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文渊阁偏殿。
“首席,第三道题目,是不是太过生僻了?”望着在那里悠闲喝茶的王琦,徐光启便是有些无奈。
哪有人这样出题的?
给读了说数十年四书五经的学子,出题:如何改良农作物?以让其适应北方渐寒的土壤和天气?
还比如:生产工具和生产力的关系?
你让徐光启去答,他都答不上来。
根本不可能理解题目!
“这种题,没有什么正确答案,你让我来,我也说不出一个一二三,但是三四百人的脑袋,总比我们几个人强吧?想到什么答什么,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王琦倒是满不在乎,端起茶碗自顾自的品茶。
不多时,门外响起了脚步声。
“齐国公!这是什么题目?这让明经科进士科的士子们看了,不是闹笑话吗?”孙承宗在生气的时候,向来称呼王琦为齐国公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
睁开眼,王琦看着孙承宗手中那张试卷,却是收起了笑容,坐正了身子,正色道:“恺阳先生,救国救民之良方,何错之有?”
“何为生产工具?何为生产力?”孙承宗将绢纸拍在桌子上,质问道。
“工具,犁也,力,人畜皆有力,”王琦望着孙承宗。
“精耕细作数十年的老农答此题,我看倒是可行,”孙承宗皱着眉头:“让这些来求学的学生答。”
“恺阳先生,何必低估他们?”王琦摇了摇头:“我倒是很期待,他们能写出什么样的答案来。”
此时,整个北京城的百姓和士子,也都因为王琦这两道题目争论了起来。
“提高甘薯和玉米的产粮?”酒楼上,有人得到考卷信息之后,疑惑道:“这不是农事吗?该归农事官去管,这齐国公把这个当做考题,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句话,叫天气渐寒这天气寒冷,又岂是人力所能干预?齐国公不知道在想什么?”众人抬头看了看头顶上的火辣辣阳光:“我倒是想让天气冷点呢。”
“你们在看看,这第二题,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另外一个士子指着手里的一张卷子:“什么叫生产力和生产工具?”
齐国公是想要科学学会的学生们去田里干活吗?
“这两道题一出,我倒要看看,今后谁还敢说科学学会要超过我等国子监?”
“国子监学习的圣人之学,社稷之道!!”
“而科学学会呢?那是田间地头的学问,哈哈哈,也许,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看到那些科学学会的学生,成群结队去往田里犁地!”
哈哈哈。
坐在角落里,听着众人讨论的熊二,此刻也是眉头紧皱,不知道刘定在考场上,答得如何了?
学会考场。
整个考场上三百多人,此刻汗如雨下。
尽管监考官已经让人在考场各处放置了冰块以消暑降温,可是还有很多的考生因为紧张和焦虑,直接晕倒在考场上。
一个个的被抬了出去。
更有甚者,直接在考场上破口大骂:骂齐国公,骂徐光启,骂科学学会。
当然,这样的人当场就被夹着丢到了考场上,永远革名,不得再考。
而刘定,在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便知道,十年光阴,自己好似都是为了这场考试。
从少年时开始,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那些作物培育和改良土壤上了,十年不中秀才,这一朝,刘定便要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