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她的格局阮青柔高兴坏了!看君王的脸色就知道,阮青瑶这是在找死。这是国事!阮青瑶真是飘了,一个女人,竟敢干预国事!而且这事还关系到烈士遗孀遗孤。帝王若是答应,那就是烧钱!办学不比其他,不是一次性砸钱就够的。书院要想运作起来,后期还要源源不断砸下重金。国库的钱可不是这么用的。可这事已经被阮青瑶当众提出来了,帝王若是不答应,不但会寒了遗孀遗孤的心,而且还会冷了前线将士们的心。一个处理不好,是会出大乱子的!她这还没出手呢,阮青瑶就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阮青瑶完蛋了!哈哈哈哈哈!阮青柔在心中狂笑,面上却是一脸担忧。她走上前去,柔柔弱弱地道:“瑶儿,创办免费书院不是小事,后期投入很可怕,那就是个无底洞,国库的钱都是有大用处的,经不起这样耗。。。。。。”“关于经费,皇上大可放心,臣女只需要皇上给臣女两块地,以及一半的建造费。”
阮青瑶不疾不徐地打断阮青柔的话。这个时代,地广人稀,不是闹市区的地皮,不值几个钱,对于帝王来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而且,国家本身也是需要建设的。如果能将荒地变成书院,那是再好不过了。有了人气,就能带动整一片地段的繁华。庆文帝原本很生气,如果不是太后用眼神制止他,他早就忍无可忍发飙了。阮青瑶仗着是太后的救命恩人,竟然管起国事来了!要知道,就连太后,为了避嫌,也是不谈国事的!然而,如今听阮青瑶这么一说,他倒是起了好奇心。君阡宸等人也都一脸好奇地望着阮青瑶。她到底懂不懂书院运作?对于书院来说,后期投入才是大头!好的书院,就要有名师,而名师的薪水是极高的。还有吃饭问题,住宿问题,厨娘,洒扫工等等,无论是材料费还是人工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且每天都要开支。也正因为此,所以知名书院的费用都是极高的。可阮青瑶竟然说,只需要两块地皮和一半的建造费,这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阮青柔正想出言嘲讽,却听庆文帝道:“两块地皮和一半的建造费,就能创办一个书院?朕还是头一次听说,你说说看,书院另外一半的经费,要如何获得?还有,后期,书院又将如何运作下去?”
面对帝王质疑,阮青瑶不慌不忙地道:“另一半经费,臣女打算募集。”
募集?众人一脸震惊。庆文帝目光复杂地望着她,一脸狐疑地问:“那可是一笔巨款!你能募集到那么多资金?”
就连他,贵为帝王,也没信心能募集到那么多钱。如果她真的能,那这丫头也就不能留了。阮青瑶连忙道:“臣女自然是不能的,但这书院,是以皇上的名义建造的,募集时用的,也是皇上的名义,臣女只是一个跑腿的。以皇上的名义募集,那一半资金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君阡宸松了一口气。这丫头,关键时刻还蛮聪明的。这一番话,成功取悦到了庆文帝。她愣了一下,摸着胡子问:“以朕的名义,真能募集到那么多银子?”
天启国有钱人倒是不少,可他们都抠门得很,哪里舍得捐钱?五年前铜陵关大战时,他也曾募集过军资。那些世族大家,也就意思意思捐了一点,总的加起来也没多少钱。那些小气鬼,会为了创办免费书院捐大钱吗?怎么想都不可能。至于普通百姓和穷人,那就更不能指望了。哪怕是先帝在世时,也募集不到这么多资金。他真的能吗?他有那么高的威望吗?“绝对可以!”
阮青瑶一脸正色,振振有词地道:“皇上爱民如子,这募集的钱又是为了造福百姓,更何况,皇上还带头出资了一半的建造费,百姓们肯定会争相出资,拥护皇上的。”
庆文帝被她说心动了。身为帝王,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可自他登基以来,业绩平平,虽然没有什么大过错,却也没有什么大功绩,跟南征北战的先帝根本就无法比。庆文帝这个称号,就说明了他在武学方面没什么成就。如果这所免费书院真能开创起来,那绝对是能够载入史册的大功绩。可就是太烧钱了。庆文帝沉默了一会,道:“就算你真能募集到那一半的资金,还有后期运作的资金呢,那才是大头,你预备怎么办?”
阮青瑶胸有成竹地道:“后期资金,一方面,臣女会以皇上的名义,面向大众继续募集,另一方面,臣女还会将募集到的多余资金,用来开创书院自己的产业,比如,酒楼,客栈,服饰店等,臣女将用店铺的利润,支撑书院的运营。”
此言一出,众人全都一脸震惊地望着她。这女人,也太敢想了吧?而且她不但敢想,还敢做!这事就算理论上说得通,实际运作起来也是难如登天。而且书院还是以皇上的名义创办的,就算真的办起来了,威望也都是皇上的,她一点好处也捞不到。与此相对的是,一旦中途发生什么变故,她极有可能人头落地。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事,她居然上赶着去做?脑袋被门夹了吗?庆文帝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沉声问道:“创办免费书院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你图什么?”
阮青瑶急忙跪倒。她跪姿挺秀,不亢不卑地道:“臣女图的,是我天启国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再也不受外邦欺凌。”
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众人全都惊呆了。一个小姑娘,竟有如此格局!比朝堂上那些贪生怕死素位尸餐的大臣强多了!君阡宸心头一震。阮青瑶她不是傻,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她知道这条路有多艰难,但为国为民,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跨出去了。哪怕前方荆棘满地,她也毫不退缩。因为她心中装的,是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