年出版之后,已经有一些书籍和文章介绍过他的发明和分布遥远的企业,他的遗嘱和基金,当然还有诺贝尔奖金及其获得者的情况。它们以各种语言,从传记、技术、统计和论战等不同角度,详细地评价了这一切,并且加上浪漫的修饰;然而,人们对于它们所描述的人物,即对真正的诺贝尔的了解,仍然少得可怜。甚至在最新出版的参考书籍里,也不断出现大量的谬误。关于他和其发明的一些久为流传而又误人的故事成堆;尽管通过最近的研究往往找不到证据,却仍然让它们在印刷品中重现,并且还使它们带有煞有介事、非常可信的味道。谈论诺贝尔个人的大大小小的文章著述,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必要的和不知情的,不幸的是这类文章为数太多了,另一类则是来源可靠且颇有价值的,可惜这类文章为数不多。在各国出现的那些虚构的关于诺贝尔的书籍、戏剧、电影及广播剧等,都在他的人格面目方面给人一种歪曲了形象,因此,对它们也就可以不予理睬。因为诺贝尔的名字,不过是作为一张虎皮被写进去的,所以这类创作也就不值一提。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生平故事充满着如此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事迹,以致于所有的传记文学都不再需要进一步的虚构。他一生的单纯现实,就是最动听的故事:他是一位多才多艺、天资聪颖、自学成才的谦虚、坚毅、恪守原则而又勇气十足的技术家,一位划时代的发明家和先驱者,一位尽管体力虚弱、健康不佳而又屡遭严重挫折,但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和坚持不懈的勤奋,并且不把别人踩在自己的脚下,在恶劣的条件下使他那些充满巨大冒险性的企业获得成功的人;一位伟大的瑞典人和一位伟大的欧洲人,他摆脱了民族偏见而以四海为家,但却缄默忧郁,缺少个人幸福,具有强烈的孤独感;一位有着从不放弃其崇高理想的国际主义朋友。

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作者不仅参阅了已经出版的一些著作,而且注意到其他可靠的情况来源,包括同还活着的几名熟悉诺贝尔的人谈话,以及在诺贝尔基金会的要求下,作者对保存在基金会的档案及在瑞典和其他国家的原始材料,进行过系统而彻底的阅读和摘录。这些材料主要有这位发明家用五种语言书写的广泛的书信,以及他的私人科学、经济和文学笔记,并且从中发现了一些迄今未被引用的有意义的材料。

在很多国家围绕诺贝尔的名字和成就而产生的大量文学、技术和新闻方面的文字材料中,或者在那些据说是在诺贝尔生前所收集到的材料中,当然很多是有价值的,但需要仔细分辨,以求准确。只有从他本人播下的种子所开出的花朵中,或者从那些在生活旅途曾伴随过他的人,和后来以细心而不是浪漫的眼光回溯过这条道路的人所采集的花朵中,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本书的目的,正在于从肥沃的土壤中,采集某些得宜而又可靠的事实,这些事实有助于说明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其人,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的出身、人格、生前的工作和他最后的遗嘱与遗言

第一章 诺贝尔的姓氏与祖先

诺贝尔(Nobel)这个姓(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过去曾引起过很多猜想。然而,我们能够肯定地说,这完全是一个瑞典姓,是从这个家庭原来居住的教区的名字,拉丁文“诺贝利叶斯”(Nobelius)略写而来的。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同他的先人一样,对家谱不感兴趣,因此,对他的家室祖先也就很少知道。他的整个一生,都被别的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事情所吸引去。他曾写过:“我充分认真地问过自己:谁有时间去读传记呢?而谁又会如此天真可爱地去对这类东西感兴趣呢?”

然而,那些有兴趣的人可以从现存的调查良好的谱系里,从十七世纪以来的五代瑞典衣民和资产阶级中,找到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六十二名直系先辈。他的祖先似乎是来源于斯科纳省,这个省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南端。他父亲之前的几代人,都生在瑞典的中部。他母亲的祖先中,有一半是斯科纳北部的斯莫兰省里的农民世系,另一半则是完全由瑞典中部地区的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构成。父母双方所有的先人,都有着完全是瑞典农民和中产阶级的名字,父方的一两位先人,还是瑞典文化历史上著名学者,其中之一的奥洛夫·鲁德伯克,曾是国际知名人士。这位杰出的瑞典科学家,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祖先中最光彩的一位。他之所以值得提及,是因为诺贝尔家族明显地继承了他的一些卓越品质。

奥洛夫·鲁德伯克(1630—1702)这位精力充沛、学识渊博、激励人心的天才,具有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天赋。他改革了乌普萨拉大学,并且一度当过它的校长;他还教授过诸如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化学、植物、动物、解剖学、建筑、炮兵科学及烟火制造术等如此绝然不同的课程。诺贝尔家族后来几代人为之献身的,也正是这些异常雷同的课题,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取得这种兴趣的。这位真正多才多艺的人之所以名传后世不是基础的上层建筑,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是没有阶,是由于他发现了淋巴系统(1653年),以及由于在一六七九至一七○二年间,出版了他的巨部历史考古学著作《大西洋》。鲁德伯克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祖父的曾外祖父。

关于诺贝尔的祖先现在知道的不少,但是作为一个简短的介绍,这里提到的只是几名直系世族。在斯科纳省的东诺贝洛夫,一位名叫奥鲁夫的农民,有个喜好音乐并渴求知识的儿子。这个孩子名叫彼得·奥鲁夫逊,后来在十七世纪的七十年代,他离开了自己出生的农村,到北部的乌普萨拉去学习。一六八二年,他进入乌普萨拉大学的法律系,并且将他的名字,改为拉丁文,名曰:皮特勒斯·奥莱·诺贝利叶斯(PetrusOlaiNobelius)。他对音乐的爱好,为他提供了踏进鲁德伯克的社交圈及文化家庭的敲门砖。在取得法律学位之后,他被任命为乌普萨拉附近一个县法院的法官,并且在一六九六年,同鲁德伯克的女儿温德拉结了婚。皮特勒斯和温德拉·诺贝利叶斯,就是诺贝尔这个瑞典家族的祖先。他们最小的儿子名叫奥洛夫·珀森·诺贝利叶斯(1706—1760),是一个纤细画家和乌普萨拉的学院绘画硕士,也就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曾祖父。正是他的儿子,即外科医生和在耶夫勒当过地区卫生官的老伊曼纽尔·诺贝利叶斯(1757—1839),在战争时期作为军医服役时,将他的姓改为诺贝尔。当我们第一次碰到这个举世闻名的姓名时,那还是一七七五年的事。他的大儿子伊曼纽尔,是位有名的人,他就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父亲

第二章 阿·诺贝尔的父母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父亲小伊曼纽尔·诺贝尔(1801—1872),是一位有着天然禀赋和在几个方面有建树的人。要想真正了解他的儿子阿尔弗里德的复杂品格和非凡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先对这位父亲的情况有所知晓。因此,对他作下述的简短介绍,就不是多余的了。

大自然慷慨地给予伊曼纽尔以巨大的天赋:强健的体格,不屈不挠的勇气,以及最不寻常的精力。对于他的童年和学生时代,我们一无所知。但是,他那丰富的常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漫无边际而通常有效的想象力,弥补了对基础学习的明显不足。他突出地成为一位最受欢迎的人。

作者于一九五九年在伊曼纽尔的一个后代所保存的文案中,发现了他在晚年亲手撰写的一份一百一十二页长的自传。这份自传生动、坦率而又诙谐地写下了他自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三七年在国内外奋斗生涯的片断。它阐明并证实了迄今难以肯定或尚不了解的许多关于他的细节。

一种兴衰起伏、风云莫测的生涯,使得他有很多机会来发展与提高自己固有的才干。他出生在斯德哥尔摩北部的繁忙商港耶夫勒市,母亲家有几名亲属是海员。由于他是一个强壮机灵、富于智谋但却不愿学习的少年,所以在他十四岁那年就被送去当水手。跟随着远洋帆船出航,使他能够看到地中海国家和远东。

当他在桅杆前,经历了三年充满冒险的生活后,于一八一八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他对绘画和机械建筑的明显嗜好,使他在耶夫勒学了一年建筑艺术之后,进了斯德哥尔摩工艺学院的建筑系深造。由于他在这里表现突出,曾以优异成绩受到学院三次奖励。在他学习期间,他还兼任了这座学院机械系的设计员和助教,并在这里数次得到建筑和机械建造的奖学金。这里为他那种发明创造的癖好,以及压抑不住的、进行实验的欲望提供了机会。他毕生保持着这种癖好和欲望,并且将它传给了他的儿子们。

由于在建筑技术方面受过良好训练,他在斯德哥尔摩完成过不少新的建设和建筑工程,最初是同别人合伙,后来则是自己干的。他曾进行过关于“活动木房”的种种设计实验,建造了浮桥,并且造出了受到公认的各种机床。一八二八年,他发明的“诺贝尔机械运动”等获得了专利权,从而作为一名发明家而初露头角。“诺贝尔机械运动”,是一种将循环运动改为前后运动的新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造出了有十个滚轮的碾压机。

这位土外科医生的儿子,在一八三五年开设了瑞典的第一座橡胶工厂,生产有弹性的胶布和外科、军用及工业用具。他在这方面的发明包括用膨胀弹力胶做成的成套军用背包、床垫、救生衣和浮桥部件等产品,因此,这是值得一提的首创性工作。

但是,经过所有这些勤勉苦干,他开始走上很多别的有远见的发明家的命运之路:迎面相会而缺乏理解。作为走在时代前面的一位探索者,他经常引起人们的反对,而实验又是一件代价高昂的活动。别人不愿资助他那些古怪新奇的东西尚且不论,伊曼纽尔还必须象某些天才那样,要为自己的奇妙想法而花钱,并且招致人们的误解。他具有想象力和乐观情绪,但却远非一位经济家。

一八二七年,诺贝尔娶妻卡罗莱娜·安德烈特·阿尔塞尔(1803—1889),他们的结合被众认是很幸福的,并且持续了四十五年;然而由于上述原因,所建立的家庭却长期非常贫困。他们在斯德哥尔摩郊区搬来搬去,总想找房租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