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明自正德后,近百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而言,正德六年算不上多么特别的一年。
相比于以后,饮马莱茵河,封禅落基山的历史事件,正德六年的历史只能以普通来形容,甚至还比不上正德初年铲除三阁臣精彩。
但在数百年后,大明帝国史研究水准第一的大明帝国中央大学的帝国中央大学帝国史权威方传教授则在自己的畅销专著《正德六年》里声称正德六年是大明帝国进入大航海时代与资本原始积累时代的真正标志!
因为这一年,官方正式恢复了出入境管理机构,还正式开放了国门,且从此以后就没有再关闭过。
“虽然这个时代,帝国还没有开海,而且还毁掉了曾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但在伟大的正德大帝影响下,帝国的统治者们已经再次睁开了放眼全世界的眼睛,请旨重建芷江船厂的寿宁侯与建昌侯便是此例子,这两个被文官们憎恶的纨绔王侯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此时的行为会被载入史册!”
方传教授在他的著作里如此写道。
在内阁进行着清丈田亩之事,边镇奉旨成立市舶司进行边贸时,朱厚照自己也没想到依旧在京师大学习学的寿宁侯张鹤龄与建昌侯张延龄会在这时候上疏朝廷,希望朝廷重建芷江船厂,理由海疆不能没有强大的战船,且大明本就是海上霸主,不能把诺大的海疆让给西番蛮夷。
当然,这两人真正的目的还是想验证一下地是不是球体。
朱厚照本来已经做好了这两勋戚受不了京师大学繁重的学业而找太后哭诉,好让自己放其自由,但朱厚照没想到自己这两舅舅的确对地理与航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朱厚照很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两舅舅的确在为非作歹方面很过分,干了不少夺田欺民的坏事,有时候也不能怪文官经常弹劾这两人。
但因为太后真的宠自己这两个弟弟连带着先帝弘治生前都把自己两小舅子加到侯爵,自己虽然是皇帝,但到底是晚辈,有时候还真没法直接下狠心把这两只会给皇家惹祸添乱的外戚给除掉。
如今好了,在京师大学这么一待,倒让这两外戚有了自己喜欢的正事,朱厚照也用不着担心这两人在京师大学出来继续闯祸而最终逼得自己不得不六亲不认。
所以,朱厚照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两外戚请旨重建船厂的事,还亲自下旨让张鹤龄从京师大学肄业,为芷江造船厂督办,并从皇家税务局即朱厚照的內帑拨银两百万两给张鹤龄重新打造海船。
除此之外,朱厚照还任命张鹤龄去广东水师习学水战,以备将来为帝国航海商贸服务。
文官对此皆很是惊讶,他们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同意这两外戚要重造船厂的行为,在他们看来,这两外戚是在想捞朝廷的钱,除此之外,文官们也通过对近来张鹤龄与张延龄行为的研究知道这两外戚真实想法是要验证一个不切实际的猜想,即就为了证明地是球形的。
“你们听说了吗,建昌侯张延龄成立了大明海事会,一个劲地在拉拢官绅们投钱让他们去完成一件壮举,说是要证明地是球形的,说是要从大明出发一直往前走,看看能不能最终回到大明!”
“岂有不知,这张延龄拉着一帮京师大学的人成立这个会,说是继承三宝公公遗志,重振大明海事,实则不过是借机敛财,科道官已经上奏疏弹劾了,可陛下却没有反对,连内阁都票拟通过,甚至当今陛下还给这海事会赏赐了十万两白银,说是皇家也要为振兴大明海事出力!这不是明摆着给他建昌侯赐银么!”
“虽说动的是皇家內帑,但到底也是从商户之手所征收上来的榷税,皇帝如此肆意挥霍,赐予外戚,岂不伤民哉,且振兴海事本也是非善政之举,当年三宝公公七下西洋,靡费钱粮无数,致使国贫民乏,如今陛下此举无疑效仿太宗欲致万国来朝之盛世耳!陛下好大喜功,恐非社稷之福啊!”
一些文官们对此事在背地里如此议论着此事,总之,对朱厚照纵容宠信外戚的这种行为十分反感,同时也很不愿意看见朱厚照效仿永乐再来一次下西洋的壮举,甚至他们很多也担心朱厚照会因此开边之后又开海。
对于习学儒家理学的大多数文官们而言,开海与开边一样皆是重商伤农的行为,而且也是不合乎圣人教诲的行为,毕竟大明已经是世界的中心,是占据天下之利的天朝上国,对于其他外国就不应赚其利益甚至是掠夺!而应以示其恩惠,使其感激天朝。
毕竟帝国已经这么强大而富有,已经没必要去与一些蛮夷小国争夺利益,何况这些与蛮夷贸易的利益应赐予民,朝廷不必占有之,说到底也是不要与民争利。
不过,文官们现在也不能拿朱厚照怎么样,朱厚照不是一个甘于让大明成为一个表面风光的王朝,也不愿意被文官们忽悠住,所以,现在整个文官士绅集团们也只能被迫接受着朱厚照对帝国的改造。
但这些文官们虽然心里不情不愿,可明面上却是响应得很,一边暗地里抨击着张鹤龄的大明海事会是不务正业,一边又想尽办法让家族子弟加入大明海事会,甚至在朱厚照赐银给大明海事会后也争相恐后的捐钱给大明海事会,为的是讨好皇帝陛下。
不仅如此,在越来越多的文官们意识到斗不过皇帝朱厚照后,便都开始学着逢迎朱厚照,朱厚照还没开始提出开海,便已有聪明的文官通过敏锐的嗅觉,先提出了重设市舶司开海的建言。
比如,两广巡抚林廷选便以两广地贫民众多以海谋生为由,建言朝廷开海通商,并以促南海诸国来朝参拜。
虽然两广总督林廷选的这个奏议,让很多朝臣们对其大加责骂,言其不过是为个人功业而揣摩帝王之心的佞臣而已。
但是朱厚照对于林廷选首先提出开海主张还是很赞成的,且准予其在广东设立市舶司,并开埠通商,以作为试点之地,同时还特地加了林廷选一太子少保,官升正二品。
文官们现在是越来越明白当今皇帝陛下不喜欢守旧的官员,而喜欢变新的官员,自然也就纷纷开始建言改革诸事来。
再加上,如今的考成法不再是主要要求官员们清廉,而是主要考察官员们的政绩即做过什么事,因而也使得官员们开始逐渐把主要精力从经营自己的名声转移到制造一些新政绩上来。
朱厚照现在每天能受到不少关于革新除弊的奏疏,但他不得不承认很少是真的有改革实际意义的,但也有一些的确值得改革的,朱厚照也会予以照准。
说起考成法,自考成法实行以后,大明官员吏治的确好了不少,朱厚照通过西厂调查得知,虽说如今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们依旧会拿银子会想办法往自己腰包里捞钱,但也的确开始做起一些实事来。
特别是那些以往成为官员后只知写几篇文章经营一些名声甚至花银子走一下关系就能获取朝廷要职的现象已经少了许多。
因为无论是朱厚照任命与内阁六部九卿廷推还是吏部会推,都会事先考察各个被推荐的重要官职候选官员的政绩履历,其在任期间履历还会被皇明报公示,其做过什么政绩是一清二楚,甚至会被全天下的士民看见。
普通百姓还好不认识字,也不会很关心,但对于寒门士子而言,如果朝廷某位大佬干让自己家族子弟没什么政绩就高升的话,他们是敢于把官司打到皇帝面前的。
正因为此,考成法不仅让帝国的税赋收入得到了保障,还极大改变了民生,一些地方亲民官不再只摇着扇子只带着几个士绅吟风弄月或者给在京阁老尚书写寿词,而开始主动修河堤架桥梁认真断刑狱。
而皇帝朱厚照和内阁尚书等重臣也因此少收到了许多溢美之词,而不再飘飘然,甚至孝敬之例也少了许多,使得吏治没有如原来历史上那样,自正德嘉靖后开始败坏,上官只管收钱,下官只管敛财,做官只以赚钱多少分好坏而不以干事多少分优劣。
也因为吏治逐渐清明的缘故,才使得大明边贸制度改革与清丈田亩得以顺利推行,大部分官员为了自己的官位得以升迁,也不得不尽心尽力完成着中央朝廷的指令。
当然,无论是考成法还是考成法之后的边镇开关以及清丈田亩等改革,皆是在皇帝与改革派文官们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强制性在推行,对于绝大多数士绅集团乃至勋贵、藩王等统治者而言,他们内心里是不愿意这样的。
但这也没办法,改革之所以改,就是因为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而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并且影响社会发展,而需要改变社会利益分配制度使其更加合理,使财富掌握到能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的人手里。